更多圖表

五傷接骨膏

WU SHANG JIE GU GAO

出處典籍: 《博濟》卷五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27%
心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4%
心包經 8%
膀胱經 4%
膽經 4%
肺經 4%
胃經 4%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一切傷折,驢馬傷墮,打撲閃挫,疼痛不可忍。

傳統服藥法

沒藥1兩(好者,生用),乳香1分(好者,生用),川椒1兩(揀擇去子,生用),芍藥1兩(揀擇,生用),川芎1兩(好者,生用),川當歸1兩(揀擇淨,洗過,細切,炒令乾),自然銅1兩半(火燒令赤,候冷杵研令細,水飛過,紙上襯,於灰上吸乾,取1兩)。
上為末,入自然銅末拌和令勻,用黃蠟3兩半,於銚子內熔為汁,次入藥末,不住手攪令勻,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用好酒1兩同煎,煎散藥丸為度,候通口呷訖,就痛處臥片時。只可1服止,大段疼痛者,2丸至3丸,水愈。
五傷接骨丸《聖濟總錄》卷一四四)、沒藥丸(《得效》卷十八)。

方劑組成解釋

沒藥性苦、平。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淤血腫痛、癰疽腫痛、胸腹諸痛、外用治瘡口久不收斂。

乳香性苦,辛,溫。主治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心腹疼痛、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腸癰。外用於消腫生肌、瘡潰不斂。

花椒性辛溫,主治溫中止痛、除濕止瀉、殺蟲止癢。用於主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蛔蟲腹痛、嘔吐泄瀉、肺寒咳喘、肺寒咳喘、齲齒牙痛、陰癢帶下、濕疹皮膚瘙癢等症。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自然銅性辛、苦、平、無毒。主治散瘀止痛、接骨續筋。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血瘀疼痛、積聚、癭瘤、瘡瘍、燙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五傷接骨膏, 出處:《博濟》卷五。 組成:沒藥1兩(好者,生用),乳香1分(好者,生用),川椒1兩(揀擇去子,生用),芍藥1兩(揀擇,生用),川芎1兩(好者,生用),川當歸1兩(揀擇淨,洗過,細切,炒令乾),自然銅1兩半(火燒令赤,候冷杵研令細,水飛過,紙上襯,于灰上吸乾,取1兩)。 主治:一切傷折,驢馬傷墮,打撲閃挫,疼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接骨如聖散

相似度 80%

五傷丹

相似度 76%

四物止痛湯

相似度 76%

乳香托裏散

相似度 76%

六珍湯

相似度 76%

沒藥降聖丹

相似度 75%

接骨忘拐丸

相似度 75%

神效接骨奇方

相似度 75%

定疼托裏散

相似度 71%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