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沒藥煎

大黃沒藥煎

DA HUANG MEI YAO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六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脾經 20%
胃經 6%
大腸經 6%
心包經 6%
小腸經 6%
三焦經 6%
腎經 6%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沒藥煎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大黃的瀉下通便作用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
  2. 溫陽散寒:沒藥性溫,能溫陽散寒,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同時,沒藥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大黃沒藥煎方劑中加入沒藥,不僅能加強活血化瘀的功效,還能溫陽散寒,有助於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

「大黃沒藥煎」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對於因熱邪壅滯腸道、便祕腹痛等症狀,大黃能清熱瀉火,通利大便,起到緩解病症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不暢的情況。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大黃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大黃沒藥煎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在該方中,當歸的使用佔有重要地位。當歸,性溫味甘辛,入肝、心、脾經,為婦科之聖藥,亦是補血活血之上品。在大黃沒藥煎中,當歸能夠調和血氣,使血行順暢,有助於消除由瘀血引起的各種病痛。此外,當歸還能增強方中其他藥材的功效,如與大黃相配,可緩解大黃的峻烈,使之活血而不傷正氣;與沒藥相輔,則能提升其消腫止痛的作用。總體而言,當歸在大黃沒藥煎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既可攻逐瘀血,又能補養血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黃沒藥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婦人産後,惡露(惡物)排出不暢」,伴隨以下症狀:

  1. 惡物不快:產後子宮瘀血及代謝廢物(惡露)滯留,導致下腹脹痛、排出不暢。
  2. 時發寒熱:瘀血內停,阻礙氣血運行,營衛失調,故見忽冷忽熱。
  3. 躁煩悶亂狂語:瘀久化熱,上擾心神,引發煩躁、神志不寧,甚則譫語。
  4. 發渴面赤:瘀熱傷津,故口渴;熱邪上沖,故面赤。

核心病機:產後「瘀熱互結」,以瘀血為本,鬱熱為標。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與性味功效

  1. 大黃(一兩)

    • 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 作用:
      • 活血祛瘀:推陳致新,破除瘀滯(《本經》言「下瘀血」)。
      • 瀉熱通腑:清解鬱熱,導瘀熱從下而解。
  2. 沒藥(一兩,別研)

    • 性味:苦平,歸肝經。
    • 作用:
      • 散瘀止痛:專攻血瘀氣滯,善治產後瘀阻疼痛。
      • 消腫生肌:協助修復產後損傷組織。
  3. 當歸(二兩)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 作用:
      • 補血活血:兼顧產後血虛與血瘀,防止攻邪傷正。
      • 調和氣血:辛散溫通,助瘀血消散。

配伍邏輯

  • 活血行瘀:大黃與沒藥相配,增強破瘀之力,針對「惡物不快」之瘀阻。
  • 攻補兼施:當歸補血,制約大黃、沒藥之峻烈,防其傷正。
  • 清熱化瘀:大黃瀉熱,沒藥散結,共解瘀熱上擾之「狂語、面赤」。

煎服法特點

  1. 米醋熬膏
    • 醋性酸收,能引藥入肝經血分,增強散瘀效果(如《傷寒論》醋製烏梅丸)。
  2. 童便煎服
    • 童便鹹寒,滋陰降火,助化瘀清熱(傳統沿用於產後瘀熱證)。
  3. 分次緩進
    • 「未止,半日後再進」:因產後體虛,攻瘀需循序漸進,避免過劑傷正。

治療原理總結

以「活血化瘀為主,清熱養血為輔」,通過:

  1. 破瘀通滯(大黃、沒藥)→ 改善惡露不下。
  2. 清熱安神(大黃瀉熱,童便降火)→ 緩解狂躁煩渴。
  3. 養血扶正(當歸)→ 防攻伐太過,契合產後「多虛多瘀」特點。

三、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雖主產後瘀熱,然其「活血瀉熱」之法,亦可推廣用於其他「瘀熱互結」之證,如:

  • 跌打損傷後局部腫痛發熱。
  • 婦人經閉屬瘀熱者(需辨證加減)。

傳統服藥法


沒藥(別研)1兩,大黃1兩,當歸2兩。
上為細末,用米醋2升,入前藥末調勻,於銀器中慢火熬成稠餳相似,攤冷,入瓷盒盛。每服一彈子許,童子小便1盞化開,同煎至7分,入醋半杓子,重煎5-7沸,溫服;未止,半日後再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孕婦慎用。
  • 大黃有刺激性,過量服用會引起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
  • 沒藥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面色發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沒藥煎, 出處:《雞峰》卷十六。 組成:沒藥(别研)1兩,大黃1兩,當歸2兩。 主治:婦人産後,惡物不快,時發寒熱,躁煩悶亂狂語,發渴面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