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立效散

當歸立效散

DANG GUI LI X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0.9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脾經 20%
胃經 7%
大腸經 7%
心包經 7%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立效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補益氣血:當歸能補血養血,同時能益氣生血,對於氣血不足所致的疼痛、虛弱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以起到補益氣血,增強體質的作用。

因此,當歸是當歸立效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活血止痛、補益氣血的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當歸立效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是為了其瀉熱通便之效。

當歸立效散主要用於治療血瘀經閉、痛經等症,而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之功效。其加入方中,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瘀血,減輕腹痛,並可輔助當歸活血化瘀,改善血流通暢,達到治療目的。

當歸立效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當歸立效散主治血瘀阻滯所致的痛經、經閉等症,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助於改善血瘀狀態,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乳香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血瘀引起的腫脹和疼痛。當歸立效散中加入乳香,能更好地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當歸立效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眼睛疼痛」。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此證多因血熱瘀滯、氣血不通所致。疼痛性質當屬實證範疇,或伴有目赤腫脹、羞明流淚等症狀。以「涼血定痛」為立方大法,顯示其針對熱鬱血分、經絡阻塞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配伍

  • 當歸(一兩):味甘辛性溫,入肝經血分。其作用有三:一則養血和血以滋目絡,二則辛溫行散以助活血,三則制約大黃寒涼之性防其太過。當歸為眼科要藥,尤其適合血虛挾瘀之目疾。
  • 大黃(一兩):苦寒沉降,瀉火涼血、破瘀通經。此處用量與當歸等重,顯非單純攻下,重在引血分鬱熱從下而解,兼能祛瘀生新。其與當歸相配,形成「寒溫並用、通補兼施」之勢。

2. 佐使藥運用

  • 乳香(一錢):辛香走竄,活血定痛、消腫生肌。其量輕而效專,助君藥通絡止痛,尤善治「痛隨利減」之實痛。少量用之可防耗氣傷正,彰顯「止痛不忘護正」之旨。

3. 整體配伍思維 全方以「通」為用,從血分著手:大黃瀉熱逐瘀為攻,當歸養血和血為守,乳香宣通經絡為引。三藥相合,使血熱得清、瘀滯得散、經絡得通,則目痛自止。其煎服法強調「食後、臨臥溫服」,既減大黃傷胃之弊,又趁夜間陰血用事之時增效。

4. 潛在適應擴展 參考類似配伍,本方除治目痛外,或可延伸至其他「血熱瘀阻」所致的痛症,如頭面疼痛(偏頭痛)、外傷腫痛等,凡見痛處固定、局部紅腫熱痛、舌暗紅苔黃者,可考慮化裁使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大黃1兩,乳香1錢。
涼血定痛。
上銼碎,分作三服。
每服7錢,水2盞,煎至1盞半,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立效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當歸1兩,大黃1兩,乳香1錢。 主治:涼血定痛。主治:眼睛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