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毒藥

SHI DU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脾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4%
小腸經 7%
心包經 7%
三焦經 7%
腎經 7%
大腸經 7%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時毒藥」的組成中包含大黃,其原因可追溯到大黃的藥理特性與應用。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中醫理論中,許多疾病的病因可歸結為內熱或毒邪,而大黃能有效地排除體內的熱毒,調理腸胃功能,促進排便,從而達到解毒的目的。

在「時毒藥」這個方劑中,大黃的添加能增強整體療效,尤其對於熱毒引起的各類症狀,如發燒、紅腫等,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此外,大黃具有潤腸通便的效果,常用於治療便祕,進一步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防止其在體內積聚。因此,合理地將大黃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不僅能夠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還能提高患者的身體抵抗力,加速康復過程。這些特性使得大黃成為「時毒藥」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時毒藥方劑中包含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止渴生津之效。時毒藥常用於治療暑熱中毒、熱毒入血等症,寒水石可有效降低體溫,緩解熱毒,起到解毒作用。
  2. 止血止瀉: 寒水石亦具止血止瀉之效。時毒藥中常含有其他具有燥熱性質的藥材,寒水石可以中和燥熱之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並可收斂止瀉,避免過度瀉泄。

總之,寒水石在時毒藥方劑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止血止瀉的重要角色,有助於平衡藥性,增強療效。

「時毒藥」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的功效。時毒藥方劑常用於治療血虛、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以改善血流,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輕血虛、血瘀的症狀。
  2. 調和藥性: 時毒藥方劑中往往包含多種藥物,藥性可能相互沖突,而當歸性溫和,可調和藥性,使藥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時毒藥」,主治當時發生的疾病,尤其是咽喉間生出炎熱的腫塊,伴隨畏寒、高熱、頭痛和頭面部紅腫脹痛,猶如雷電擊過的樹頭。

此方劑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黃、寒水石和當歸。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方劑組成介紹: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綜合以上各藥效,此方劑可清熱瀉火、利咽消腫,適用於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疾病。大黃清熱瀉火,瀉下積滯,活血化瘀,利咽消腫;寒水石清熱瀉火,利竅消腫,解毒止痛;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清熱涼血。三藥合用,共奏清熱瀉火、利咽消腫之功。

總結:

中藥方劑「時毒藥」以大黃、寒水石、當歸三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利咽消腫之功。適用於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大黃(生用)、寒水石(生用)、當歸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2-3錢至5錢,食後用無根水調下。臨時覷虛實加減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患者應注意觀察。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3.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及有其他疾病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面色發紅

相同名稱方劑


時毒藥, 出處:《禦藥院方》卷七。 組成:大黃(生用)、寒水石(生用)、當歸各等分。 主治:時疾生熱疙瘩,在咽喉間,憎寒壯熱,頭痛,頭面赤腫,狀若雷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