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丸

SAN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8%
胃經 16%
肺經 14%
心經 7%
大腸經 7%
膽經 6%
三焦經 5%
心包經 1%
腎經 1%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三消丸

組成: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莪朮: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萊菔子: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益智仁: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主治:

婦女在產後,若有死血、食物積存、痰飲凝滯不散的情況,就會導致惡露不盡。

功效:

  • 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 理氣行氣,疏通經絡。
  • 健脾消食,化積導滯。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3次。

禁忌:

  • 孕婦忌服。
  • 陰虛火旺者慎服。

總結:

三消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健脾消食、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盡。

傳統服藥法


樸消(色青白者,煉熟)2兩,芒消(色青白者)1兩,消石(色青白,燒之有金色者)1兩(同上二味研令極細),犀角(鎊)1兩,椒目(微炒)1兩(搗羅為末,合三消,重研令勻),藶(紙上炒)1兩,(炒)1兩,仁(去皮尖雙仁,炒)2兩(以上三味別搗末,更與諸藥合搗千杵)。
上藥用大棗11個,煮熟去皮核,炒令水盡,和為劑,或硬即添少許熟蜜, 杵千下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15丸,空心煎生薑湯送下,加至39。以利為度。
不宜衝冒寒霜,並單衣服,受風冷,雖夏中亦宜就溫;不宜飽食,禁食咸味難消之物,禁鹽一年。唯宜吃粳米、粟米、蔥、薤、生薑、橘皮。不宜悲喜憂傷。兼不得近生產房勞等事。

方劑組成解釋


三消丸由黃連、益智仁、川芎、萊菔子、桃仁、梔子、青皮、三稜、莪朮、山楂、香附等中藥組成。其中,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益智仁具有健脾益氣、養心安神、通乳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萊菔子具有消食化積、下氣寬胸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梔子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青皮具有行氣消脹、和胃止痛的功效;三稜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散結的功效;莪朮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散結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香附具有行氣止痛、調經止帶的功效。

三消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消積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婦人産後死血、食積、痰飲凝滯不散,而致惡露不盡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消丸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酒渣癬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三消丸,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甘遂1錢,木香1錢,巴豆(去殼)1錢。 主治:腫脹。

三消丸, 出處:《傅青主女科·産後編》卷下。 組成:黃連1兩(一半用吳萸煎汁去渣浸炒,一半用益智仁炒,去益智仁不用),川芎5錢,萊菔子1兩5錢(炒),桃仁10粒,山梔5錢,青皮5錢,三棱5錢,莪朮5錢(俱用醋炒),山楂1兩,香附1兩(童便浸,炒)。 主治:婦人産後死血、食積、痰飲凝滯不散,而致惡露不盡者。

三消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朴消(色青白者,煉熟)2兩,芒消(色青白者)1兩,消石(色青白,燒之有金色者)1兩(同上2味研令極細),犀角(鎊)1兩,椒目(微炒)1兩(搗羅爲末,合3消,重研令勻),葶藶(紙上炒)1兩,莨菪(炒)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2兩(以上3味别搗末,更與諸藥合搗千杵)。 主治:十種水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