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積理中湯

XIAO JI LI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醫案八十例》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6%
肝經 13%
胃經 11%
腎經 10%
心經 7%
小腸經 4%
膀胱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積理中湯」

「消積理中湯」由黨參、白朮、三稜、莪朮、雞內金、白芍、地骨皮、茯苓、玄明粉、乾薑、大黃等藥材組成,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調和脾胃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黨參

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補益藥材。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補益藥材。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瀉下藥材。

茯苓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利水藥材。

乾薑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溫裏藥材。

雞內金

雞內金具有消食化積、澀精止遺、止咳化痰、利水滲濕、理氣行氣、健脾胃等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消食藥材。

三稜

三稜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活血藥材。

白芍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平肝藥材。

地骨皮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清熱藥材。

莪朮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活血藥材。

玄明粉

玄明粉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通便、利水消腫、潤燥、軟堅、利尿通便等功效,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味清熱藥材。

總結

總之,消積理中湯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調和脾胃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在臨牀上具有廣泛的應用。

傳統服藥法


黨參9克,白朮9克,三稜9克,莪朮9克,雞內金9克,白芍9克,地骨皮9克,茯苓6克,玄明粉(衝)各6克,乾薑3克,酒大黃(後下)3克。
若大便溏瀉,可去大黃、玄明粉,或減量;五心煩熱,加鱉甲、地骨皮;小便短赤,倍用茯苓,再加車前子。
溫中健脾,消食開胃,軟堅泄熱。

方劑組成解釋


消積理中湯由健脾益氣、消食化積、養陰和胃、通利胃腸等四個方面組成。黨參、白朮健脾益氣,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三稜、莪朮、雞內金消食化積,可分解胃結石(胃柿石),促進排出;白芍、地骨皮養陰和胃,可緩解胃脘脹滿不適;茯苓、玄明粉、乾薑、大黃通利胃腸,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消積理中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患者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積理中湯, 出處:《中醫醫案八十例》。 組成:黨參9g,白朮9g,三棱9g,莪朮9g,雞內金9g,白芍9g,地骨皮9g,茯苓6g,玄明粉(衝)各6g,乾薑3g,酒大黃(後下)3g。 主治:溫中健脾,消食開胃,軟堅泄熱。主治:胃結石(胃柿石)。食滯於胃,運化失職,結聚成積,胃脘脹滿不適,不思飲食,並可觸到堅硬團塊,推之移動,稍有壓痛。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