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禹應丸方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 消積導滯: 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消食積、導滯氣,對於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導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禹應丸主治脾胃虛弱,食積不消,故加入檳榔以助消食導滯。
- 行氣止痛: 檳榔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胃痛、腹痛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改善效果。禹應丸中加入檳榔,除了消積導滯,也能起到行氣止痛的作用,幫助緩解胃腸脹痛等不適。
禹應丸中加入商陸,主要源於其利水消腫的功效。商陸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能瀉水逐飲,通利小便,對於水腫、腹水、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同時,商陸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在禹應丸中,商陸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禹應丸中包含狗脊,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藥性:
- 補腎壯陽:狗脊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腰膝、益精髓的功效。方中以狗脊補腎,提升陽氣,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
- 強筋骨:狗脊富含膠質,能滋養筋骨,緩解關節疼痛。方中以狗脊強筋骨,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治療骨質疏鬆、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由此可見,狗脊在禹應丸中,起到了補腎壯陽、強筋骨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禹應丸中包含貫眾,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驅蟲止瀉:貫眾味苦寒,具有殺蟲止瀉之效。其能驅除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並抑制腸道蠕動,緩解腹瀉症狀。
- 清熱解毒:貫眾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因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
因此,禹應丸中加入貫眾,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同時清熱解毒,達到止瀉、緩解腹痛的效果。
禹應丸中使用三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破瘀散結:三稜性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瘀散結之功。禹應丸主治癥瘕積聚、婦人血瘀經閉等症,三稜可有效破除血瘀,促進氣血運行,幫助消散積聚。
- 消食化積:三稜亦有消食化積之效,可幫助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禹應丸中常與其他消食化積藥物配伍,共同達到消食化積、理氣止痛的效果。
禹應丸方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破血消癥:莪朮性溫,善於行氣破血,消散瘀血腫塊。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具有明顯的化癥消瘀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起到消癥止痛的作用。
- 行氣止痛:莪朮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腹痛、脅肋疼痛等症狀,莪朮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痛的效果。
禹應丸方中含有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禹應丸用於治療脘腹疼痛、脹滿、消化不良等症,而木香的理氣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
- 健脾和胃:木香兼具健脾和胃之功,可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問題。禹應丸所治之症多與脾胃功能失調相關,加入木香可加強健脾和胃,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禹應丸中包含雷丸,主要原因有二:
一、雷丸性寒,能清熱解毒,善於驅除腸道寄生蟲,對蛔蟲、蟯蟲等有顯著效果。禹應丸作為治療小兒疳積的方劑,常因蟲積為病因,因此以雷丸驅蟲,可改善消化吸收,達到健脾消疳之效。
二、雷丸還能降火除煩,適用於因熱毒引起的疳積症狀,如發熱、口渴、腹痛、腹脹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食化積,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禹應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禹應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大黃可清熱瀉火,通利腸道,使濕熱得以降泄,腹痛腹脹得以緩解,大便通暢。
- 活血化瘀: 大黃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濕熱蘊結,往往會導致氣血瘀滯,加重腹痛症狀。大黃可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大黃在禹應丸中起到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以有效地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
禹應丸中包含牽牛子,主要是利用其瀉下作用。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腫散結的功效。
對於一些實熱便祕、腹脹積滯等病症,牽牛子可以通過促進腸蠕動,排除宿便,達到通便的效果。此外,對於一些腫瘤等疾病,牽牛子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然而,牽牛子毒性較大,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使用。
禹應丸方劑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禹應丸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食少納呆、噯氣嘔吐等症,枳殼能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緩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
- 消食導滯,降逆止嘔: 枳殼還具有消食導滯、降逆止嘔的作用。禹應丸中常配合其他消食導滯的藥物,如山楂、麥芽等,共同發揮消食降逆的功效,緩解胃脘脹滿、嘔吐等症狀。
禹應丸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功效。茵陳蒿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功效。
禹應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肝氣鬱滯所致的脅肋脹滿、脘腹疼痛、噁心嘔吐、小便不利等症狀。茵陳蒿在方中可以清熱利濕,利膽退黃,同時疏肝解鬱,有助於緩解肝氣鬱滯,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禹應丸方劑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腎壯陽,散寒止痛: 丁香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禹應丸主治腎虛陽痿,腰膝冷痛,以及脾腎陽虛所致的脘腹冷痛,因此加入丁香可溫補腎陽,散寒止痛,達到治療目的。
- 降逆止嘔,助消化: 丁香亦有降逆止嘔、助消化的作用。禹應丸中可能包含其他導致嘔吐的藥物,加入丁香可緩解嘔吐,促進消化吸收,提升藥效。
禹應丸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瀉下通便: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滯,腸胃積熱,大便祕結等症狀。
-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蘆薈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傷,燒燙傷,皮膚炎症等症狀。
因此,禹應丸中加入蘆薈,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瀉下通便,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等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禹應丸方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便瀉下: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對於便祕、腹脹、食積等症狀,皁莢能促進腸道蠕動,排除宿便,達到通便的效果。
- 消腫止痛:皁莢亦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能治療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等病症。其藥性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禹應丸方中加入皁莢,正是利用其通便瀉下、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禹應丸中包含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滋陰: 阿膠性味甘平,入血分,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功效。禹應丸主治血虛陰傷所致的眩暈、耳鳴、心悸、失眠等症狀,阿膠的補血滋陰作用可改善患者血虛的狀態,從根本上緩解病症。
- 固本培元: 阿膠不僅補血,還能滋陰養血,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禹應丸中加入阿膠,可以提升患者的整體體質,加強機體的免疫力,預防疾病的復發。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禹應丸方劑分析(繁體中文)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一切蟲病積塊,水腫臌脹,痰盛酒痢」,其核心病機為蟲積、水濕、氣滯、痰瘀互結**所致實證,屬中醫「蟲疳積滯」範疇,特點如下:
- 蟲病積塊:雷丸、黑丑、檳榔等殺蟲消積,針對腸道寄生蟲或病理積聚形成的腹內痞塊。
- 水腫臌脹:商陸、黑丑峻下逐水,大黃通腑瀉濁,茵陳利濕退黃,適用於水濕停聚之鼓脹(如肝硬化腹水)。
- 痰盛酒痢:枳殼、青木香理氣化痰,皂角祛痰開竅,阿膠護陰止血,對治痰濕內蘊或酒毒傷絡之痢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組方四大核心:
攻逐殺蟲
- 君藥:黑丑(瀉水通便)、檳榔(殺蟲降氣)、雷丸(殺絛蟲)
- 佐使:貫眾(殺蟲解毒)、皂角(殺蟲通竅)
蟲積必伴氣滯水停,故以瀉下促蟲體排出。
破血消癥
- 三稜、莪朮(醋製加強破血)、大黃(酒製緩瀉逐瘀)
針對積塊形成之「痰瘀互結」,醋煮增強入血分軟堅之力。
- 三稜、莪朮(醋製加強破血)、大黃(酒製緩瀉逐瘀)
理氣行水
- 三香并用:青木香(苦寒降氣)、西木香(行氣止痛)、南木香(溫中化濕)
- 商陸(專攻水腫)、茵陳(利濕退黃)
氣行則水濕痰瘀得散,方中多種木香調節氣機升降。
護正防峻
- 金毛狗脊(補肝腎強筋骨)、阿膠(滋陰止血)
緩和攻伐藥之峻烈,防傷正氣。
- 金毛狗脊(補肝腎強筋骨)、阿膠(滋陰止血)
配伍特點:
- 酒製大黃減緩瀉下,側重活血;醋煮雷丸增強殺蟲效力。
- 「半生半炒」黑丑:生者峻下,炒者緩攻,調節瀉下強度。
- 五更服藥:順應陽氣初升之際,助藥力驅邪外達。
三、現代潛在應用推論
此方配伍體現**「給邪出路」**思想,透過瀉下、利水、行氣多通路排邪,推論可針對:
- 寄生蟲病:如絛蟲、蛔蟲感染伴隨腸梗阻傾向者。
- 代謝性疾病:痰濕型肥胖、脂肪肝(需辨證為實證)。
- 婦科癥瘕: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或卵巢囊腫(需調整劑量)。
註:古方劑量與現代差異大,1錢≈3.75克,但因含商陸等毒性藥,臨床應用須專業中醫師辨證加減。
傳統服藥法
檳榔1錢6分,商陸4分,金毛狗脊4分,貫眾4分,三稜8分,莪朮(醋煮)8分,青木香4分,西木香4分,雷丸(醋煮)2分半,南木香2分,大黃(酒浸)1錢6分,黑醜(半生半炒,取頭末)1錢6分,枳殼1錢6分,茵陳8分,丁香1分,蘆薈1分,皂角1錢6分,阿膠2分。
水泛為丸。
每服5錢,五更清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禹應丸, 出處:《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檳榔1錢6分,商陸4分,金毛狗脊4分,貫眾4分,三棱8分,莪朮(醋煮)8分,青木香4分,西木香4分,雷丸(醋煮)2分半,南木香2分,大黃(酒浸)1錢6分,黑醜(半生半炒,取頭末)1錢6分,枳殼1錢6分,茵陳8分,丁香1分,蘆薈1分,皂角1錢6分,阿膠2分。 主治:一切蟲病積塊,水腫臌脹,痰盛酒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