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眾

貫眾

GUAN ZHONG

  • 英文名稱: Japanese Flowering Fern Rhizome, Cyrtomium Rhizome, Matteuccia Fern Rhizome, Male Fern Rhizome, Oriental Blechnum Fern Rhizome
  • 別名:貫渠,黃鐘,藥渠,伯藥,萹苻,虎捲,蕨薇菜根,止濼,扁符,渠母,草鴟頭,貫鐘,伯萍,濼,貫仲,樂藻,貫中,綿馬貫仲,虎卷,百頭,貫來,鳳尾草,黑狗脊,藥藻,管仲,貫節,伯芹
  • 藥品來源:主要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蹄蓋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莢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蘇鐵蕨、狗脊蕨等的根莖。春、秋采挖,削去葉柄、須根,除凈泥土,曬幹。
  • 道地藥材:河北, 內蒙古, 東北地區, 蒙古
  • 生長環境:沼澤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貫眾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貫眾,其清熱解毒之效,古今醫籍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值得探討。

《神農本草經》及《本草經疏》皆指出貫眾「主腹中邪熱氣,諸毒」,其苦寒的性質能有效洩除體內邪熱。 《本草經疏》更進一步解釋,貫眾的苦味能瀉熱,寒性能清熱,且兼具散結之功,故能治療症瘕等積聚。 《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治「夏月痘出不快」,並指出其「能解腹中邪熱之毒」,表明貫眾能有效處理因內感邪熱而外顯的疾病。 《醫鏡》及《羅氏會約醫鏡》則明確記載其能「治邪熱腹痛,解時行疫氣」,說明貫眾具備一定的抗感染能力,能應對外感邪氣引起的發熱疼痛等症狀。

《本草匯言》提到貫眾「殺蟲化症」,並指出其適用於腹中邪熱濕鬱結氣的病症。 這說明貫眾的清熱解毒作用,也與其殺蟲功效相關聯,可能通過清除病原體,間接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此外,《本草綱目》、《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陝西中草藥》等多部典籍,亦記載貫眾能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並能預防流行性感冒、乙型腦炎等,進一步佐證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匯言》也提醒貫眾性寒氣燥有毒,需謹慎使用。

總而言之,貫眾的清熱解毒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得到廣泛的記載和驗證,其作用機理可能與其苦寒洩降、散結解毒的特性相關,在治療某些感染性疾病及熱毒症狀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需注意其毒性,並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謹慎使用。

古代典籍

2. 補益肝腎

貫眾,在古代醫籍中記載甚多,其功效並非單純的「補益肝腎」,而是以清熱解毒、止血殺蟲為主。然而,部分文獻中提及其在特定情況下,能間接達到「補益肝腎」的效果,這需要從其藥性及作用機理深入探討。

《本草書名》(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明確指出貫眾「祛風活血,補肝腎」,並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腰膝痠痛,遺尿」等症狀。這些症狀多與肝腎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有關。貫眾的苦寒之性,可以清瀉肝腎之邪熱,使氣血通暢,從而緩解症狀,達到間接「補益肝腎」的效果。這並非直接滋補肝腎,而是通過祛除病邪,改善臟腑功能,使肝腎得以恢復其正常運作。

值得注意的是,《本草匯言》明確指出貫眾「性寒氣燥有毒」,並警告「如病人營虛血槁,肝腎有火,並陰虛咳嗽人,不可加用」。這說明貫眾並非適用於所有肝腎不足的患者,其應用需謹慎,必須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及體質進行判斷。

綜上所述,貫眾的「補益肝腎」功效並非其主要作用,而是其清熱解毒、祛風活血等功效在特定情況下,間接改善肝腎功能所呈現的結果。 其應用需結合患者體質和病情,切忌盲目使用。 古代醫家對其藥性及毒性的認識較為清晰,現代應用更需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

3. 活絡止痛

貫眾,其「活絡止痛」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從其其他作用中衍生出來的。多數古代典籍記載其功效側重於清熱解毒、殺蟲止血,其活絡止痛作用主要體現在治療因邪熱、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方面。

《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腹中邪熱氣,諸毒,殺三蟲」,《醫鏡》及《羅氏會約醫鏡》則指出其能「治邪熱腹痛,解時行疫氣」。這說明貫眾能有效治療因邪熱導致的腹痛,其「活絡」作用體現在疏通經絡、消除邪熱阻滯,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本草綱目》記載貫眾「治產後血氣脹痛」,《本草圖經》記載其「止鼻衄」,《陝西中草藥》則提及其能治療「便血、尿血、鼻衄、月經過多」。這些記載暗示貫眾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由此推斷,貫眾對於因瘀血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例如產後血瘀疼痛,也具有緩解作用,其「止痛」功效來自於其化瘀止血之效。

《本草書名》(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中提及貫眾「祛風活血,補肝腎。治風寒濕痹,腰膝痠痛,遺尿」,這更直接地說明貫眾在治療風濕痹痛等引起的疼痛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貫眾藥性苦寒,且有毒性,其活絡止痛功效的發揮,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使用。 古代文獻中關於其毒性的描述,也警示我們應謹慎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4. 驅蟲殺蟲

貫眾,在古代中醫典籍中,被廣泛記載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其作用機理,多與其苦寒的藥性有關。

《神農本草經》是最早記載貫眾藥性的典籍,明確指出其「主腹中邪熱氣,諸毒,殺三蟲」,這直接點明瞭貫眾的驅蟲功效,並將其作用歸因於其清除腹中邪熱的能力。 《本草綱目》也提及貫眾「大治婦人血氣」,並說明其能「解腹中邪熱之毒」,暗示其殺蟲作用與清除內在熱毒有關。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指出貫眾是「殺蟲化症藥也」,認為其主要針對因「腹中邪熱濕鬱結氣」引起的蟲積症。此說法與《神農本草經》的記載相互印證,強調了貫眾驅蟲作用與清除內在邪熱的關聯性。

此外,《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陝西中草藥》等現代中藥學著作也收錄了貫眾的驅蟲功效,並指出其可治療蛔蟲、蟯蟲等蟲積腹痛,說明貫眾驅蟲的應用在現代仍被重視。 這些記載都佐證了貫眾在古代及現代中醫學中,被廣泛應用於驅蟲治療,且其藥效與其苦寒的藥性以及清除體內邪熱的能力密切相關。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古籍中多有記載其驅蟲之效,但需注意其性寒氣燥並有毒性,使用需謹慎。

古代典籍

5. 清熱涼血

貫眾,其清熱涼血的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且應用廣泛。 從古籍中,我們可以分析其清熱涼血機理及臨牀應用。

《神農本草經》及《本草經疏》都指出貫眾“主腹中邪熱氣,諸毒”,其苦寒的性質,能清洩內熱。 《本草經疏》更進一步解釋,貫眾的苦味能瀉熱,寒性則能洩熱,故能治療腹中邪熱及諸毒。 這與《本草正義》的觀點相呼應,其認為貫眾“苦寒沈降之質,故主邪熱而能上血”,說明其能清熱並涼血止血。 《本草綱目》則記載貫眾“大治婦人血氣”,並提及其可用於治療夏月痘出不快、斑疹毒等,說明其能清解外感熱毒,並有效處理血熱引起的症狀。

多部本草書籍,如《本草匯言》、《本草圖經》、《醫鏡》、《羅氏會約醫鏡》等,均記載貫眾能治療因邪熱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崩漏、下血等,以及腹痛等症狀,進一步佐證其清熱涼血之效。 《陝西中草藥》和《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更指出其能預防一些傳染病,這與《本草正義》中提到貫眾能解時邪熱結之毒,並能放入水中預防疾病的記載相符,暗示其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功效。

綜上所述,貫眾的清熱涼血功效主要體現在其苦寒的藥性,能清洩內熱,涼血止血,並能有效對抗外感熱毒,在治療各種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和感染性疾病中發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古籍中也提及貫眾有毒,寒燥,需謹慎使用。

6. 解毒

貫眾,作為其解毒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得到歷代醫家肯定。其解毒機理,主要體現於苦寒洩熱、散結消腫等方面。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貫眾「主腹中邪熱氣,諸毒,殺三蟲」,奠定了其解毒功效的基本定位。 此後,《本草綱目》中提到貫眾「有毒,而能解腹中邪熱之毒」,並強調其治療因內感而發於外的疾病療效顯著。 此處的「毒」並非指貫眾本身的毒性,而是指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積聚的邪熱毒素。

《本草匯言》指出貫眾「殺蟲化症」,並說明其適用於腹中邪熱濕鬱結氣的病症,也提及其治療下血、崩漏、衄血等症,皆因其苦寒散結熱的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也提示其性寒氣燥有毒,需謹慎使用。

《本草正義》則深入闡述貫眾解毒的機理,認為其「苦寒沈降之質,故主邪熱而能上血」,並能治療血痢、下血等症,其解毒功效來自於苦燥濕、寒洩熱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該書特別指出貫眾「氣之足以散邪」,能有效解「時邪熱結之毒」,甚至可以放入水缸中預防傳染病,足見其強大的解毒能力。

綜上所述,古籍記載貫眾的解毒功效涵蓋內外,從腹中邪熱到時行疫氣,以及各種因邪熱引起的毒症,其作用機制與其苦寒的藥性密切相關,但同時也需注意其毒性及適用範圍。 古人運用貫眾解毒,不僅僅是單純的清除毒素,更是通過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達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古代典籍

7. 散風熱

貫眾,其散風熱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寒涼瀉熱、解毒散邪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貫眾「主腹中邪熱氣,諸毒」,表明其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針對的是內在的邪熱。此後,《本草綱目》記載其「能解腹中邪熱之毒」,並指出其對「病因內感而發之於外者多效」,說明貫眾不僅能治療內在的邪熱,也能有效處理由內而外引起的風熱病症。王海藏用其治療夏月痘出不快的案例,也從側面印證了其散風熱之效。

《本草匯言》則進一步闡述貫眾「殺蟲化症」,並指出其治療下血、崩淋、衄血等症狀,皆因其「氣味苦寒散結熱」。 這說明貫眾的散風熱功效與其苦寒的藥性緊密相關,通過寒涼之性清瀉體內鬱熱,達到散風熱之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古籍中也明確指出貫眾性寒氣燥有毒,需謹慎使用。

《本草正義》則更深層次地分析了貫眾散風熱的機理:「苦寒沈降之質,故主邪熱而能上血」,說明其苦寒之性能清瀉體內鬱積的邪熱,而其沈降的特性則能有效控制上熱下行之症。 此外,該書還提到貫眾「氣之足以散邪」,強調其不僅能清瀉熱邪,更能散發外邪,進一步印證其散風熱之效。 《羅氏會約醫鏡》和《醫鏡》也記載貫眾能治療「邪熱腹痛」、「解時行疫氣」,更直接地說明其在治療風熱相關疾病中的應用。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貫眾散風熱功效的記載,從不同角度佐證了其在清熱解毒、散邪祛風方面的作用,其機理與苦寒瀉熱、疏通經絡相關。 然而,古籍也提醒了其毒性,使用時需謹遵醫囑。

8. 止血

貫眾,其止血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一作用機制,而是基於其苦寒的藥性,從多個角度發揮作用。

《神農本草經》記載貫眾「主腹中邪熱氣,諸毒」,《名醫別錄》則指出其能「止金瘡」。這說明貫眾的止血作用,不僅針對外傷出血,也與其清熱解毒的功效相關。 古代醫家認為,許多出血都與體內邪熱或瘀血阻滯有關,貫眾的苦寒之性,可以清泄內熱,散瘀止血。

《本草綱目》提到貫眾「大治婦人血氣」,並舉例說明其能治療產後血氣脹痛、月經不調等婦科出血症狀。 此外,該書還記載貫眾可治「下血崩中」,說明其對各種出血症狀均有一定療效。 《本草圖經》更直接指出其「止鼻衄」,佐證其在治療鼻出血方面的應用。

《本草匯言》則從藥物特性角度分析,認為貫眾「殺蟲化症」,其止血功效與其散結熱之性有關,但同時也強調其性寒氣燥有毒,需謹慎使用。 《本草正義》則進一步闡述貫眾「苦寒沈降之質,故主邪熱而能上血」,認為其止血功效源於其苦寒洩熱、燥濕的特性,並能有效治療血痢、下血等症。 同時,該書也指出貫眾具有解毒功效,能有效對抗時疫。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對貫眾止血功效的理解,多與其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等作用相關。 貫眾止血的機制,可能包含了清除引起出血的病邪、疏通經絡、以及促進凝血等多方面因素。 但其藥性偏寒,使用需注意體質辨證。

古代典籍

9. 清熱瀉火

貫眾,其清熱瀉火的功效在多部古代醫籍中有所記載,並非單純的「清熱」,而是與其苦寒、燥濕、散結等特性緊密相關,作用機理也頗為複雜。

《神農本草經》及《本草經疏》都指出貫眾「主腹中邪熱氣」,其苦寒的藥性可以瀉去體內的邪熱。 《本草正義》則更進一步闡述,貫眾的苦寒性質使其能「洩熱」,並能有效治療血痢下血等症狀,說明其清熱作用不僅在於降低體溫,更能針對因熱邪引起的出血等病症。 《本草綱目》中記載貫眾「能解腹中邪熱之毒」,並提及其在治療痘疹等外顯熱症上的應用,說明其清熱作用可以內外兼顧。

然而,貫眾的清熱並非單純的「降火」。 《本草匯言》指出貫眾「殺蟲化症」,說明其清熱作用與其殺蟲、散結的功效相輔相成,針對的是由邪熱、濕鬱結氣所導致的病症。 例如,《醫鏡》及《羅氏會約醫鏡》都記載貫眾可以治療「邪熱腹痛」,說明其清熱功效與其針對腹中熱邪的特性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多部典籍也強調貫眾性寒有毒,使用需謹慎,並非所有熱症皆適用。

總而言之,貫眾的清熱瀉火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與其苦寒、燥濕、散結等藥性共同作用,針對的是由熱邪引起的內外兼及的病症,而非所有因熱引起的疾病。 其應用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師的專業判斷。

貫眾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貫眾,性寒味苦,入肺、心、大腸經,具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貫眾含有貫眾鹼、貫眾葉酸等多種成分,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免疫系統的抵抗力。貫眾可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

2. 降血脂

貫眾,味苦、微寒,歸心、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現代研究表明,貫眾中含有多種生物鹼,這些成分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的作用,並能調節脂代謝,從而起到降血脂、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3. 抗菌抗病毒

貫眾性苦寒,主治風熱感冒,肺熱咳嗽,痰飲 Asthma,目赤腫痛。

貫眾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塗。

貫眾的炮製


  • 貫眾: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灑水一次,潤軟,切片,曬乾。
  • 貫眾炭:取淨貫眾片炒至焦黑色為度,噴灑清水,放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貫眾注意事項

  1. 陰虛內熱及脾胃虛寒者不宜:因貫眾性寒涼,恐加重陰虛內熱及脾胃虛寒症狀。
  2. 孕婦慎用:貫眾有活血化瘀功效,孕婦服用恐引起流產或早產。
  3. 《本草經集註》記載:藋菌為其使藥,可減輕貫眾寒涼之性。
  4. 《藥性論》記載:赤小豆為其使藥,可緩解貫眾性寒。
  5. 《本草經疏》記載:病人虛寒無實熱者禁用,以免加重虛寒症狀。
  6. 《雲南中草藥》記載:孕婦忌服。

貫眾相關的方劑


貫眾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尿失禁扁桃腺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蕁麻疹鏈球菌性咽喉炎麻疹蛔蟲病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子宮頸炎感冒月經過多夜間頻尿多尿流鼻血夜間遺尿牙齦出血吐血大便出血腮腺炎腹痛白帶咳血損傷膽道蛔蟲咳嗽病毒性肝炎頭痛疼痛慢性病毒性肝炎低血壓痢疾產後出血傳染病腸炎

貫眾含有的化學成分


緩緩分解(decomposeslowly), 三叉蕨酚(containfilicin), 黃三叉蕨酸(flavaspidicacid), 綿馬次酸(albaspidin), 揮發油 (volatileoil), 綿馬鞣質(filicintannin), 脂肪(Fat), 樹脂(resin), 羊齒烯(diploptene), 鐵線蕨酮(adiantone), 茉醇(diploptol), 茉醇-29雁齒烯(29-hopanol), 坡那甾酮A(ponasteroneA), 蛻皮甾酮(ecdysterone), 蝶甾酮(stigmasterol), 蛻皮鬆(desmopine), 綠原酸(Chlorogenicacid), 澱粉(Starch), 鞣質(tannin), 綿馬酸(filicin), 副三叉蕨素(pseudofilicin), 低三叉蕨素(hypofilicin), 白三叉蕨素(albaspidin), 三叉蕨素(filicin), 三叉蕨寧(filicintannin), 黃三叉蕨寧(flavaspidictannin), 低三叉蕨酚(hypofilicin), 黃綿馬酸(flavaspidicacid), 白綿馬素(albaspidin), 東北貫眾素(dryocrassin), 異戊烯腺甙(isopentenyaldenosine), 裏白烯(diploptene), 9(11)-羊齒烯(9(11)-fernene), 29-何帕醇(29-hopanol), 裏白醇(diploptol), 雁齒烯(filice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