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滌穢漱口散」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羌活性溫,具有祛風解表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口腔內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羌活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口腔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代謝,從而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羌活的加入對於「滌穢漱口散」治療口腔炎症具有重要意義。
滌穢漱口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痛: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口腔潰瘍、牙痛等病症,常伴有風邪侵襲,防風可有效驅散風邪,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防風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口腔內的細菌滋生,防止感染。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口腔潰瘍、牙周炎等症狀,防風能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總之,防風在滌穢漱口散中發揮著祛風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有效改善口腔炎症,促進口腔健康。
滌穢漱口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藥物刺激: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和藥性、解毒、止痛等功效。許多漱口方劑中含有辛辣或苦味藥材,容易刺激口腔黏膜。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刺激性,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療。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例如,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材配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消除口腔炎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甘草在滌穢漱口散中起到緩解藥物刺激、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方更安全有效。
滌穢漱口散方中包含貫眾,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
貫眾為鱗毛蕨科植物貫眾的乾燥根莖,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其藥性偏於清熱解毒,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臭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貫眾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口腔內細菌的滋生,從而預防和治療口腔感染。因此,將貫眾加入滌穢漱口散中,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殺菌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口腔衛生,治療口腔疾病。
滌穢漱口散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消炎止痛:香附性味辛、苦、溫,具有行氣止痛、消腫解毒的功效。口腔炎症多伴有疼痛,香附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炎症消退。
- 清熱解毒:香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口腔炎症,如牙齦炎、口瘡等,有較好的療效。其清熱解毒作用可抑制病菌生長,促進口腔黏膜修復。
滌穢漱口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漱口散用於治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荊芥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有助於緩解口腔炎症。
- 芳香闢穢,除臭止癢: 荊芥氣味芳香,可闢穢除臭,並具有止癢的作用。漱口散用於治療口臭、口苦等症,荊芥的芳香氣味能掩蓋異味,並能止癢,改善口腔衛生狀況。
滌穢漱口散中加入藿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芳香闢穢,清利口齒: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闢穢之功,能有效去除口臭,並能清利口齒,消除口腔炎症。
二、 解毒消腫,止痛生肌:藿香亦具解毒消腫之效,能有效抑制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問題,並能促進創口癒合,修復口腔黏膜。
因此,藿香在滌穢漱口散中發揮著芳香闢穢、清利口齒、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口腔衛生,保持口腔健康。
滌穢漱口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口瘡、牙痛等病症多因氣滯血瘀而起,川芎能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 川芎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消除口腔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口臭、口瘡等問題,川芎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總之,川芎在滌穢漱口散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行氣止痛和清熱解毒,有助於改善口腔炎症,消除口腔異味,促進口腔健康。
滌穢漱口散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功效。對於口腔內的炎症、潰瘍、牙齦腫痛等,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作用,有助於清除口腔內積聚的熱毒。
二、 抗菌消炎: 金銀花中含有綠原酸、木犀草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功效,可以有效抑制口腔內細菌的生長繁殖,預防和治療口腔感染。
因此,金銀花加入滌穢漱口散中,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對於口腔疾病的治療和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滌穢漱口散」主治「白粉瘋」,其證候表現為皮膚色白如粉、肌膚蒼白似霜,服「追風散」三日後出現唇腫、牙齦出血、周身刺痛如刀割,且伴口臭。此症屬風毒濕熱壅滯肌表與口齒,可能涉及風邪夾濕熱上攻,或服藥後毒邪外發所致。方劑以「漱口」外治法,意在清解口腔毒穢,避免毒涎內犯腸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祛風解毒:
- 羌活、防風、荊芥:辛溫散風,透表逐邪,開泄腠理,助毒外散。
- 貫眾、銀花:清熱解毒,針對「口臭」「出血」之熱毒,尤擅解濕熱鬱火。
化濕辟穢:
- 藿香、香附:芳香化濁,醒脾理氣,滌除口腔濕濁穢氣。
- 川芎、寄奴(劉寄奴):活血散瘀,疏通氣血絡滯,緩解「遍身如刀刺」之痛。
和中護正: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刺激性,兼解毒斂瘡。
治療機理推論:
此方以「漱口」外用,藉藥力直接作用口腔,清解風毒濕熱。風藥(羌活、防風)宣散表邪,芳香藥(藿香、香附)化濁辟穢,配合銀花、貫眾清熱解毒,形成「散風—化濕—解毒」三部曲,使毒涎從口腔排出,切斷邪氣內傳之路。而川芎、寄奴活血,可能針對「追風散」服後氣血壅滯之反應,體現「祛風須活血」的思路。整體通過局部清潔與氣血調和,達到「滌穢」目的。
傳統服藥法
羌活、防風、甘草、貫眾、香附、荊芥、藿香、川芎、寄奴、銀花。
水煎,漱口,吐出毒涎。
吐出漱水,不可咽下;少頃方可吃粥,不至毒氣入腸。吐時須用有蓋桶盛之,埋過,勿令好人染其毒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滌穢漱口散, 出處:《秘傳大麻瘋方》。 組成:羌活、防風、甘草、貫眾、香附、荊芥、藿香、川芎、寄奴、銀花。 主治:白粉瘋,形如白粉,肌膚如霜,服追風散3日後,唇腫,牙縫出血,遍身如刀刺,口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