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袪風上清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緩解藥性: 方劑中含有辛涼之品,如薄荷、菊花等,性偏寒涼,易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可緩解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於傷脾。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具有調和諸藥之功。其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使藥性更為協調,提高藥效,並減少副作用。
甘草在袪風上清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緩解藥性,又能調和藥性,使其發揮最佳療效。
袪風上清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痛: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疏散外感風邪,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袪風上清散主要針對外感風熱所致的鼻淵、頭痛、目赤等症,白芷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發揮協同作用。
2. 通竅止痛:白芷入肺經,具有通竅止痛的功效,能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袪風上清散中白芷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疏通經絡,達到通竅止痛的效果。
袪風上清散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柴胡疏肝解鬱,清熱解表:袪風上清散主治外感風熱,兼有肝鬱氣滯者。柴胡能疏肝解鬱,使氣機調暢,同時具有清熱解表作用,能清熱散風,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與方劑主治相符。
- 柴胡升散之性,助藥力上達:本方藥材多具清熱解表功效,但仍需上達頭部,以治療頭面部症狀。柴胡具有升散之性,能使藥力上達頭部,協同其他藥物,提高治療效果。
袪風上清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通竅,清熱解毒: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經活絡、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風邪上擾、頭風頭痛、目赤腫痛等症,川芎能有效疏散風邪,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同時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緩解因風邪阻滯、氣血瘀滯引起的頭痛、頭暈等症狀。
因此,川芎在袪風上清散中起到疏風通竅、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多重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袪風上清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風止癢: 防風味辛,性微溫,具有祛風止癢之效,能疏散風邪,止癢止痛,對於風熱上襲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咽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宣肺通竅: 防風能宣肺通竅,對於風邪阻遏肺氣導致的鼻塞、流涕、呼吸不暢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疏散風邪,宣通鼻竅。
袪風上清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清熱解表: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表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與方劑的袪風上清功效相符。
- 通竅止痛: 荊芥能通鼻竅,對於風熱所致的鼻塞、頭昏、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頭部不適。
袪風上清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其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的功效。
羌活性溫,入肝、膀胱經,善於 疏散風寒,尤擅治 頭風、鼻淵、齒痛 等由風寒阻滯所致的頭面部疾病。其通竅止痛的功效,可 緩解鼻塞、流涕、頭昏腦脹 等症狀,與袪風上清散治療風寒襲肺、上焦閉塞之目的相符。
此外,羌活還可 升散陽氣,有助於 驅散寒邪,進一步增強祛風散寒的效果,使其成為袪風上清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袪風上清散」
成分介紹: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主治功效:感冒時,風熱之氣上攻頭部,導致眉骨疼痛。
總結: 中藥方劑「袪風上清散」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白芷、柴胡、川芎、防風、荊芥、羌活。這些成分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可有效治療感冒時,風熱之氣上攻頭部,導致眉骨疼痛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酒黃芩6克 白芷4.5克 羌活 防風 柴胡梢各3克 川芎3.6克荊芥2.4克 甘草1.5克 上藥為細末。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