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物茶調散中添加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四物湯偏溫補,加入薄荷可緩解溫補藥物可能帶來的燥熱,避免上火。
- 疏風散熱: 薄荷能疏散風熱,並能促進血液循環。四物湯主要用於補血養血,加入薄荷可預防因氣血不足引發的頭昏、頭痛等症狀,同時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提升補血效果。
總之,薄荷在四物茶調散中發揮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作用,有助於調節藥性,提升藥效,使補血效果更佳,且更適合現代人體質。
四物茶調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行氣: 川芎味辛溫,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之效。四物湯以補血為主,而川芎的加入則能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到達病竈。
- 疏散風寒: 川芎還具有疏散風寒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引起的經痛、頭疼等症狀,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使四物茶的功效更加全面。
在中藥方劑「四物茶調散」中,使用了羌活作為成分之一。羌活具有散風寒、止痛的功效。在該方中加入羌活主要是為了增強散風寒、止痛的功能,對於風寒引起的頭痛、肌肉酸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四物茶調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四物茶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為主,性偏涼寒,容易傷脾胃。甘草可以緩和藥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
- 增強補益: 甘草味甘,入脾經,具有益氣補脾的功效。四物茶以補血養血為主要功效,甘草的加入可以增強補益作用,更有效地改善氣血不足的症狀。
總而言之,甘草在四物茶調散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補益的作用,使藥效更佳,更利於人體吸收。
在中藥方劑「四物茶調散」中,使用了荊芥作為成分之一。荊芥具有散風寒、解表的功效。在該方中加入荊芥主要是為了增強散風寒、解表的功能,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頭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四物茶調散中添加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通鼻竅: 白芷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四物茶調散以補血為主,但若患者同時伴有風寒表證,加入白芷則可疏散外邪,使補血效果更佳。
- 芳香闢穢,活血化瘀: 白芷氣味芳香,具有一定的芳香闢穢作用,可改善四物茶調散的口感,同時也有助於活血化瘀,促進氣血循環。
因此,四物茶調散加入白芷,不僅可增強補血效果,還可兼顧疏散風寒、活血化瘀之效,提升整體療效。
四物茶調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效果。四物茶調散主要用於溫經補血,而細辛可以溫煦血脈,驅散寒邪,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寒凝之症。
- 助藥性:細辛與四物湯中的當歸、川芎、白芍等藥物相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加強溫經止痛的效果。細辛辛溫走竄,可引導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使藥力直達病所。
四物茶調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性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四物茶調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婦科疾病常伴隨寒凝血瘀、氣滯不通等症狀,而防風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環。
- 調和藥性: 四物茶調散以四物湯為基礎,藥性偏寒涼,而防風性溫,加入防風可以調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綜上所述,四物茶調散中加入防風,旨在通過祛風止痛、調和藥性,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物茶調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左偏頭風」,即左側頭部反覆發作的疼痛,屬中醫「頭風」範疇。古代醫家認為偏頭風多因風邪上擾頭面,或兼血虛、血瘀所致。其特徵為疼痛或左或右,時發時止,可能伴隨惡風、眩暈等症。四物茶調散結合「疏風散邪」與「養血和血」之法,標本兼顧,既可驅散外襲風邪,又能調和內在血分。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方劑結構分析
此方由兩部分組成:
疏風解表藥群(薄荷、川芎、羌活、荊芥、白芷、細辛、防風、甘草)
- 此部分近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川芎茶調散」,專攻頭面風邪。
- 薄荷、荊芥、防風:輕清上行,散頭面風熱,開泄表邪。
- 羌活、白芷、細辛:性辛溫,善治少陽、陽明經頭痛(白芷主陽明,羌活主太陽,細辛透竅散寒)。
- 川芎:為「血中氣藥」,上行頭目,活血祛風,兼止頭痛。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辛散之性。
養血和血基礎方(四物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
- 熟地、當歸:滋陰補血,填補肝腎,治血虛之本。
- 白芍:斂陰柔肝,緩解風藥之燥性。
- 川芎(重複):既屬風藥,亦屬四物湯,橋接「祛風」與「活血」雙重作用。
治療原理
祛外風,通絡止痛:
- 風藥集群辛散上行,驅除頭部風邪,解除經絡纏滯,直接緩解頭痛。尤其針對「左側屬血」的理論,配合川芎活血,改善頭面氣血循環。
養血息內風,固本防復發:
- 偏頭風日久易耗血,血虛生風,形成惡性循環。四物湯補血柔肝,使「血行則風自滅」,減少內風擾動,降低復發可能。
引經與協同作用:
- 方中藥物多歸肝、膽、胃經(如白芷入陽明,細辛入少陰),針對不同經絡頭痛;茶調送服(古代用法)取其清上降火之效,助藥力上達頭目。
臨牀推演
此方適合「風邪襲絡兼血虛」之偏頭痛,表現為:
- 頭痛偏左(或游走性),遇風加重。
- 面色少華,舌淡或暗,脈細弦。
- 病程較長,反覆發作,屬本虛標實之證。
透過風藥治標、血藥治本,體現中醫「攻補兼施」的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薄荷、川芎、羌活、甘草、荊芥、白芷、細辛、防風,合四物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物茶調散, 出處:《嵩崖尊生》卷六。 組成:薄荷、川芎、羌活、甘草、荊芥、白芷、細辛、防風,合四物湯。 主治:左偏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