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玉壺丸

解毒玉壺丸

JIE DU YU H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肺經 19%
脾經 16%
心經 15%
肝經 14%
腎經 11%
大腸經 2%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玉壺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解毒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之功效。在解毒方劑中,茯苓能夠幫助清除體內毒素,促進水液代謝,減輕毒素對機體的損害,協同其他藥物增強解毒效果。

2. 緩和藥性: 解毒方劑往往藥性較強,容易損傷脾胃。茯苓能夠健脾益氣,和胃止嘔,緩和方劑的毒性,保護脾胃,防止藥性過烈對機體造成傷害。

解毒玉壺丸中包含貫眾,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貫眾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痢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腸胃濕熱引起的各種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解毒玉壺丸本身也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貫眾的加入能加強其解毒效果。

二、 收斂止瀉:貫眾同時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能抑制腸道蠕動,減少腹瀉。解毒玉壺丸常常用於治療腸胃炎症、痢疾等疾病,貫眾的收斂止瀉作用可以輔助止瀉,減輕患者的痛苦。

解毒玉壺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成分中包含硼砂,這是因為硼砂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潤燥透膿的作用。硼砂性微寒,能幫助降低體內的熱邪,對於因熱邪積聚所引起的腫痛、瘡瘍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硼砂能夠促進體內的代謝,幫助排毒,與其他成分如茯苓、黃柏等相互協作,形成一個復合的解毒機制。透過合理配伍,硼砂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提高對各類熱毒病症的治療效果。因此,在解毒玉壺丸中加入硼砂,旨在提升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更好的臨牀療效。

「解毒玉壺丸」方劑中加入「紫河車」,其目的主要在於:

  1. 補益元氣,提高免疫力:紫河車性溫,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氣養血之效。藥理研究表明,紫河車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核酸等營養成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輔助解毒。
  2. 扶正祛邪,促進康復:解毒玉壺丸主要針對外感熱毒所致的疾病,而紫河車能補益正氣,使機體恢復元氣,從而更有效地祛除邪毒,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

因此,紫河車在解毒玉壺丸中發揮着重要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解毒、扶正、促進康復的功效。

解毒玉壺丸中包含山豆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山豆根味苦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善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疔瘡腫毒等症。

解毒玉壺丸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而山豆根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病症。因此,山豆根成為解毒玉壺丸的重要組成部分。

「解毒玉壺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滋陰補腎的功效。解毒過程中,身體往往會消耗大量元氣,導致脾胃虛弱,影響藥物的吸收和毒素的排出。山藥能補益脾胃,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利於解毒藥物的發揮。
  2. 緩和藥性:部分解毒藥物性寒烈,容易傷及脾胃,導致腹痛、腹瀉等副作用。山藥性溫和,能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使解毒效果更安全有效。

解毒玉壺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健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促進機體康復。

二、 輔助解毒,增強藥效:白朮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協同解毒,增強藥效。例如,白朮與黃芪、甘草等藥物搭配,可增強解毒藥物的效力,更有效地清除毒素,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解毒玉壺丸」方劑中包含「白僵蠶」,其主要原因有二:

  1. 化痰解毒:白僵蠶性寒,味甘,具有化痰解毒、散結消腫之功效。對於因毒邪入侵、痰熱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瘰癧等症,白僵蠶能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
  2. 息風止痙:白僵蠶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痰熱內擾所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白僵蠶能起到鎮靜安神、息風止痙的作用。

因此,「解毒玉壺丸」中加入白僵蠶,旨在發揮其化痰解毒、息風止痙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解毒玉壺丸中加入密陀僧,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毒止痛:密陀僧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瀉的功效。其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痛等。
  2. 收斂止血:密陀僧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有效治療出血症狀,例如鼻衄、胃出血等。此功效在解毒玉壺丸中可以輔助治療因毒素入侵引起的出血症狀。

因此,解毒玉壺丸中加入密陀僧,旨在提升其解毒止痛、收斂止血的功效,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解毒玉壺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解毒玉壺丸中多為苦寒藥,容易傷脾胃,甘草可以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傷正氣。

2. 增強解毒功效: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以解毒藥物之毒,減輕毒性對人體的傷害。同時,甘草還可以輔助其他藥物發揮解毒功效,提高解毒效率。

解毒玉壺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理作用:

  1.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胃經。其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對於外感熱毒、內傷熱毒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涼血止血: 寒水石具有涼血止血之功效,能有效抑制熱毒所致的出血。在解毒玉壺丸中,寒水石可配合其他涼血止血藥物,共同發揮止血作用,減輕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

解毒玉壺丸中加入乳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毒素入侵而引發的腫痛,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解毒排毒: 乳香具有解毒排毒的作用,可以幫助機體清除毒素,減輕毒素對人體的損害。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更有效地解毒。

解毒玉壺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提振心神,解除毒邪對神志的影響,並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2. 通經活絡: 麝香可通經活絡,疏通氣血運行,有助於化解毒素,解除因毒邪阻滯而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促進機體恢復。

綜上,解毒玉壺丸中加入麝香,可有效發揮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作用,提升解毒功效,促進機體康復。

中藥方劑[解毒玉壺丸]中的象牙(現已禁用)在傳統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象牙性寒,善於清熱解毒,適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出血、潰瘍等症狀。由於保護野生動物的需要,現代已不再使用真象牙,而是尋找合適的替代品來達到相似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毒玉壺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喉風喉閉」(急性咽喉腫痛、阻塞氣道之症),以及誤吞異物(如針、錢、竹刺等)或中諸惡毒物(如中毒、瘴毒等)。其立法意圖在於 解毒、消腫、化腐、通利咽喉,並能促使異物排出或化解。


方劑組成與邏輯分析

1. 解毒清熱為主

  • 貫眾、山豆根、金星鳳尾草:清熱解毒,專治咽喉腫痛、熱毒壅滯。
  • 寒水石、硼砂:清熱瀉火,硼砂兼有腐蝕異物、化痰開閉之效。
  • 馬屁勃(馬勃):清肺利咽,止血消腫,擅治喉痹。
  • 紫河車(蚤休):清熱定驚,解毒散結,爲治毒蛇咬傷、咽喉腫痛要藥。

2. 化腐消積、排除異物

  • 烏魚骨(海螵蛸)、密陀僧、象牙末
    • 烏魚骨鹹澀,能化腐止血;密陀僧(氧化鉛)腐蝕性強,可軟堅散結;象牙末傳統用於「化刺」(如魚骨鯁喉)。
    • 此三藥協力化解誤吞異物(如針刺、竹木等)。
  • 坯子胭脂(人工製胭脂,含礦物成分):古方用其活血散結,或輔助解毒。

3. 活血消腫、通絡止痛

  • 乳香、白僵蠶
    • 乳香活血定痛,助消腫散結;白僵蠶祛風化痰,善治喉痹咽痛。
  • 麝香:辛香走竄,通絡開閉,助藥力速達病所。

4. 健脾護胃、調和藥性

  • 白茯苓、山藥、白朮、大甘草
    • 健脾益氣,防苦寒傷胃,甘草兼能解毒和藥。
  • 石膏衣(外用):清熱收斂,保護藥丸,兼助清火。

治療原理推論

  1. 針對咽喉急症
    通過清熱解毒(貫眾、山豆根)、消腫開閉(馬勃、麝香)、化痰利咽(硼砂、僵蠶),迅速緩解咽喉腫閉。
  2. 針對誤吞異物
    • 利用 腐蝕性藥物(密陀僧、硼砂)軟化異物;
    • 結合 收斂活血藥(烏魚骨、乳香)促進局部組織收縮或排出異物;
    • 象牙末、胭脂等傳統認爲能「化刺」,可能透過物理或化學作用分解異物。
  3. 解毒機理
    方中多藥(如紫河車、寒水石、甘草)協同中和體內外毒邪,麝香引藥透達,增強解毒效力。

總結

此方以 「清解熱毒」為核心,輔以 「化腐消積」「通絡開閉」 之法,針對咽喉急症與異物梗阻,體現古代「急則治標」的思路。其組方嚴謹,結合清熱、腐蝕、活血、健脾等多重手段,展現中醫「復方協同」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貫眾、硼砂(別研)、馬屁勃2錢,紫河車(水煮)4錢,山豆根4錢,烏魚骨4錢,金星鳳尾草4錢,山藥4錢,白朮4錢,白僵蠶4錢,密陀僧4錢,大甘草1錢,寒水石3錢,坯子胭脂1錢,乳香4錢(別研),麝香半錢(別研),象牙末1錢。
上各炒焙為末,內乳香、麝香、胭脂、硼砂各研,入眾藥末中拌,用薄面糊為丸,如彈子大,再用煅過軟石膏,研作末為衣,陰乾。
服時將藥1丸,水1盞,浸1茶時,磨藥數遍飲之,余藥留再服,一藥醫數人之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玉壺丸,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一引《衛生寶鑑》。 組成:白茯苓、貫眾、硼砂(别研)、馬屁勃2錢,紫河車(水煮)4錢,山豆根4錢,烏魚骨4錢,金星鳳尾草4錢,山藥4錢,白朮4錢,白僵蠶4錢,密陀僧4錢,大甘草1錢,寒水石3錢,坯子胭脂1錢,乳香4錢(别研),麝香半錢(别研),象牙末1錢。 主治:喉風喉閉,及誤吞針錢竹刺物,及諸惡毒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