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味保元湯

SHI LIU WEI BAO YU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肺經 15%
脾經 14%
肝經 14%
心經 13%
胃經 11%
大腸經 4%
膀胱經 3%
三焦經 1%
腎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因為其補氣功效。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 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 的作用。

對於保元湯而言,黃耆的主要作用在於 補益元氣。該方劑主要針對脾腎兩虛、氣血不足、元氣虧損所致的各種病症。黃耆能補益中氣,使氣血充盈,從而 改善虛弱體質、增強抵抗力,達到保元固本的效果。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益胃健脾的功效。保元湯主治脾腎虛弱,氣陰兩虧,故以石斛補益氣陰,緩解虛熱燥渴等症狀。
  2. 養陰清熱: 石斛還具有養陰清熱的作用,可緩解虛火上炎、口乾舌燥等症狀。保元湯中加入石斛,不僅能滋養脾腎之陰,同時也能清熱降火,使整體治療效果更佳。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 巴戟天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遺精滑精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十六味保元湯主要針對腎虛、脾虛、氣虛等症,巴戟天可補腎固本,提升藥效。
  2. 溫陽助氣: 巴戟天性溫,可溫補脾腎陽氣,有助於提升氣血運行,改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十六味保元湯中包含多種溫補藥材,巴戟天與之相輔相成,增強溫補效果,幫助患者恢復體力。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該方以補益脾腎為主,而脾主運化水濕,腎主水液代謝,茯苓能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有助於脾腎功能的恢復。
  2. 寧心安神: 茯苓兼具寧心安神之效,可平心氣,除煩躁,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十六味保元湯中以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為目的,茯苓的加入有助於緩解藥物補益後的燥熱,達到養心安神之效。

總而言之,茯苓在十六味保元湯中發揮著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益脾腎、滋陰潤燥的功效。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昇陽舉陷,固護脾胃: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昇陽舉陷、解表散寒的功效。保元湯主治脾胃虛寒,氣陷下垂之症,升麻能夠升舉脾陽,固護脾胃,防止氣陷加重,從而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2.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升麻還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保元湯中常與其他解表藥配伍,共同發揮疏散風寒,緩解咳嗽等症狀的作用。

總而言之,升麻在十六味保元湯中發揮着昇陽舉陷,固護脾胃,以及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龍眼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補益心脾: 龍眼肉味甘性溫,入心脾經,具有益氣補血、安神定志之效。對於心脾虛弱所致的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二、滋陰潤燥: 龍眼肉富含葡萄糖、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滋補陰液,潤澤肌膚,緩解燥熱之症。對於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龍眼肉,可以起到補益心脾、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整體身體狀況。

十六味保元湯中含有貫眾,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殺蟲止痢的功效。

貫眾性寒,入肝、脾、大腸經,具有驅除腸道寄生蟲,治療腸炎、痢疾、腹痛等症的作用。十六味保元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腸胃濕熱導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病症。

貫眾的加入,可以清熱解毒,殺滅腸道病菌,同時抑制腸道蠕動,起到止瀉止痢的效果,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理氣止痛,健脾止瀉的功效。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十六味保元湯以補益氣血為主,人參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氣血虛弱所致的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扶正固本: 人參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對抗外邪侵襲。十六味保元湯針對虛勞、久病體虛、氣血不足等症,人參的作用在於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加速康復。

十六味保元湯中包含山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固腎澀精之效。十六味保元湯以補氣養陰為主要功效,山藥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為氣血生化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從而達到補氣養陰的效果。
  2. 潤肺生津:山藥同時具有潤肺生津的作用,對於因氣陰兩虛導致的口渴、咽乾、咳嗽等症狀,可起到緩解作用。十六味保元湯中常伴有肺陰不足的症狀,山藥的潤肺生津之效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十六味保元湯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風寒濕,通痺止痛: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寒濕、通痺止痛之效。十六味保元湯主治腎虛寒濕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風寒濕痺等症,獨活可驅散體內寒濕,解除痺痛,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2.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獨活亦可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十六味保元湯以補腎填精為主要功效,獨活有助於補益腎陽,促進精髓生成,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乏力等症,使整體治療更全面。

十六味保元湯中包含當歸,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補血活血:當歸為補血活血之要藥,能補益心血,改善氣血不足,並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心血不足、氣虛乏力、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調和氣血:當歸能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改善身體整體狀況,提高機體免疫力。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當歸,旨在通過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的作用,達到滋陰補腎、益氣固表、改善氣血運行、增強身體抵抗力的目的。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蓮子心,主要基於其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的功效。

蓮子心味苦性寒,入心、腎經,具有清心火、瀉腎火之效。對於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心悸不安等症狀,蓮子心能起到清熱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

此外,蓮子心還有利尿消腫之功,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因此,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蓮子心,可加強其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的功效,進一步促進整體療效。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燥濕: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此方針對脾腎陽虛,濕濁內停,導致的腰膝酸軟、小便不利、帶下清稀等症狀,黃柏可清熱燥濕,祛除濕邪,改善患者症狀。
  2. 固腎止瀉:黃柏亦有固腎止瀉的作用,可收斂腎氣,止瀉止帶。方中加入黃柏,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固腎止瀉之功,進一步改善脾腎陽虛導致的腎氣不固、小便頻數、大便溏泄等症狀。

十六味保元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的功效。十六味保元湯中多味藥性偏寒涼,如石膏、知母等,甘草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寒傷脾胃,並可緩解部分藥物的毒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2. 增強療效,益氣補脾: 甘草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十六味保元湯主要用於治療氣陰兩虛、心肺功能失調等症,甘草的補脾益氣作用有助於增強體質,改善臟腑功能,從而提升整體療效。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杜仲,主要是針對其補腎壯腰、強筋骨的功效。

杜仲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其富含杜仲膠、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能夠促進骨骼生長,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質疏鬆,並有助於緩解腰膝酸軟、腿腳無力等腎虛症狀。

此外,杜仲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血管功能,對一些慢性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在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杜仲,可起到補腎壯腰、強筋骨的功效,更能協同其他藥材,全面提升藥效。

十六味保元湯中加入骨碎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骨: 骨碎補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健骨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骨碎補,可以補益腎氣,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骨質疏鬆等症狀,同時也能增強骨骼的強度和韌性。
  2. 止血生肌: 骨碎補還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可以促進創傷癒合。方劑中加入骨碎補,可以幫助修復因外傷或疾病導致的骨骼損傷,促進骨骼癒合,加速康復。

主治功效


十六味保元湯主治功效分析

十六味保元湯,出自明清時期多部醫籍,如《女科指掌》、《女科要旨》、《女科經綸》等,被譽為治療婦女帶下病的要方。此方劑的獨特之處在於其並非以清熱利濕為主要治則,而是強調補益氣血,固本培元,以針對帶下病之本源。

治療原理分析:

綜觀各家醫論,可知帶下之病因,並非單純的濕熱下注,而是與臟腑虛損密切相關。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 脾虛氣陷: 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脾氣虛弱,則運化失司,水濕內停,下注而為帶下。同時,脾氣不升,中氣下陷,亦可導致帶下之證。
  2. 腎虛不固: 腎藏精,主生殖。腎氣不足,則下焦不固,精微失守,亦可致帶下。尤其是帶脈與腎密切相關,腎氣虧損則帶脈失約,帶下不止。
  3. 氣血虧虛: 氣血為生命之本,氣虛則無力固攝,血虛則胞脈失養,均可導致帶下。部分醫家認為帶下與血枯有關,更突顯氣血之重要性。
  4. 心包絡損: 部分醫家認為帶下與心包絡有關,心包絡聯繫於脊、帶脈,通於任脈。心包絡受損,導致帶脈不固,氣化失常,則可見帶下。

而十六味保元湯的組方,正是針對上述病機,以補益氣血、溫腎健脾、固攝止帶為主要治則:

  • 補氣固本: 黃耆、人參大補元氣,黃耆兼有固表之功,可提升脾胃功能,增強機體運化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脾氣虛弱導致的帶下。
  • 健脾益氣: 山藥補脾益肺,有助於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並能養陰潤燥,兼顧脾虛之陰虛證。茯苓健脾利濕,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濕邪,從而減輕帶下。
  • 補腎壯陽: 巴戟天、杜仲補腎壯陽,強筋健骨,可溫補腎陽,以固下焦,增強腎臟功能,有助於改善腎虛引起的帶下。
  • 養血活血: 當歸補血活血,可養肝血,調經脈,改善血虛證引起的帶下,同時活血化瘀,兼顧氣滯血瘀之證。
  • 滋陰養胃: 石斛滋陰養胃,清熱生津,可滋養陰液,防止補氣藥物過於溫燥,且能改善陰虛證。
  • 清熱解毒: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針對下焦濕熱之證,同時防止補藥過於滋膩。貫眾清熱解毒,兼有止咳平喘之效。
  • 升提陽氣: 升麻解毒散結,清熱升陽,可提升中氣,防止氣陷,對改善脾虛下陷之帶下有效。
  • 固澀止帶: 蓮子心(或蓮蕊)清心安神,有固澀止帶之功,可改善帶下之症。
  • 活血止痛: 骨碎補接骨續筋,活血止痛,可緩解帶下引起的腰腹不適。獨活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有助於緩解帶下引起的腰腿疼痛。
  •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可協調諸藥藥性,增強療效。
  • 補益氣血: 龍眼肉補血養心,益智安神,可補益氣血,兼顧心神不寧之症。

總結:

十六味保元湯的組方,體現了古人對於帶下病“虛則補之”的辨證思想,它並非單純的清熱利濕,而是注重從根本上解決氣血虧虛、脾腎虛弱等問題,達到補益氣血、溫腎健脾、固澀止帶的綜合功效,從而治療婦女帶下之證。此方不僅治療帶下,亦有強身健體之功,可謂標本兼治之良方。此方組方靈活,各家記載略有差異,然其補益固本之宗旨不變。

傳統服藥法


黃耆1錢,石斛7分,巴戟肉2錢,白茯苓1錢,升麻7分,圓眼肉3錢,貫仲(去根土)3錢,人參2錢,山藥1錢,川獨活1錢,當歸身2錢,蓮蕊1錢,黃柏(酒炒)8分,生甘草3分,杜仲(小茴、鹽、醋湯浸,炒)1錢5分,骨碎補(先以稻草火上烙去毛,以粗布拭淨)2錢。
潮熱,加柴胡8分,黃芩(酒炒)1錢;帶甚者,月經必少)其有聚而反來,適來適斷,而淋瀝不淨者,加荊芥1錢,黃連(酒炒)7分,地榆8分;若五心煩躁而口舌乾者,加知母1錢,麥門冬1錢,
生血固真,補心益腎。
上銼1劑。
水煎,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六味保元湯是一張補氣固腎、止帶的中藥方劑。它具有一定的補氣固腎、止帶的功效。但是,由於十六味保元湯中含有大量的中藥,因此在服用時一定要遵醫囑,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十六味保元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上。 組成:黃耆1錢,石斛7分,巴戟肉2錢,白茯苓1錢,升麻7分,圓眼肉3錢,貫仲(去根土)3錢,人參2錢,山藥1錢,川獨活1錢,當歸身2錢,蓮蕊1錢,黃柏(酒炒)8分,生甘草3分,杜仲(小茴、鹽、醋湯浸,炒)1錢5分,骨碎補(先以稻草火上烙去毛,以粗布拭淨)2錢。 主治:生血固真,補心益腎。主治: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