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暑症片」方劑中使用「豬牙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暑: 豬牙皁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暑、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頭痛、胸悶等症狀。
- 利濕解毒: 豬牙皁亦能利濕解毒,有助於排除因暑熱導致的體內濕熱之邪,同時亦可解暑毒,避免暑熱過度侵襲人體,導致更嚴重的病症。
因此,將豬牙皁納入「暑症片」方劑中,可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暑、利濕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暑症的目的。
暑症片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散寒解表,祛暑解熱: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散寒解表、溫肺止咳、祛暑解熱的功效。暑邪侵襲,易導致陽氣受損,出現畏寒、發熱等症狀。細辛可溫陽散寒,驅散暑邪,緩解暑熱帶來的不適。
- 通竅開竅,醒神止痛: 細辛還具有通竅開竅的功效,可改善暑濕所致的頭昏腦脹、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細辛對於暑熱引起的頭痛、身痛也有緩解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暑症片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暑和疏散風熱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肝經。其揮發油成分可清利頭目,疏散風熱,有效緩解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噁心等症狀。同時,薄荷還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對於夏季暑熱所致的口渴、煩躁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療效。
此外,薄荷還有止癢、消炎的作用,對於夏季常見的皮膚瘙癢、濕疹等也有一定輔助療效。
暑症片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暑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解暑止嘔的功效。暑濕之邪容易困阻脾胃,導致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藿香可疏散暑濕,理氣和中,改善脾胃運化,達到解暑止嘔的效果。
2. 闢穢止痛: 藿香氣味芳香,可闢除暑濕穢氣,並具有止痛的作用。暑濕侵襲人體,容易引起頭痛、腹痛等不適。藿香可透過其芳香之氣,驅散暑濕,減輕疼痛症狀,起到止痛的作用。
因此,暑症片中加入藿香,可有效解暑化濕、闢穢止痛,達到緩解暑濕症狀的目的。
暑症片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化濕:夏季暑熱易傷脾胃,導致濕氣內蘊。木香性辛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濕,健脾和胃,改善暑濕所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 行氣止痛:暑熱侵襲,易導致氣機阻滯,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木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機,緩解暑熱引起的疼痛。
因此,木香在暑症片中起到燥濕化濕、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夏季暑熱對人體造成的損害。
暑症片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暑解表:白芷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止痛之功效。夏季暑熱易傷人體陽氣,導致表虛汗出、頭昏腦脹等症狀,白芷可疏散暑邪,解表清熱,緩解暑熱所致的表症。
- 芳香化濕:白芷氣味芳香,能通鼻竅,具有化濕利氣之效。暑濕之邪易困脾胃,導致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白芷可芳香化濕,健脾開胃,促進消化,改善暑濕所致的不適。
暑症片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解表止汗: 暑熱傷人,易導致體表發熱、汗出不止,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汗的功效,可以緩解暑熱所致的發熱、出汗、頭痛、鼻塞等症狀。
- 兼顧表裡,清熱解毒: 防風不僅能解表散寒,還能清熱解毒,對於暑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同時,防風也能調節氣血,改善因暑熱引起的體虛乏力等症狀。
暑症片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暑溼困脾,易致脾胃氣滯,食慾不振,而陳皮能理氣健脾,幫助消化吸收,增強脾胃功能。
- 化濕止嘔:暑溼傷脾,易引起嘔吐,而陳皮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緩解暑溼引起的嘔吐症狀,使患者更舒適。
總之,陳皮在暑症片中起到理氣健脾、化濕止嘔的作用,幫助患者緩解暑溼帶來的不適症狀。
暑症片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夏季暑熱易傷脾胃,導致濕熱內蘊,出現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可有效化解暑熱所致的濕痰,緩解胃氣上逆,達到清暑解表、和胃止嘔的效果。
- 健脾和胃:半夏不僅能燥濕化痰,還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對於暑熱所致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半夏在暑症片中可有效清暑解表、和胃止嘔,同時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暑熱所致的各種不適。
暑症片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 暑熱易傷肺氣,導致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緩解暑熱引起的咽喉不適。
- 化痰止咳: 暑熱侵襲,容易導致痰液粘稠,難以咳出。桔梗能促進氣機升降,利於痰液排出,同時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有助於緩解暑熱引起的咳嗽。
因此,暑症片中加入桔梗,可以有效改善暑熱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痰多等症狀。
暑症片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暑熱,清熱解毒: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緩解暑熱的作用。暑症多因暑氣入侵,導致體內熱氣過盛,甘草可以清熱瀉火,緩解暑熱症狀。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甘草性平,可以調和藥性,使其他藥材的功效發揮得更佳。同時,甘草還有益氣補中、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可減輕其他藥材的副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總之,甘草在暑症片中起到清熱解毒、緩解暑熱,以及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暑症片」中加入「貫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燥濕止痢: 貫眾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痢的功效。暑熱易傷脾胃,導致濕熱內蘊,引發腹痛、腹瀉等症狀。貫眾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痢,有助於改善暑熱引起的腸胃不適。
- 殺蟲止癢: 貫眾亦有殺蟲止癢之效。暑熱易誘發皮膚病,如濕疹、痱子等。貫眾能殺滅蟲卵,止癢消炎,有助於緩解暑熱引起的皮膚瘙癢。
總之,貫眾在「暑症片」中發揮清熱解毒、燥濕止痢、殺蟲止癢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暑熱引起的各種不適。
暑症片方劑中使用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暑熱傷津,易導致體內濕熱鬱積,引發皮膚瘙癢、瘡瘍等症狀。白礬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有效緩解暑熱引起的皮膚不適。
- 收斂止汗,固澀止瀉:白礬具有收斂止汗、固澀止瀉的作用。暑熱易致汗出過多,消耗津液,白礬可收斂固澀,減少汗液流失,並抑制腸道蠕動,止瀉止痢。
總之,白礬在暑症片方劑中發揮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收斂止汗、固澀止瀉等多重作用,有助於緩解暑熱引起的各種不適。
暑症片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雄黃性溫,味辛,入心經,具有解毒消腫、殺蟲止癢之效。暑邪入體,易致熱毒內盛,出現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雄黃能清熱解毒,驅散暑邪,並可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達到消炎止癢的效果,因此被納入暑症片中,用以治療暑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暑症片」中含有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硃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效。暑症常伴有心煩、口渴、神志不清等症狀,硃砂可清熱解毒,安神定志,緩解暑熱症狀。
- 鎮靜安神: 硃砂有鎮靜安神之效,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緩解暑熱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狀。
然而,硃砂具有一定的毒性,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暑症片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夏令中惡昏厥,牙關緊閉,腹痛吐瀉,四肢發麻」,屬中醫「暑穢」「痧證」範疇。夏季濕熱穢濁之氣鬱閉肌表、內擾脾胃,或飲食不潔致氣機逆亂,表現為:
- 穢濁蒙竅:昏厥、牙關緊閉,因濕熱穢氣上壅,清竅被蒙。
- 脾胃氣亂:腹痛吐瀉,因濁邪阻滯中焦,升降失常。
- 氣血閉阻:四肢發麻,因氣機不暢,經脈失於濡養。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開竅醒神、化濁辟穢、理氣和中」為核心,分三層次作用:
辛香開竅,宣透穢濁
- 豬牙皂、細辛、白芷:辛烈走竄,通關開竅,取嚏以醒神(如《丹溪心法》通關散思路)。
- 薄荷、廣藿香、防風:芳香疏表,透解暑濕穢氣,防風兼祛風勝濕。
燥濕辟穢,解毒鎮驚
- 雄黃、白礬:燥濕殺蟲、解毒辟瘟(如《醫方集解》急救稀涎散),針對穢毒內蘊。
- 朱砂:鎮心安神,防暑熱擾心。
- 貫眾:清熱解毒,防疫癘之氣。
理氣和中,調暢樞機
- 木香、陳皮、半夏:理氣化濕,降逆止嘔,恢復中焦升降。
- 桔梗、甘草:宣肺祛痰,調和諸藥,助氣機宣通。
配伍特點
- 內外兼治:外透暑穢(薄荷、防風),內化濕濁(藿香、半夏)。
- 標本並顧:急則開竅治標(皂角、細辛),緩則調氣治本(木香、陳皮)。
- 藥途徑多樣:口服調內,鼻吸取嚏以急醒神,暗合「嚏法」急救傳統。
此方融「溫病透邪、傷科痧證、霍亂治濁」三方理法,體現中醫治暑重視「通陽氣、化濕濁」的核心理念。
傳統服藥法
豬牙皂80克,細辛80克,薄荷69克,廣藿香69克,木香46克,白芷23克,防風46克,陳皮46克,半夏(制)46克,桔梗46克,甘草46克,貫眾46克,白礬(煅)23克,雄黃57克,朱砂57克。
祛寒辟溫,化濁開竅。
上藥朱砂、雄黃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豬牙皂、細辛、白芷、白礬、木香粉碎成細粉,過篩;廣藿香、薄荷、陳皮提取揮發油,並濾取汁;桔梗、防風、貫眾、半夏、甘草加水煎煮,煎液與上述藥汁合併濃縮至適量,加澱粉成漿,加入雄黃、朱砂、豬牙皂等粉末,製成顆粒,低溫乾燥,加入廣藿香等揮發油混勻,壓製成1000片,即儲。
每次口服2片,1日2-3次,必要時將片研成細粉,取少許吹入鼻內取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暑症片, 出處:《中國藥典》一部。 組成:豬牙皂80g,細辛80g,薄荷69g,廣藿香69g,木香46g,白芷23g,防風46g,陳皮46g,半夏(制)46g,桔梗46g,甘草46g,貫眾46g,白礬(煅)23g,雄黃57g,朱砂57g。 主治:祛寒闢溫,化濁開竅。主治:夏令中惡昏厥,牙關緊閉,腹痛吐瀉,四肢發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