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靈丹

廣靈丹

GUANG L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2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肝經 18%
肺經 18%
脾經 15%
心經 8%
大腸經 5%
三焦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1%
小腸經 1%
腎經 1%
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廣靈丹方中加入銀朱,主要原因有二:

一、 鎮驚安神:銀朱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之效。廣靈丹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症,銀朱可與其他藥物配合,增強其鎮心安神之效,從而達到改善心神不安的療效。

二、 解毒散瘀:銀朱亦有解毒散瘀之效。廣靈丹中可能含有其他藥物具有毒性,或因病症造成瘀血阻滯,銀朱能起到解毒散瘀的作用,避免藥物毒性或瘀血加重病情,保障治療安全。

廣靈丹中加入青黛,主要是針對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青黛為蓼藍的乾燥葉或莖葉經加工製成的靛藍染料,性寒,味苦鹹。其清熱解毒作用,可針對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目赤等症狀;涼血止血作用則可有效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症狀。

因此,廣靈丹中加入青黛,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廣靈丹中包含藿香,主要原因如下:

  1. 化濕解暑: 藿香性辛溫,具有化濕解暑之效,可治療暑濕所致的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症狀。廣靈丹常用於治療暑濕感冒、暑濕泄瀉等病症,藿香的加入有助於祛除暑濕,緩解病症。
  2. 行氣止痛: 藿香亦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機,緩解胸悶、腹痛等症狀。廣靈丹中常含有其他行氣止痛的藥物,藿香的加入可以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總之,藿香在廣靈丹中扮演着化濕解暑、行氣止痛的重要角色,使其藥效更加全面,更能有效治療暑濕相關病症。

廣靈丹中加入薄荷,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止癢止痛之效。廣靈丹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薄荷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有助於緩解病症。

二、疏風散寒: 薄荷亦能疏散風邪,散寒止痛。廣靈丹中亦可能加入其他成分,如辛溫解表之藥物,薄荷與之配伍,可起到疏風散寒、清熱解表之雙重功效,提升藥效。

總而言之,廣靈丹中加入薄荷,旨在發揮其清熱解表、疏風散寒之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廣靈丹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古人認為其能驅除蛇蟲、治療疥癬等皮膚病,並可解毒藥物中毒。廣靈丹多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等症,雄黃在此起到輔助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引藥入肝: 雄黃入肝經,具有引藥入肝的作用。廣靈丹中其他藥材可能難以直接到達肝經,雄黃作為引經藥,能將藥效引導至肝臟,增強藥效,達到治療肝臟疾病的目的。

廣靈丹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息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廣靈丹為治療小兒驚癇、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的方劑,白僵蠶可有效抑制病竈,緩解症狀。
  • 祛風除濕: 白僵蠶亦具祛風除濕之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廣靈丹中加入白僵蠶,可加強祛風除濕之力,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白僵蠶在廣靈丹方中,既可息風止痙,又可祛風除濕,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廣靈丹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廣靈丹多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而半夏可有效祛除濕痰,使氣道通暢,緩解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廣靈丹亦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等症,半夏可降胃氣,止嘔逆,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因此,半夏在廣靈丹中起著重要作用,其燥濕化痰和降逆止嘔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廣靈丹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散寒,宣通鼻竅: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宣通鼻竅的功效。廣靈丹用於治療風寒犯肺、鼻塞不通、頭痛發熱等症,細辛可以溫肺散寒,驅散風寒邪氣,並宣通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細辛與廣靈丹中其他藥物如蒼耳子、白芷等相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細辛的溫通之性,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藥力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廣靈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鼻竅:白芷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廣靈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白芷可有效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幫助患者恢復呼吸通暢。
  2. 燥濕止癢:白芷還具有燥濕止癢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溼疹、皮炎等皮膚病。廣靈丹中可能含有其他治療皮膚病的藥物,白芷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作用,增強療效。

廣靈丹方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大黃味苦寒,入脾、胃、大腸經,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腑泄熱、潤腸通便。

廣靈丹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症見腹痛拒按、大便祕結、口苦咽乾、舌苔黃膩、脈滑數等。大黃在此方中起著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熱結便祕的目的。

廣靈丹中包含木鱉子,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便瀉熱:木鱉子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廣靈丹作為治療熱結便祕的方劑,加入木鱉子可有效緩解腸道熱結,促進排便。
  2. 清熱解毒:木鱉子除了通便之外,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廣靈丹中加入木鱉子,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消除體內熱毒,改善便祕症狀。

廣靈丹方劑中包含豬牙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解毒: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廣靈丹的組成以清熱解毒爲主,豬牙皁的加入能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
  2. 化痰止咳:豬牙皁亦有化痰止咳之效,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嗽、喘息氣促等症。廣靈丹方劑亦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豬牙皁的加入能增強其化痰止咳之效。

總而言之,豬牙皁在廣靈丹方劑中的加入,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等藥理作用,以達到增強藥效、提高療效的目的。

廣靈丹中使用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苦辛,性溫燥,善於燥濕健脾,能祛除脾胃濕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脾胃恢復正常運作,達到祛濕消腫、健脾開胃的效果。
  2. 祛風止痛:蒼朮亦有祛風止痛之效,能治療因風濕寒邪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廣靈丹的整體療效。

廣靈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廣靈丹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腹脹、食積、泄瀉等症,木香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改善脾胃功能,協同其他藥材發揮療效。
  2. 燥濕化痰:木香還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能排除脾胃濕氣,減輕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廣靈丹中可能含有其他化痰藥材,木香的加入能增強其化痰效果,促進病症的痊癒。

廣靈丹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廣靈丹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中風昏迷、暑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冰片可起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的作用。
  2. 外用散瘀止痛: 冰片亦有散瘀止痛的功效。廣靈丹有時也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冰片可加速血液循環,減輕局部腫痛。

總而言之,冰片在廣靈丹中發揮着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和外用散瘀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廣靈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陰分疽毒」,指深部組織的瘡瘍腫毒,屬陰證範疇,表現為患處皮色暗沉、腫硬難消、疼痛綿延或化膿遲緩。其外用貼敷之法,旨在拔毒散結、活血消腫,兼祛陰寒濕邪。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攻毒拔毒為核心

    • 銀朱、明雄(雄黃)、木鱉子、牙皂:辛溫有毒之品,善攻頑毒、破瘀散結。銀朱活血殺蟲,雄黃辟穢解毒,木鱉子消腫攻毒,牙皂透皮導藥,共為主力。
    • 青黛、大黃:清熱解毒,兼制溫藥燥烈,防鬱毒化熱。
  2. 行氣活血、散結止痛

    • 炙乳沒、木香: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木香行氣通滯,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僵蠶、洋樟(樟腦):僵蠶化痰散結,樟腦辛竄透皮,助藥力深入。
  3. 祛風燥濕、開竅透邪

    • 茅朮(蒼朮)、白芷、細辛、藿香:蒼朮燥濕健脾,白芷散風排膿,細辛溫通竅絡,藿香化濕醒脾,針對陰疽濕濁黏滯之性。
    • 薄荷、冰片:辛涼走竄,清熱防腐,兼緩熱毒疼痛。
  4. 化痰散結、通絡引經

    • 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助化解陰疽痰瘀互結。
    • 牙皂、冰片:具透皮之效,引諸藥直達病所。

三、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溫消寒毒」為主軸,結合「外用貼敷」特性,透過辛溫有毒藥攻逐陰寒之毒,輔以行氣活血、燥濕化痰之品,改善局部氣血瘀滯與濕濁膠結。同時,清熱藥如青黛、大黃,緩和全方溫燥之性,預防毒邪化熱。整體契合陰疽「本寒標鬱」之病機,體現「消托兼施」的治療思路。

附註:方中「生羽」疑為「生禹餘糧」或「生羽毛」之誤,待考證;「洋樟」即樟腦,近代用語。

傳統服藥法


銀朱5錢,生羽5錢,炙乳沒5錢,青黛5錢,藿香5錢,薄荷5錢,明雄5錢,僵蠶5錢,洋樟5錢,半夏5錢,細辛5錢,白芷5錢,大黃5錢,木鱉子5錢,牙皂5錢,茅朮5錢,木香5錢,冰片5分。
上為細末。
膏藥上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廣靈丹, 出處:《青囊秘傳·丹門》。 組成:銀朱5錢,生羽5錢,炙乳沒5錢,青黛5錢,藿香5錢,薄荷5錢,明雄5錢,僵蠶5錢,洋樟5錢,半夏5錢,細辛5錢,白芷5錢,大黃5錢,木鱉子5錢,牙皂5錢,茅朮5錢,木香5錢,冰片5分。 主治:陰分疽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