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平散

DAN P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痧證匯要》卷一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8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4%
心經 7%
大腸經 5%
腎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3%
三焦經 1%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丹平散方劑中含有豬牙皁,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丹平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豬牙皁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2. 活血化瘀:豬牙皁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淤積,減輕炎症反應。丹平散中加入豬牙皁,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同時輔助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丹平散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暑化濕:藿香性辛溫,氣味芳香,具解暑化濕之效。丹平散為清熱解毒、化濕止瀉之方,藿香可助其清熱解暑,化解暑濕之邪,防止濕邪困脾,引發腹痛、腹瀉等症狀。
  2. 理氣和胃:藿香亦具理氣和胃之功效,可疏解脾胃氣滯,促進消化吸收。丹平散中常伴隨其他理氣藥物,藿香的加入可增強理氣作用,使藥效更佳,更全面地治療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丹平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止痛之效。丹平散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而白芷能散寒解表,疏風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通竅止痛: 白芷入肺經、胃經,有通竅止痛的作用。丹平散中常用於治療鼻塞不通、頭痛頭昏等症,白芷能通利鼻竅,散寒止痛,改善鼻塞頭痛等症狀。

白芷在丹平散中,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發揮祛風止痛、通竅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病症。

丹平散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丹平散為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之方,陳皮加入可幫助理氣消脹,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2. 降逆止嘔: 陳皮可降逆止嘔,適用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丹平散中加入陳皮,可緩解由脾胃氣滯引起的嘔吐現象,提高療效。

丹平散中含有貫眾,主要源於其驅蟲功效。貫眾性寒,味苦,歸脾、胃經,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對蛔蟲、蟯蟲、鉤蟲等寄生蟲都有顯著療效。

此外,貫眾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對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在丹平散中加入貫眾,可以有效地驅除腸道寄生蟲,並改善皮膚問題,達到治療目的。

丹平散中加入薄荷,主要是利用其清涼解表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表止痛的功效。丹平散的組成多以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為目的,而薄荷的清涼解表之性,可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疏散表邪,達到清熱解表、止痛止癢的效果。

此外,薄荷亦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至患處,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丹平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丹平散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要功效,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胃,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寒涼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峻烈,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在丹平散中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藥物的療效,並有助於緩解藥物對身體的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總而言之,甘草在丹平散中的加入,不僅調和了藥性,更增強了療效,使其更安全有效地發揮藥效。

丹平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丹平散主要用於治療胃脘疼痛、脹滿,木香可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緩解胃部不適。
  2. 燥濕健脾:木香還有燥濕健脾的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消除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進一步增強丹平散的療效。

丹平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原因如下: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丹平散主治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桔梗可疏散肺熱,宣通氣道,利咽止痛,改善呼吸道症狀。
  2. 排膿化痰: 桔梗有排膿化痰的作用,可將肺中積聚的膿痰排出,有助於改善肺部炎症,促進疾病康復。

丹平散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丹平散主要用於治療痰濕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胸悶等症,而半夏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有效去除肺部的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半夏還能降氣止嘔,對於痰濕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也有緩解作用。丹平散中包含半夏,也起到了降逆止嘔的作用,減少患者的不適感。

丹平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其具有特殊的藥理作用。雄黃,作為一種礦物藥材,富含硫化物和砷等成分,具有解毒、消腫及抗菌的效果。在丹平散中,雄黃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改善因熱毒所引起的病症,如腫痛、發炎等。

此外,雄黃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驅邪的功效,能有效地驅散體內的病邪,促進氣血的流通,從而達到安神解鬱的效果。由於雄黃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使用時需要謹慎,並根據醫師的指示進行調配,以確保療效和安全性。此外,丹平散的整體組成設計,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藥效,實現協同增效的目的,幫助患者快速康復。這樣的配方不僅體現出中醫藥的智慧,也展示了傳統療法對於疾病的深刻理解。

丹平散中包含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功效。丹平散主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硃砂能鎮靜心神,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2. 解毒止痛: 硃砂亦有解毒止痛之效。丹平散中常配伍其他藥物,用以治療跌打損傷、腫痛等症,硃砂可輔助解毒止痛,促進傷處恢復。

丹平散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丹平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症狀包括肢體疼痛、麻木、瘙癢等。防風可以驅散風寒,解除痺痛,緩解瘙癢症狀,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引藥入營,增強療效: 丹平散中藥物大多性味偏寒,容易滯留在營分,影響藥效發揮。防風性溫,可以引藥入營,促進藥物深入經絡,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丹平散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效。丹平散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可驅散風寒,改善鼻塞、頭痛等症狀。
  2. 開竅通鼻: 細辛具通竅之效,能通利鼻竅,對於風寒引起的鼻塞、鼻淵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丹平散中加入細辛,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開竅通鼻的作用。

總體而言,細辛在丹平散中發揮溫經散寒、開竅通鼻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改善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頭痛等症狀。

丹平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燥溼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溼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丹平散主要用於治療溼疹、皮膚瘙癢等症,白礬可以有效去除溼氣,緩解瘙癢,幫助皮膚恢復正常。

二、清熱解毒:白礬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因溼熱引起的皮膚炎症,減少皮膚感染的風險。

因此,丹平散中加入白礬,能夠發揮其燥溼止癢、清熱解毒的功效,有效治療溼疹等皮膚病。

主治功效


丹平散主治功效分析

丹平散,其組成藥味繁複,包含豬牙皁、藿香、白芷、陳皮、貫眾、薄荷、甘草、木香、桔梗、半夏、雄黃、硃砂、防風、細辛、白礬等,綜觀其藥性,可見其主治功效廣泛,針對多種急重症狀。

綜合古籍與方劑組成,可分析丹平散之治療原理如下:

1. 解毒散邪,清熱祛濕:

  • 豬牙皁、貫眾、雄黃、硃砂皆具解毒殺蟲之效,針對感受瘟氣、邪毒入侵之病症。
  • 藿香能化濕和胃,配合半夏燥濕化痰,可針對濕邪內蘊,引起的霍亂吐瀉、腸胃不適。
  • 薄荷疏風散熱,清利頭目,可緩解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疏散風寒,活血通絡:

  • 白芷、防風、細辛等藥,皆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效,針對外感風寒,導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
  • 細辛之辛溫,能直達病所,開通閉塞氣機,為方中要藥。正如《醫原》所言:「夫辛通下達,無過細辛,細辛辛潤而細,故能開達。」強調細辛在開通氣機方面的關鍵作用。
  •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可緩解因氣機不暢導致的心腹疼痛。

3. 理氣和中,調暢氣機: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能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 木香行氣止痛,與陳皮合用,可增強理氣和中之效。
  •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可針對咽喉腫痛、呼吸不暢等症狀。
  • 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可改善因痰濕內阻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4. 鎮靜安神,定驚止痙:

  • 硃砂具有鎮靜安神之功,可針對感受瘟疫、霍亂等引起的驚厥、昏迷、閉目不語等症狀。
  • 細辛具通竅醒腦之效,能開竅醒神,可緩解因邪氣閉阻引起的昏暈、牙關緊急等症狀。

綜合而言,丹平散主治「卒患昏暈,牙關緊急,手足麻木,咽喉腫悶,心腹疼痛;感受瘟氣,霍亂吐瀉,喉痛心慌,閉目不語,手足麻木,發冷轉筋,牙關緊閉,脈氣閉塞,黑痧紅痧。」等急重症狀。 其治療原理是通過解毒散邪、祛濕清熱、疏散風寒、活血通絡、理氣和中、鎮靜安神等多重作用,使邪去正復,氣機調暢,從而緩解病痛,恢復健康。此方配伍繁複,諸藥合用,共奏協同之效,故能於危急之時,力挽狂瀾。

《醫原》中提及「杭郡塘棲痧藥及丹平散,所以靈效者,皆細辛之力居多。」進一步強調了細辛在方中的重要地位,點出其開達氣機,通絡止痛的關鍵作用。此外,原文亦提醒「但不宜多用,其功大者,其力必猛」,說明此方藥力較強,應謹慎使用。

傳統服藥法


牙皂3錢,廣藿香2錢,白芷2錢,廣皮貫仲2錢,薄荷2錢,生甘草黃2錢,木香2錢,桔梗2錢,半夏2錢,明雄黃2錢5分,明朱砂2錢5分,防風1錢,細辛3錢,枯礬1錢5分。辟穢散寒,通竅解毒;開閉豁痰,祛風殺蟲,避惡除邪。
上為末。
先用1分吹鼻;次用1錢,白開水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服用本方期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暈眩牙齦腫脹痛梅尼爾氏病扁桃腺炎霍亂麻痺細菌性食物中毒急性會厭炎咽喉痛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上吐下瀉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丹平散, 出處:《痧證匯要》卷一。 組成:牙皂3錢,廣藿香2錢,白芷2錢,廣皮2錢,貫仲2錢,薄荷2錢,生甘草黃2錢,木香2錢,桔梗2錢,半夏2錢,明雄黃2錢5分,明朱砂2錢5分,防風1錢,細辛3錢,枯礬1錢5分。 主治:闢穢散寒,通竅解毒;開閉豁痰,祛風殺蟲,避惡除邪。主治:卒患昏暈,牙關緊急,手足麻木,咽喉腫悶,心腹疼痛;感受瘟氣,霍亂吐瀉,喉痛心慌,閉目不語,手足麻木,發冷轉筋,牙關緊閉,脈氣閉塞,黑痧紅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