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散

SI J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25%
大腸經 16%
脾經 8%
膀胱經 8%
胃經 8%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四金散中包含貫眾,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止痢: 貫眾性苦寒,善於驅除腸道寄生蟲,並能止瀉痢,與四金散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相輔相成,共同達到驅蟲止痢的功效。
  2. 清熱解毒: 貫眾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改善因蟲積或濕熱引起的腹痛、發熱等症狀。

四金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效。四金散主治風熱上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荊芥可有效疏散風熱,減輕咽喉腫痛,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2. 宣肺止咳,通竅止痛:荊芥亦具宣肺止咳、通竅止痛之效。四金散中加入荊芥,可輔助其他藥物,宣肺通竅,止咳化痰,緩解因風熱上攻引起的鼻塞、頭痛等症狀。

四金散中包含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功效。四金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可以有效去除皮膚表面的濕氣,減輕瘙癢症狀。
  2. 收斂止血: 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幫助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四金散中添加白礬,可以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尤其是對於濕疹等伴有滲出液的皮膚病,白礬可以幫助止住滲出液,促進傷口癒合。

四金散中加入皁莢,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消腫止痛: 皁莢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有助於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等引起的腫痛。
  2. 活血化瘀: 皁莢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淤血消散,有助於治療瘀血腫痛、經絡不通等病症。

因此,在四金散中加入皁莢,可增強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療效,有助於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金散」

組成: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貫眾: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止血、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清熱涼血、驅蟲殺蟲、活絡止痛、補益肝腎等功效。

  • 皁莢:性溫、味苦,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主治功效:

腸鳴腸痛,多為寒邪侵襲大腸所致。

藥理作用:

  • 荊芥: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鎮痛、抗過敏等作用。

  • 貫眾: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保肝、利膽、降壓、降血糖等作用。

  • 皁莢: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抗菌、殺蟲等作用。

  • 白礬:具有止血、收斂、消炎、殺菌等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3-5 克,一日 2-3 次。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中藥方劑「四金散」由荊芥、貫眾、皁莢、白礬組成,具有散寒止痛、溫化寒痰、清熱解毒等功效,主治腸鳴腸痛,多為寒邪侵襲大腸所致。

傳統服藥法


貫眾1兩,荊芥穗1兩,白礬1兩(飛過),豬牙皂莢(醋炙)1兩。上同燒存性,為散。
每服1錢匕,空心、食前溫米飲調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四金散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發熱、腹痛、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四金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貫眾1兩,荊芥穗1兩,白礬1兩(飛過),豬牙皂莢(醋炙)1兩。 主治:腸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