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紫金丹
SI SHENG ZI JI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九十三引《瑞竹堂方》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7%
肝經 25%
大腸經 12%
脾經 12%
腎經 12%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聖紫金丹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之功效。四聖紫金丹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荊芥可清熱解毒,散風止痛,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 透疹止癢:荊芥還具有透疹止癢的作用。四聖紫金丹亦可用於治療麻疹、風疹等出疹性疾病,荊芥能促進疹子透發,減輕瘙癢,達到治療效果。
四聖紫金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方劑中可能因其他藥材燥熱或毒性較強,加入菊花可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減輕副作用。
- 明目退翳:菊花有良好的明目功效,能清肝明目,散風熱,對於眼睛紅腫、視力模糊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方劑中若涉及眼睛相關疾病的治療,加入菊花則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聖紫金丹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原因如下:
- 消積導滯: 皁莢味苦,性寒,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有助於消食積、化滯氣,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 潤腸通便: 皁莢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促進腸道蠕動,軟化糞便,緩解便祕。對於因食積停滯引起的便祕,皁莢能有效促進排便,改善腸道功能。
因此,在四聖紫金丹方劑中加入皁莢,可有效地改善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等症狀,並促進腸道蠕動,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主治功效
四聖紫金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瑞竹堂經驗方》所載,四聖紫金丹主治男子婦人左癱右瘓,口眼喎斜,中風疾病。
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由槐實子、豬牙皂角、荊芥穗、甘菊花四味藥組成,各藥的功效及配伍關係如下:
- 荊芥穗: 辛溫,入肺、肝經。具有散風解表,透疹止癢的功效。在本方中,荊芥穗主要起祛風散邪的作用,針對中風外感風邪之病機。
- 甘菊花: 辛、甘、苦,微寒。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在此與荊芥穗相配,加強疏風清熱之效,並可緩解荊芥的溫燥之性。
- 豬牙皂角: 辛、鹹,溫;有毒。入肺、大腸經。具有祛痰開竅,散結消腫的功效。此藥性猛力峻,搜風逐痰,對於中風痰濁阻滯經絡有較強的作用。
- 槐實子: 苦,寒。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潤腸通便的功效。在本方中,一方面可清熱瀉火,另一方面可潤腸通便,協助豬牙皂角祛除痰濁,防止燥熱傷津。
四藥合用,以荊芥穗、甘菊花祛風清熱為主,以豬牙皂角祛痰開竅為輔,佐以槐實子清熱潤腸。諸藥相伍,共奏祛風、化痰、開竅、通絡之效,進而治療中風所致的癱瘓、口眼喎斜等症狀。
劑型及服法:
該方劑以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病重者每次一丸,細嚼茶清送下。病輕者則可酌情減量。服藥後以微汗出為驗,表明藥力已達,風邪得以外散。
綜合而言,四聖紫金丹的治療原理是以祛風清熱為基礎,兼以化痰開竅、通絡,從而達到治療中風癱瘓、口眼喎斜等症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槐實子(文武火鼓炒黃色)、荊芥穗(擇淨生用)、甘菊花(炒)、豬牙皂角(酥炙黃色,去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病重者每服1丸,細嚼,茶清送下;病輕臨時加減。微汗出為驗。如汗後體熱難忍,噙甘草解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聖紫金丹,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三引《瑞竹堂方》。 組成:槐實子(文武火鼓炒黃色)、荊芥穗(擇淨生用)、甘菊花(炒)、豬牙皂角(酥炙黃色,去子)各等分。 主治:男子婦人左癱右瘓,口眼歪斜,中風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