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癇丸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 疏散風熱 和 開竅醒神 的功效。
-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善於疏散風邪,尤其對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發熱、鼻塞等症狀有較好療效。三癇丸所治之癇症,多因肝風內動,或痰火上擾,或外感風熱所致,而荊芥可清熱解表,散風止痛,以此緩解發病的根本原因。
- 此外,荊芥還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能通利鼻竅,使神志清醒,對於癇證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一定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荊芥在三癇丸方中,既可疏散風熱,又能開竅醒神,起到輔助治療癇症的作用。
三癇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燥,善於燥濕止癢,可有效抑制因濕熱蘊結而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與三癇丸清熱除濕、止癢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
- 收斂止血: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對於三癇丸所針對的風熱痰火、肝風內動所引起的口角糜爛、舌苔厚膩等症狀,可起到收斂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三癇丸的功效與組成介紹
中藥方劑「三癇丸」
三癇丸,又稱荊芥丸,是在傷寒論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劑,屬於清熱祛風的代表方劑,且在中醫治療小兒驚風方面,將之視為是經驗方,方中荊芥與白礬清熱祛風、熄風止驚,是其主要功效。
荊芥
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白礬
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三癇丸的適應症
三癇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包括兒童的驚風、抽搐等症狀。
三癇丸的用法用量
三癇丸的用法用量根據患兒的年齡和病情而定。一般來說,3歲以下的患兒可以服用0.5-1丸,3-6歲的患兒可以服用1-2丸,6歲以上的患兒可以服用2-3丸。每日服1-2次。
三癇丸的禁忌症
三癇丸有少數禁忌症,包括:
- 孕婦禁止服用。
- 哺乳期婦女慎用。
- 嬰幼兒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對三癇丸過敏者禁止服用。
其他注意事項
- 三癇丸不宜與其他中藥或西藥同時服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 如果患兒服用三癇丸後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應立即就醫。
- 三癇丸應保存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
傳統服藥法
荊芥穗2兩,白礬1兩(半生半枯)。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朱砂為衣。
每服20丸,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癇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四。 組成:荊芥穗2兩,白礬1兩(半生半枯)。 主治:小兒驚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