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枯痔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燥濕收斂: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收斂之效。痔瘡常因濕熱下注而生,白礬可有效吸附濕氣,收斂痔瘡,減少滲出,達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二、殺菌止癢:白礬具有殺菌作用,可抑制細菌感染,並能止癢,緩解因痔瘡引起的瘙癢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千金枯痔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主治
此方專治「痔瘻」,即痔核腫痛、瘻管潰膿之症。其法以「枯痔」為核心,通過外用腐蝕痔核,使患處乾枯壞死脫落,後續輔以生肌收口。古籍載其「十日脫核」,即約十日後痔核壞死脫離,再以生肌散促進創面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功效推論
主藥配伍:紅砒與白礬
- 紅砒(砒霜):性烈有毒,腐蝕力極強,可直接殺滅組織,使痔核乾枯。其火煅後毒性稍減,仍保留腐蝕之性。
- 白礬:酸澀收斂,煅後成枯礬,增強燥濕、止血、蝕瘡作用。與紅砒共煅,可緩和砒的毒性,協同腐蝕痔核。
煅製原理:先以紅砒鋪底、白礬覆蓋後火煅,使砒的毒性部分揮發,剩餘成分與白礬形成複合藥性,既能防腐蝕過度,又能定向作用於痔核。
佐藥調和:辰砂、乳香、沒藥
- 辰砂(朱砂):鎮靜安神,解毒防腐,可減輕砒礬的刺激痛感。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生肌消腫,對外用能緩解痔瘡腫痛,並預防腐蝕後瘀血滯留。
用法設計
- 護痔散先行:保護周圍健康組織,避免砒礬傷及好肉。
- 面糊為條:用於瘻管時,以麵糊黏合藥粉成條狀,深入管腔腐蝕膿壁,符合「煨膿長肉」傳統思路。
三、治療原理推演
- 腐蝕去邪:紅砒、枯礬直接破壞痔核血管與組織,阻斷血供,使痔核乾枯脫落。
- 燥濕斂瘡:白礬收濕止血,減少分泌物,配合辰砂防腐,創造乾燥環境。
- 活血生肌:乳香、沒藥改善局部氣血,為後續生肌散修復創面奠定基礎。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去腐生新」之法,屬古代外科「枯痔療法」的代表,通過強效腐蝕與局部調護結合,達到「脫核」目的。
傳統服藥法
紅砒1兩,白礬3兩。
先將砒末置於鍋底,鋪如餅大,以礬末蓋之,火煅乾、取出,再以猛火煅紅,冷後研細,加入辰砂1錢,乳香1錢,沒藥1錢,共研勻,備用。
用時口津(口津不合衛生,可改用水調)調塗痔上,以紙封之,日上2次,共5日止藥;10日脫核,以生肌散敷之。周圍好肉,於塗藥前以護痔散護之。如用於瘻管,可將此散用面糊做成條藥,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枯痔散,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 組成:紅砒1兩,白礬3兩。 主治:痔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