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瓣散

XIANG B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5%
肺經 35%
脾經 11%
胃經 6%
膀胱經 5%
大腸經 5%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香瓣散方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宣肺解表: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宣肺解表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風寒入侵而導致的感冒症狀,如鼻塞、流涕、咳嗽等。香瓣散主治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荊芥的加入可增強其疏風解表之效,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荊芥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等症狀。香瓣散中加入荊芥,既可疏風散寒,又可清熱解毒,使方劑功效更加全面,更能針對病症的不同特點,達到更好的療效。

香瓣散方中包含大棗,主要原因如下:

  1. 補益脾胃,和中緩急: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香瓣散為溫補性方劑,加入大棗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並緩解藥性燥烈之弊,使藥效更加平和。
  2. 調和藥性,協同作用: 大棗味甘性溫,能夠調和藥性,使其他藥材的功效更為協調,避免藥物互相沖突或影響藥效。此外,大棗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例如與香附、白芷等藥材搭配,能更好地疏肝解鬱、止痛安神。

香瓣散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濕熱之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香瓣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氣血凝滯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症,白礬的加入有助於清熱燥濕,促進瘡瘍癒合。
  2. 收斂止血: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促進創面癒合,減少滲出。香瓣散中包含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材,加入白礬可以起到收斂止血、防止出血的作用,並減少藥物對創面的刺激,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瓣散」介紹

「香瓣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荊芥、大棗、白礬組成。它主要用於治療香瓣瘡,又名月耳瘡、浸淫瘡,它是一種生長在耳朵上的潰瘍。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可以通過接觸感染者或被污染的物品傳播。香瓣瘡的症狀包括耳朵疼痛、腫脹、發紅和流膿。如果不及時治療,香瓣瘡可能會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

香瓣散

  • 組成:荊芥、白礬、大棗
  • 性味:辛、溫、甘
  • 主治功效:香瓣瘡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 大棗:性溫、味甘酸,具有補氣血、健脾胃、安神助眠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脾胃虛弱、失眠、心悸等症狀。
  • 白礬:性寒、味苦澀,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

總結

香瓣散是一種由荊芥、大棗、白礬組成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香瓣瘡。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大棗具有補氣血、健脾胃、安神助眠等功效;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三味藥材合用,可以起到散風清熱、消腫止痛、斂瘡生肌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荊芥1兩半,小棗兒10個(2味先燒存性),羖羝羊須1兩(燒灰存性),枯白礬2錢半(另研細)。
上為極細散,再入輕粉一錢半,調研勻。
每用少許,香油調搽。重者不過3次,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香瓣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八。 組成:荊芥1兩半,小棗兒10個(2味先燒存性),羖羝羊須1兩(燒灰存性),枯白礬2錢半(另研細)。 主治:香瓣瘡,又名月耳瘡、浸淫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