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散

BI J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31%
肺經 31%
肝經 20%
脾經 9%
膀胱經 9%
大腸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比金散中加入皁刺,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皁刺性溫,味辛,歸肝經,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的作用。其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筋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比金散整體而言,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而皁刺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比金散中包含皁莢,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消腫止痛: 皁莢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腫痛、膿腫等症狀,皁莢能有效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驅風止癢: 皁莢對於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狀亦有療效。其能驅散風寒濕邪,止癢止痛,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症。

因此,比金散中加入皁莢,旨在發揮其消腫止痛、驅風止癢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比金散中含有白礬,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比金散常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病症,白礬可有效清除濕邪,止癢消炎。
  2. 收斂生肌: 白礬可收斂皮膚,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治療濕疹、皮膚潰爛等病症。比金散中加入白礬,可增強其收斂生肌的效果,加速病症的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比金散 」:

中藥方劑「 比金散 」的主要成分為皁刺、皁莢、白礬,主治功效為大腸濕熱、腸壁糜爛或腸道腫瘍所致的大便出血及痔瘡漏管。

中藥皁莢:

性溫,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效。

可治療寒性咳、肺熱咳、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

中藥皁刺:

具有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

可治療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感染、咳、扁桃體炎、風熱瘡疹、腫痛等。

中藥白礬:

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可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 比金散 」主要成分為皁刺、皁莢、白礬,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驅蟲殺蟲、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可以治療大腸濕熱、腸壁糜爛或腸道腫瘍所致的大便出血及痔瘡漏管。

傳統服藥法


蝟皮1個,皂角刺2兩(月盍),藤子1個(去瓤,銼碎,別研為末),豬牙皂角1兩,白礬0.5兩。除(月盍)藤子外,上4味入瓷瓶內,鹽泥封固,候乾,先以小火燒令煙出,方用大火煅令煙盡為度,取出攤冷,為細末,入(月盍)藤子末和勻。
每服1大錢,空心食前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鼻塞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嘔吐胃腸出血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比金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檳榔不以多少。 主治:瘰癧方破。

比金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蜀葵葉(夏月收者,焙乾)。 主治:久痔。

比金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雄黃不拘多少。 主治:去風蚛。主治:牙疼不止。

比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八引《肘後方》。 組成:黃柏2兩(塗蜜)。 主治:吐血熱極,並嘔血。

比金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白僵蠶(直,用生者)、蛇蛻皮(燒灰)各等分。 主治:咽喉閉塞不通。

比金散,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三。 組成:蝟皮1個,皂角刺2兩(月盍),(月盍)藤子1個(去瓤,銼碎,别研爲末),豬牙皂角1兩,白礬半兩。 主治:腸風下血及痔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