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勝七寶丸

巨勝七寶丸

JU SHENG QI B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3.78)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6%
肺經 22%
肝經 17%
脾經 14%
腎經 9%
心經 5%
膀胱經 4%
大腸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巨勝七寶丸中包含附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溫陽散寒,助陽補虛: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方中以附子溫補腎陽,助元氣,以達到溫經散寒、祛除寒濕,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二、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附子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肉桂、乾薑等配合,共同起到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作用,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巨勝七寶丸中包含白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功效。方中加入白礬,旨在針對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起到燥濕止癢的作用。
  2. 固澀止瀉:白礬還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虛泄瀉、久痢不止等症。巨勝七寶丸中加入白礬,可以起到固澀止瀉的作用,輔助治療腸胃功能紊亂引發的腹瀉等症狀。

巨勝七寶丸中包含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蟲止癢: 硫磺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疥瘡、濕疹等皮膚病,而巨勝七寶丸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故加入硫磺可增強其療效。
  2. 活血化瘀: 硫磺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治療皮膚病引起的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硫磺的加入,可使巨勝七寶丸在治療皮膚病方面更具針對性,達到更佳的療效。

巨勝七寶丸方劑中加入皁莢,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 消積化滯: 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其具有消積化滯、通腑泄下的功效,對於飲食積滯、脘腹脹滿、大便不通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在巨勝七寶丸中,皁莢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能夠有效地消解積滯,改善消化功能。
  2. 引藥入腸: 皁莢味苦,苦能燥濕,能夠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腸道,發揮其藥效。巨勝七寶丸中含有許多滋補藥物,皁莢的加入能夠促進這些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總之,皁莢在巨勝七寶丸中發揮著消積化滯和引藥入腸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巨勝七寶丸中包含皁刺,主要原因在於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皁刺,又名皁莢刺,性寒,味苦,歸肝、胃經,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解毒殺蟲的功效。藥理研究表明,皁刺含有皁苷、生物鹼等成分,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在巨勝七寶丸中,皁刺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緩解跌打損傷、骨折疼痛、腫脹瘀血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巨勝七寶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腸風下血」與「痔漏」兩大病症,尤其適用於病程日久、反覆發作或已形成瘡瘍者。

  1. 腸風下血:指因風熱或濕毒侵襲腸絡,導致便血鮮紅、排便時出血如噴射狀,多伴隨肛門灼熱感。
  2. 痔漏:痔瘡潰爛成漏管,分泌物多或膿血淋漓,或痔核脫出難以收斂;若「有頭成瘡」,則指痔瘡已化膿潰破形成局部腫瘍。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收斂止血、祛風燥濕、解毒消腫」為核心,結合溫陽散結與殺蟲止癢之效,針對腸風痔漏的病理特點配伍:

  1. 蝟皮(燒灰存性)

    • 性味苦澀平,傳統用其燒灰存性以增強收斂止血之力,專治腸風下血、痔瘡腫痛,現代研究顯示其炭化後可能促進凝血。
  2. 附子(炮,去皮臍)

    • 大辛大熱,能溫陽散寒、通行經絡,用於久病氣虛寒凝所致之痔漏,助氣血運行以消腫潰堅。
  3. 白礬(枯礬)

    • 酸澀寒,具強效收斂燥濕、解毒殺蟲之功,外用可斂瘡生肌,內服則止瀉止血,針對痔瘡濕爛或滲血。
  4. 硫黃(研)

    • 溫熱有毒,內服溫陽通便,外用殺蟲止癢,與白礬協同加強燥濕解毒之效,對頑固性痔漏伴濕癢者尤宜。
  5. 榼藤子(取白瓤)

    • 苦寒有小毒,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民間用於癰瘡腫毒,此方取其散結消瘡之性,助緩解痔瘡化膿。
  6. 豬牙皂角、皂角刺(燒灰存性)

    • 皂角辛咸溫,祛痰通竅、散結消腫;燒灰後增強止血效果。皂角刺更具穿透力,可直達病所破瘀排膿,二者合用攻散痔瘡瘀滯。
  7. 胡桃肉、酒、麵糊為丸

    • 胡桃肉潤腸補腎,佐制諸藥燥烈之性;酒行藥勢,助藥力直達下焦;麵糊為丸緩和藥性,延長療效。

三、用藥邏輯與治療方向

本方的配伍體現「標本兼治」:

  • 治標:以蝟皮灰、枯礬、皂角灰快速收斂止血;硫黃、白礬燥濕殺蟲;榼藤子、皂角刺解毒消腫,直接針對出血、潰瘍與感染。
  • 治本:附子溫陽以改善氣血凝滯,胡桃肉潤腸防燥藥傷陰,從根本上調節腸道與肛門局部氣血運行。

外用朱砂調敷,取其清熱解毒、生肌斂瘡之效,加強局部潰瘍的修復。

四、總結

「巨勝七寶丸」通過止血、燥濕、溫通、解毒的複合作用,適用於痔漏日久、濕熱瘀毒交結之證。其特色在於:

  1. 炭藥(蝟皮灰、皂角灰)與枯礬聯用,強化止血收斂。
  2. 附子與硫黃溫陽燥濕,改善下焦虛寒濕滯病機。
  3. 皂角刺、榼藤子協同攻散瘡毒,針對已化膿之痔瘡。
    全方寒溫並用,攻補兼施,體現中醫對頑固性肛腸病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蝟皮1枚(燒灰存性),附子1只(炮,去皮臍),白礬1分(枯),硫黃1分(研),榼藤子3枚(打破,取白瓤),豬牙皂角(去皮)1兩,皂角刺(燒灰存性)1兩。
上為細末,研胡桃肉,入少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7丸至10丸,空心酒送下;如有頭成瘡,用朱砂1皂子大,與10數丸同研水調,敷瘡上,經旬日自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巨勝七寶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蝟皮1枚(燒灰存性),附子1隻(炮,去皮臍),白礬1分(枯),硫黃1分(研),榼藤子3枚(打破,取白瓤),豬牙皂角(去皮)1兩,皂角刺(燒灰存性)1兩。 主治:一切年深日近腸風下血,痔漏及有頭成瘡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