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漿膏
SUAN JI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酸漿膏方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等功效。酸漿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梔子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輔助主藥達到更好的療效。
- 緩解藥性偏燥: 酸漿膏方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性偏燥烈,容易傷陰耗氣。梔子性寒,可以緩解方劑的燥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負擔,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酸漿膏方劑中包含皁莢,其主要原因有二:
- 潤滑通便:皁莢味甘,性寒,入肺、大腸經。其富含皁苷,能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排泄廢物,緩解便祕。酸漿膏主要針對咳嗽、痰多、便祕等症狀,皁莢的潤滑通便作用,能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整體療效。
- 清熱解毒:皁莢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消除咽喉炎症,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酸漿膏中的其他藥材,如甘草、桔梗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皁莢的加入能增強整體的清熱解毒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酸漿膏中加入附子,主要是考慮其 溫陽散寒、止痛 的功效。
酸漿膏 主治寒濕痺痛,症狀如四肢厥冷、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而附子為辛熱之品,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可以 溫通經絡、驅散寒邪,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附子還有 回陽救逆 的作用,對於寒邪深入骨髓,導致的痺痛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附子在酸漿膏方中起到 溫陽散寒、止痛 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酸漿膏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酸漿膏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白礬的加入可以幫助收斂腸道,減少水分流失,達到止瀉的效果。
- 清熱解毒:白礬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濕熱導致的腹瀉、發熱等症狀。酸漿膏中添加白礬,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酸漿膏方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之功效。酸漿膏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神志不清等症狀,而麝香的開竅醒神作用可有效改善小兒神志不清、驚厥等症狀。
- 活血止痛: 麝香還具有活血止痛之效,能改善小兒因驚厥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此外,麝香的活血作用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酸漿膏」
酸漿膏是由梔子、皁莢、附子、白礬、麝香等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止血化瘀、溫經散寒等。
藥方組成介紹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主治功效
酸漿膏主治功效包括:
- 小兒牙疳出血,牙齦臭爛:指兒童牙齒及其周圍組織發生感染、潰爛,牙齦流血、有惡臭。
- 風牙:指牙齒因風熱之邪侵襲而引起的疼痛、腫脹、出血等症狀。
- 走馬疳:指牙齒和牙齦迅速潰爛,疼痛劇烈,如走馬一般。
- 蛀牙:指牙齒因細菌侵蝕而出現齲洞或齲齒。
總結
中藥方劑「酸漿膏」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止血化瘀、溫經散寒等多種藥理作用,可用於治療小兒牙疳出血、牙齦臭爛、風牙、走馬疳、蛀牙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酸漿草根(生者)1握(細銼,以洗淨亂發纏裹成一團。酸漿草成小窠子,結實紅色,似梔子,中心有子如櫻桃。又名苦蚺也),皂莢2挺(不蛀者。捶,銼),附子(去皮臍,生,為末)半兩,白礬(研)1錢,麝香一皂子大(研,留在乳鉢內)。
先用米醋1碗,入酸漿草根及皂莢兩味,慢火煎至半碗,去滓,入附子、白礬末,更熬成膏,取出,候冷,刮入麝香乳鉢內,研勻,以瓷盒收貯。
患者先用鹽湯漱剔牙縫,令淨,然後以指蘸藥膏揩之;如齦爛,以帛子攤藥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酸漿膏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酸漿膏不宜與其他中藥同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 酸漿膏不宜在飯前服用,以免影響藥效。
- 酸漿膏不宜在空腹服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酸漿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酸漿草根(生者)1握(細銼,以洗淨亂發纏裹成一團。酸漿草成小窠子,結實紅色,似梔子,中心有子如櫻桃。又名苦蚺也),皂莢2挺(不蛀者。捶,銼),附子(去皮臍,生,爲末)半兩,白礬(研)1錢,麝香一皂子大(研,留在乳鉢內)。 主治:小兒牙疳出血,牙齦臭爛;風牙、走馬疳、蛀牙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