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點翳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點翳散用於治療眼疾,其中可能存在濕熱因素,白礬可有效清除濕熱,減輕眼部炎症,達到止癢的效果。
- 收斂止血: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減少眼部分泌物,有助於減輕眼部充血、腫脹等症狀,促進眼部組織修復。
因此,白礬在點翳散中發揮著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作用,為治療眼疾提供幫助。
點翳散中加入麝香,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開竅醒神,化解瘀阻: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之效。點翳散以治眼翳為主,而眼翳多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麝香可開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眼翳。
二、通竅散結,促進藥力: 麝香具有通竅散結的作用,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滲透至眼部,發揮藥效。點翳散中其他藥物如決明子、菊花等,也具有清肝明目、散瘀消腫之效,麝香的加入能促進這些藥物的藥力發揮,達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點翳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眼目翳」,即眼部出現翳膜遮障視物的病症。此類症狀多因風熱邪毒上攻、肝腎陰虛或外傷等因素,導致眼內氣血瘀滯、水濕凝結而成翳障。古代醫家以局部外治為主,透過直接點藥消散翳膜。
組成與邏輯推理:
心紅(硃砂):
- 性微寒,味甘,無毒,入心經。
- 傳統用於清熱解毒、鎮心安神,外敷可治瘡瘍腫毒。在此方中,其寒涼之性可清解眼部熱毒,色赤入血分,或具活血散瘀之效,助於化解翳膜之瘀滯。
枯礬(煅白礬):
- 性寒,味酸澀,具收斂、燥濕、解毒蝕瘡之功。
- 外用可收濕止癢、祛腐生肌。於眼翳治療中,可能藉其收斂之性凝固翳膜表面蛋白質,促使病竈萎縮脫落;其燥濕作用或能減少眼部濕濁分泌物。
麝香:
- 性溫,味辛,芳香走竄,通行十二經。
- 能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消腫止痛。此方取其穿透力強之特性,引領藥效直達病所,並助活血通絡,消散翳膜之氣血壅滯。
治療原理:
三者組合形成「清熱解毒、收斂燥濕、活血散翳」的協同作用。
- 硃砂清熱鎮靜,奠定基礎藥性;枯礬收緊翳膜表面,使病竈固定;麝香則穿透眼表屏障,促進藥效深入並行氣血。
- 全方通過「蝕翳—滲透—消散」的邏輯,逐步剝離翳障,恢復目睛清明。且「乳極細無聲」的製法要求,確保藥物微粒細緻,減少對眼表的刺激,同時增強附著與吸收效果。
古代應用思維:
此方體現「外治去翳」的直觀療法,針對局部實邪(如瘀、濕、熱)設計,符合「結者散之」「熱者寒之」的原則。然須注意,古代對翳的分類未盡細緻,若屬肝腎陰虛或內傷久翳,單用外治恐難根治,需結合內服調理。
傳統服藥法
心紅1錢,枯礬3分,麝香半分。
乳極細無聲,收密。
點翳上。3次即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點翳散, 出處:《醫統》卷六十一。 組成:心紅1錢,枯礬3分,麝香半分。 主治:眼目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