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屑散
ZHU XI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竹屑散中包含麝香,主要源於其獨特的藥性: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濃烈,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具有醒神開竅、豁痰開痰之效。此特性在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痰濁阻竅等症狀時,可起到關鍵作用。
- 活血止痛: 麝香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並具有止痛作用。在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時,可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發揮協同作用。
竹屑散方中包含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之效。竹屑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瘡瘍等濕熱證,白礬能有效去除濕氣,止癢消腫,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 收斂止血: 白礬亦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竹屑散用於治療濕疹時,常伴隨有滲出液,白礬可以收斂滲出,減少炎症反應,促進皮膚修復。
總而言之,白礬在竹屑散中,主要發揮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濕疹等濕熱證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竹屑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普濟方》,主治「小兒聤耳出膿汁」。聤耳為中醫病名,指耳內化膿、流膿之症,多因風熱濕邪侵襲、肝胆火燔或腎虛濕熱上擾耳竅所致,常見於小兒。其症狀包含耳痛、耳道濕潤、膿液分泌物,甚或聽力減退。本方能清熱解毒、燥濕斂瘡、開竅排膿,針對耳竅濕熱腐敗之病機。
組成與治療原理探討
蛀竹屑(苦竹蛀末)
苦竹蛀屑為竹稈內被蟲蛀後殘留之粉末,傳統認為其性涼,具清熱解毒、收濕斂瘡之效。竹性清涼,可瀉肝胆之火;蟲蛀後殘屑質輕,易散入耳竅,局部吸附膿濕。坯子(乾胭脂)
坯子即古代胭脂之基料,多含礦物或植物沉澱物,性味苦澀,能收斂止血、燥濕消腫。此處用於吸附耳內膿液,減少濕濁浸淫,助瘡面癒合。麝香
辛溫走竄,活血散結、通竅辟穢。其芳香之性可透達耳竅,促進膿液排出,改善氣血壅滯,並借其抗菌之力抑制腐敗。白礬(煅枯白礬)
煅後燥濕之力更強,性酸澀寒,可解毒殺蟲、收澀止膿。直接作用於耳道,減少分泌物並消炎,防止膿瘡惡化。
配伍邏輯
全方以「清熱解毒」為本,輔以「芳香開竅」與「燥濕收斂」。蛀竹屑、白礬清熱燥濕;麝香通竅引藥,助膿液外泄;坯子斂瘡吸附濕濁。外用吹耳,使藥力直達病所,標本兼顧:
- 治標:燥濕排膿(白礬、坯子)、通竅引流(麝香)。
- 治本:清解熱毒(蛀竹屑)、防腐生肌(諸藥協同)。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祛腐生新」思想,針對小兒體質不耐攻伐,以局部用藥緩和取效。
傳統服藥法
蛀竹屑1錢,坯子1錢,麝香,白鞏(煅)1錢。上為末。
吹入耳內。未用藥時,先將綿子繳了膿汁方用。
(《普濟方》卷三六四)。方中蛀竹屑、坯子、麝香用量原缺。《普濟方》本方用苦竹蛀末二錢,枯白礬二錢,乾胭脂半錢,麝香一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竹屑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一。 組成:蛀竹屑、坯子、麝香、白礬(煅)1錢。 主治:小兒聤耳出膿汁。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