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散

花光散

HUA G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寒 (0.7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1%
肺經 18%
脾經 18%
膀胱經 4%
小腸經 4%
腎經 4%
胃經 3%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花光散中包含玳瑁,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玳瑁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古人認為玳瑁可以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目赤腫痛等。
  2. 平肝潛陽: 玳瑁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的作用。古人認為玳瑁可以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耳鳴、頭疼等症狀。

因此,花光散中加入玳瑁,旨在增強其清熱解毒、平肝潛陽之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花光散中含有安息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肺止咳: 安息香性溫,具散寒止咳之效。花光散主治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安息香可溫肺散寒,緩解咳嗽症狀。
  2. 解毒消腫: 安息香亦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輔助治療因寒邪入侵引起的咽喉腫痛、痰多等症狀。

因此,花光散中加入安息香,可以增強其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作用,達到治療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的效果。

花光散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心火亢盛、神志不安、煩躁失眠等症狀,硃砂能起到鎮定心神、改善睡眠的作用。同時,硃砂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花光散中使用硃砂,旨在通過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達到治療心神不安、熱毒等病症的目的。

花光散方劑中包含琥珀,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效。花光散主治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琥珀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化解熱毒,而散瘀消腫作用則能促進腫毒消退。
  2. 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琥珀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同時,琥珀還有止痛止癢功效,可緩解瘡瘍腫毒所致的疼痛和瘙癢。

總之,琥珀在花光散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活血化瘀、止痛止癢等功效,能有效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

花光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牛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息風止痙的功效。花光散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等症,牛黃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有助於治療眼部炎症。
  2. 涼血止血: 牛黃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眼部出血等症。花光散中加入牛黃,可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眼疾的效果。

花光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花光散主要針對氣血不足、心神不寧等症,人參能補益氣血,改善患者的體力及精神狀態。
  2. 協調藥性:花光散中包含多種藥材,其中部分藥性偏涼,如生地、玄參等,人參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傷脾胃,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花光散中加入麝香,主要考量其兩項功效:

一、通竅開竅: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對於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而引起的頭痛、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明顯的開竅醒神之效。

二、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花光散中加入麝香,可有效改善氣血循環,通竅開竅,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花光散中加入貫眾,主要基於其驅蟲功效。貫眾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殺蟲止血清熱之效。

花光散為治療蟲積腹痛的常用方劑,貫眾可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緩解腹痛症狀。此外,貫眾亦能止血,對於因蟲積而引發的出血症狀亦有一定療效。因此,貫眾的加入,不僅針對蟲積本身,更能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花光散」之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花光散」主要用於調治因服藥過量或誤治,導致正氣受損、邪氣乘虛內犯所引發的諸多變證,其病機關鍵在於「正虛邪干」,尤其涉及心、肝、血分及竅絡。具體症狀包括:

  1. 邪干心神:如中惡昏厥、驚癇發作,與心主神明功能失常相關。
  2. 血分瘀熱:如産後血運(血瘀上沖之暈厥)、胸中客熱(鬱熱停滯)。
  3. 竅絡閉阻:如筋攣脈結(氣血不通)、五淋(濕熱下注)。
  4. 蟲蠱為患:三蟲變蠱,與古代認為蟲毒可乘虛作亂的觀念有關。

此方重點在於清心解毒、開竅安神、扶正祛邪,針對複雜病機中「虛實夾雜」「熱瘀互結」的特點。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類與協同作用

  1. 清心解毒、涼血鎮驚

    • 玳瑁屑:鹹寒,清心肝熱毒,鎮驚安神,為君藥。
    • 藍實(炒):即蓼藍實,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助玳瑁解血分熱毒。
    • 貫眾:苦寒,殺蟲解毒,針對蟲蠱及濕熱毒邪。
  2. 開竅醒神、芳香辟穢

    • 安息香:辛香走竄,開竅醒神,活血行氣,治中惡昏厥。
    • 麝香:通絡散瘀,開竅辟穢,助安息香透達邪氣。
  3. 鎮心安神、益氣扶正

    • 丹砂(硃砂):鎮心安神,清心火,定驚癇。
    • 琥珀:化瘀通淋,鎮驚安神,兼治五淋、筋脈拘攣。
    • 人參:益氣固本,防攻邪傷正,助正氣抗邪。
  4. 涼肝息風、化痰開竅

    • 牛黃:苦涼,清心化痰,息風定驚,針對驚癇、熱閉心包。

(二)組方思路與病機對應

  1. 攻補兼施
    • 以玳瑁、藍實、貫眾清解熱毒,配伍人參補氣,防祛邪傷正。
  2. 通竅與鎮靜並行
    • 安息香、麝香辛香走竄以開閉,丹砂、琥珀重鎮以安神,一動一靜,調節神志。
  3. 多途徑祛邪
    • 清熱(玳瑁、藍實)、化瘀(琥珀)、殺蟲(貫眾)、通淋(琥珀),針對不同變證。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從「心主血脈」「心藏神」理論出發,通過:

  1. 清解血分熱毒,治標以緩解急症(如血運、驚癇)。
  2. 芳香開竅,通達氣機,解除痰瘀壅塞(如中惡、筋攣)。
  3. 扶正固本,以人參調動正氣,防止邪氣復熾。

適用於正虛邪戀、熱毒內擾之複雜病症,尤其在古代誤治或環境毒邪(如蟲蠱)所致病症中具有綜合調控之效。

傳統服藥法


玳瑁屑2兩半,藍實(炒)1兩半,安息香(別研)1兩,丹砂(別研)1兩,琥珀1兩,牛黃(別研)半兩,人參半兩,麝香(別研)半兩,貫眾半兩。
上藥除別研外,為細末,拌勻。
每服1錢匕,早、晚食後溫酒調下。小兒半錢匕,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癲癇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突然暈倒不省人事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花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六。 組成:玳瑁屑2兩半,藍實(炒)1兩半,安息香(别研)1兩,丹砂(别研)1兩,琥珀1兩,牛黃(别研)半兩,人參半兩,麝香(别研)半兩,貫眾半兩。 主治:服藥過劑,反傷正氣,致入邪乾心,或三蟲變蠱,或乘虛中惡,或變爲五淋,或致子爲驚癇,或筋攣脈結,或産婦血運,或胸停客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