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蟲飲

化蟲飲

HUA CHO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脾經 17%
大腸經 16%
肝經 12%
肺經 11%
心經 6%
小腸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化蟲飲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作用:檳榔性溫,味辛,有毒,具有驅除腸道寄生蟲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檳榔鹼能麻痺寄生蟲的神經系統,使其失去活動能力,並促進其排出體外。
  2. 消食化積:檳榔亦能促進消化,有助於消食化積,改善因蟲積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化蟲飲中加入檳榔,能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並輔助消食化積,達到治療蟲積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的目的。

化蟲飲中加入石榴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殺蟲止癢: 石榴根性寒,味酸澀,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效。對於因蟲積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石榴根能有效抑制蟲體的生長繁殖,緩解瘙癢,促進皮膚修復。
  2. 收斂固澀: 石榴根亦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有效止瀉,對於因蟲積導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石榴根能起到收斂腸道、止瀉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驅蟲止瀉之效。

化蟲飲中包含雷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驅蟲消積: 雷丸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消積、清熱解毒之功效。其對蛔蟲、蟯蟲等腸道寄生蟲有較強的驅除作用,可有效治療小兒疳積、蟲積腹痛等症狀。
  2. 配伍增效: 化蟲飲中其他藥物如檳榔、南瓜子等,亦具驅蟲功效。雷丸與之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驅蟲效果,並能緩解其他藥物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化蟲飲中加入貫眾,主要基於其驅蟲作用。

貫眾為鱗毛蕨科植物貫眾的乾燥根莖,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效。其所含的貫眾素等物質,能有效抑制腸道寄生蟲的生長和繁殖,對蛔蟲、蟯蟲、鉤蟲等常見寄生蟲有較好的驅除效果。

此外,貫眾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因蟲體寄生引發的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因此,化蟲飲中加入貫眾,可有效驅除蟲體,並緩解相關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化蟲飲中加入使君子,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功效顯著: 使君子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使君子酯能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對於因蟲積所致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 化蟲飲中其他藥物如檳榔、南瓜子等也具有驅蟲作用,與使君子共同使用,能加強驅蟲效果,並協同作用,改善因蟲積所致的消化不良、脾胃虛弱等問題。

化蟲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化蟲飲屬於驅蟲方劑,方中多用辛、苦、燥之品,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辛、苦、燥之品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被吸收和利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能增強驅蟲藥物的療效。甘草還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患者儘快恢復健康。

化蟲飲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兒童消化不良、積食停滯所致的腹脹、腹痛、嘔吐、便祕等症狀,枳殼能有效疏通腸胃,促進消化,化解積滯,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2. 理氣止痛: 枳殼能理氣止痛,對於腸胃氣滯所致的腹痛,枳殼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此外,枳殼還有助於消除胃腸道痙攣,進一步緩解腹痛症狀。

化蟲飲中含有巴豆,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之力強:巴豆性峻猛,有毒,但其具有很強的驅蟲作用,能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尤其對蛔蟲、蟯蟲等有顯著療效。
  2. 配合其他藥材:化蟲飲中包含多種藥材,巴豆與其他藥材配伍,可減輕其毒性,並增強其驅蟲效果。例如,與甘草、大黃等配伍,可緩解巴豆的燥烈,並使其更有效地驅除蟲體。

化蟲飲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驅除蟲積: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積腸道,導致蟲積腹痛、便祕等症狀,大黃可清熱瀉火,驅除蟲積,緩解腸道炎症。
  2. 破瘀散結,助藥力達蟲: 大黃具有破瘀散結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使藥力更容易到達腸道,更有效地驅除蟲積。同時,大黃也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蟲體。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蟲飲」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1.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蟲毒在腹作痛」,即小兒因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引起的腹痛。古代醫家認為,蟲積多因飲食不潔或脾胃虛弱,導致濕熱生蟲,擾動腸道而作痛。其治法以「殺蟲驅蟲」為主,輔以「行氣導滯」、「瀉下通腑」,促使蟲體排出體外。

  2.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殺蟲藥為核心,結合行氣、瀉下之品,共奏驅蟲止痛之效:

    • 檳榔:主殺蛔蟲、薑片蟲,具行氣導滯之力,能麻痹蟲體並促進排出。
    • 酸石榴根皮:專攻殺蟲,尤對絛蟲、蛔蟲有效,其澀性兼緩和峻烈之性。
    • 雷丸、使君子:協同殺蟲,雷丸破蟲積,使君子善驅蛔蟲,且味甘易為小兒接受。
    • 貫眾:清熱解毒,兼殺蟲,防蟲毒鬱熱。
    • 紅丹(煅過):少量用於殺蟲解毒,煅後毒性減而保留藥效。
    • 大黃、枳殼(巴豆製):瀉下通腑,巴豆炒枳殼增強行氣破積之力,大黃導蟲體下行。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大黃、巴豆之峻烈。

    方中強調「空腹服藥」,並以動物油脂(如雞蛋、豬肉汁)助藥力,因蟲類喜食油脂,可誘蟲攝藥而增強殺蟲效果。外用「油煎雞子裹藥」或丸劑,亦考慮小兒服藥便利性,展現古人用藥之巧思。

  3. 整體治療思維
    此方體現「驅蟲需兼瀉」之理,先以殺蟲藥直接作用蟲體,再借大黃、枳殼等通腑行氣,使蟲隨大便而出;配伍上攻邪不傷正,針對小兒體質,藥量輕靈且顧護脾胃。其設計緊扣蟲症病機,為古代驅蟲方劑之典型範例。

傳統服藥法


檳榔1兩,酸石榴根皮(淨洗,焙乾)1兩,紅丹(煅過)2錢半,雷丸2錢半,貫眾(如雞頭者佳)2錢半,使君子肉(薄切,焙)2錢半,甘草(炙),枳殼1兩(去瓤,銼片,巴豆15粒作二邊,去殼膜心,同炒枳殼見微黃色,去巴豆片),大黃5錢。
上為細末。
用清油煎雞子1枚,如春餅樣,候冷抄藥末1錢予上攤勻,空心卷而食之;兒小者,用糯米粉水煮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15粒至30粒,空心以淡豬肉汁送下;雞肉汁亦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化蟲飲,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檳榔1兩,酸石榴根皮(淨洗,焙乾)1兩,紅丹(煅過)2錢半,雷丸2錢半,貫眾(如雞頭者佳)2錢半,使君子肉(薄切,焙)2錢半,甘草(炙),枳殼1兩(去瓤,銼片,巴豆15粒作二邊,去殼膜心,同炒枳殼見微黃色,去巴豆片),大黃5錢。 主治:小兒蟲毒在腹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