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蟲丹

追蟲丹

ZHUI CHO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22%
肺經 15%
心經 12%
大腸經 11%
肝經 8%
膽經 3%
小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追蟲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追蟲丹主治「蟲積內阻、脾胃虛弱」之證,其臨床表現包括:

  1. 蟲積徵象:蟲擾腸胃,導致腹痛(不食則痛)、大瀉時蟲體排出(如團如結,血裹膿包)。
  2. 脾胃虛弱:面黃體瘦、善食易饑(胃強脾弱,消化失調),反映氣血生化不足。
  3. 濕熱內蘊:蟲積日久,可能化熱成膿(膿包),或損傷腸絡(血裹)。

此方結合「驅蟲殺蟲」與「補益脾胃」兩大方向,既能祛邪,又可扶正,適用於蟲病兼見脾虛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驅蟲殺蟲主藥

  • 檳榔:下行破滯,殺絛蟲、薑片蟲,兼行氣消脹。
  • 雷丸(主含蛋白酶):分解蟲體,對絛蟲、蛔蟲有效。
  • 使君子肉:甘溫驅蛔,尤宜小兒蟲積。
  • 百部:潤肺殺蟲,針對蟯蟲、陰蝨等。

配伍特點:多類殺蟲藥協同,擴大驅蟲範圍(蛔蟲、絛蟲、蟯蟲等),兼顧腸道與潛伏蟲卵。

(2)健脾益氣輔藥

  • 人參、白朮、甘草:補脾益氣,固護中焦,防驅蟲藥傷正。
  • 枳殼:理氣寬中,助檳榔行氣導滯,改善蟲積氣滯之腹脹。

配伍特點:驅蟲不耗氣,標本兼顧,避免「蟲去人傷」。

(3)清熱燥濕佐藥

  • 黃連:苦寒清熱,瀉腸道濕熱(蟲積易化熱),兼止血裹膿包之熱毒。

配伍特點:既治蟲體直接損傷,又防濕熱繼發病理。


三、推論治療原理

  1. 直接殺蟲:雷丸、使君子、檳榔等破壞蟲體結構或麻痹蟲體,隨瀉下排出。
  2. 調理腸道環境:黃連清熱燥濕,減少蟲卵滋生;枳殼、檳榔促蠕動,避免蟲體固著。
  3. 扶正固本:人參、白朮補脾,恢復運化功能,防止蟲病復發(脾虛易生蟲積)。

全方思路:以「驅蟲為先,補脾為後」,攻補兼施,契合「蟲積兼虛」之複雜病機。

傳統服藥法


甘草1錢,枳殼1錢,雷丸1錢,黃連2錢,百部2錢,檳榔2錢,人參3錢,使君子肉3錢,白朮5錢。
補脾胃,除蟲。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

相同名稱方劑


追蟲丹,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甘草1錢,枳殼1錢,雷丸1錢,黃連2錢,百部2錢,檳榔2錢,人參3錢,使君子肉3錢,白朮5錢。 主治:補脾胃,除蟲。主治:蟲積於內,脾胃虛弱,面黃體瘦,善食易饑,不食則痛,一旦大瀉,連蟲而下,如團如結,血裹膿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