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腸驅蛔湯中包含檳榔,乃因其具有驅蟲之功效。檳榔味苦、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能殺蟲、消積、行氣、降逆。
其驅蟲作用主要針對蛔蟲,能麻痺蛔蟲的神經系統,使其失去活動能力,並隨糞便排出體外。此外,檳榔也能消食積、化痰涎,有助於清除腸胃中的積食,改善消化不良,進一步提升驅蟲的效果。
腸驅蛔湯中包含使君子,乃因其具有驅除蛔蟲之功效。使君子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實,其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其藥理作用主要為:
- 驅蟲作用: 使君子含有的使君子素等成分,能麻痺蛔蟲的神經系統,使其失去活動能力,從而達到驅蟲的效果。
- 消積化滯: 使君子亦可消食積、化滯氣,有助於改善因蛔蟲寄生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腸驅蛔湯中加入使君子,可發揮其驅除蛔蟲、消食化滯之功效,有效治療蛔蟲病。
腸驅蛔湯中加入雷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驅蛔蟲功效: 雷丸味辛、苦,性溫,具有驅蟲止痛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為雷丸素,具有麻痺蛔蟲神經系統的作用,能使蛔蟲麻痺,失去活動能力,從而達到驅蟲的目的。
- 健脾胃作用: 雷丸同時具有健脾胃、消積滯的作用,能改善因蛔蟲寄生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狀,有助於整體調理脾胃功能,提高驅蟲效果。
腸驅蛔湯中包含苦楝皮,主要原因有二:
- 驅蟲功效: 苦楝皮性寒,味苦,入肝、脾、胃經,具有驅蟲、殺蟲之效。其所含的苦楝素可麻痺蛔蟲神經,使其失去活動能力,並加速其排出體外。
- 清熱解毒: 苦楝皮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解暑熱、消炎止痛。蛔蟲寄生於腸道,會造成腸胃不適,伴隨發熱、腹痛等症狀,苦楝皮可同時緩解這些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腸驅蛔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降逆止嘔:蛔蟲寄生於腸道,會引起腹痛、嘔吐等症狀。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行氣消積的功效,可以緩解蛔蟲引起的嘔吐、腹脹等不適。
- 燥濕化痰:厚朴還具有一定的燥濕化痰作用。蛔蟲寄生於腸道,會造成脾胃濕氣較重,厚朴可以燥濕化痰,改善脾胃功能,幫助驅除蛔蟲。
此外,厚朴還有消食積、解表散寒等功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治療蛔蟲病。
腸驅蛔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瀉下攻蟲: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其瀉下攻蟲之效,能驅除腸道中的蛔蟲,並促進蟲體排出。
- 清熱解毒: 蛔蟲寄生於腸道,會分泌毒素,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大黃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能解蛔蟲之毒,緩解症狀。
因此,腸驅蛔湯中加入大黃,能有效驅除蛔蟲,並清熱解毒,達到治療蛔蟲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腸驅蛔湯主攻「膽道蛔蟲病恢復期」,此階段蛔蟲已從膽道退至腸道,需驅蟲下行並排出體外。古代醫家認為,蛔蟲性喜溫惡寒,易因腸胃虛寒或濕熱擾動上竄膽道,導致「蛔厥」(類似現代膽道蛔蟲病)。本方針對蟲體返腸後,透過殺蟲、行氣、通便三法,清除殘留蟲體,調理腸腑氣機,防止復發。
二、組成與治療邏輯解析
(一)核心藥物配伍
殺蟲驅蛔
- 檳榔(君藥):行氣破滯,麻痹蟲體,促其下行。
- 使君子、雷丸、苦楝皮(臣藥):協同殺蟲。使君子味甘誘蟲食之,雷丸破蟲體,苦楝皮苦寒毒殺蛔蟲。
行氣通腑
- 川樸:寬腸降氣,緩解蟲擾所致的腹脹絞痛。
- 大黃:瀉下通便,使蟲體隨糞便排出,兼清濕熱。
(二)加減法對應病機
- 寒證加附子、桂枝
- 蛔蟲因寒動擾,溫中散寒以安蟲,恢復脾胃陽氣。
- 熱證加茵陳、梔子等
- 膽道殘留濕熱未清,清利肝膽以防蟲體再竄。
- 症狀加減
- 便秘加大黃、香瀉葉增強瀉下;嘔逆加旋覆花等降逆止嘔。
(三)治療原理
- 蟲體下行:檳榔、使君子麻痹蟲體,配合大黃瀉下,形成「殺-驅-排」鏈條。
- 氣機調暢:川樸解腸道痙攣,避免蟲體纏結成團。
- 標本兼顧:基礎方驅蟲治標,加減藥針對寒熱病機治本。
三、中醫理論架構
此方體現「六腑以通為用」原則,符合《金匱要略》「蛔蟲得甘則動,得苦則安,得辛則伏」的用藥思路。透過苦辛並用(苦楝皮辛散、檳榔苦降),既安蛔又促排,復原腸道傳導功能,徹底杜絕蟲患。
傳統服藥法
檳榔1兩,使君子5錢,雷丸5錢,苦楝皮5錢,川樸3錢,大黃4錢。
寒證,宜加附子、桂技,以溫中助陽;熱證,宜加茵陳、梔子、大黃、金錢草、黃芩、三顆針、虎杖,以清熱利膽;大便秘結,加大黃、香瀉葉,以軟堅通便;嘔吐,加旋復花、代赭石、半夏、
利膽排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腸驅蛔湯, 出處:《新急腹症學》。 組成:檳榔1兩,使君子5錢,雷丸5錢,苦楝皮5錢,川朴3錢,大黃4錢。 主治:利膽排蟲。主治:膽道蛔蟲病恢復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