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蟲丸中加入鶴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驅蟲功效: 鶴蝨味苦性寒,具有較強的驅蟲作用,能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對於兒童常見的寄生蟲感染,有較佳的治療效果。
- 清熱解毒: 鶴蝨除了驅蟲外,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緩解因寄生蟲感染而引起的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化蟲丸中加入鶴蝨,旨在發揮其驅蟲和清熱解毒的雙重功效,以達到治療兒童寄生蟲感染的目的。
化蟲丸中添加蕪荑,主要原因如下:
- 驅蟲殺蟲:蕪荑性苦寒,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殺蟲之功效,可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緩解其所引起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 消積化滯:蕪荑同時具有消積化滯的功效,可幫助消化,減少食物積滯,進一步改善由寄生蟲引起的腸胃不適。
因此,化蟲丸中添加蕪荑,可發揮驅蟲殺蟲、消積化滯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由寄生蟲引起的腸胃疾病。
化蟲丸中包含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下攻積: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攻積化瘀的功效,能驅除腸道積聚的蟲積,幫助驅蟲。
二、 軟堅散結:芒硝亦有軟堅散結之效,可緩解蟲積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蟲體排出。
因此,芒硝在化蟲丸方劑中發揮了瀉下攻積和軟堅散結的作用,幫助驅蟲和緩解症狀。
化蟲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驅蟲: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殺蟲攻積的功效。其有效成分牽牛子甙能刺激腸道蠕動,並對寄生蟲有殺滅作用,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
2. 消積:牽牛子能瀉熱通便,對於積滯停滯於腸胃的食積、痰積等,也有較好的消積作用。
因此,化蟲丸中加入牽牛子,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並同時消積化滯,達到治療蟲積病症的目的。
化蟲丸中包含使君子,主要是利用其驅蟲功效。使君子味甘、酸,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消積、止瀉之效。其果實含有使君子酯等成分,對蛔蟲、蟯蟲、薑片蟲等寄生蟲有較好的驅除作用。
此外,使君子還具有一定的健脾消積作用,可改善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脹等症狀。因此,在化蟲丸中加入使君子,可有效驅除寄生蟲,改善腸道健康。
化蟲丸中包含雷丸,主要是因為雷丸具有驅蟲之效。
雷丸,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殺蟲解毒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為雷丸素,對多種寄生蟲,如蛔蟲、蟯蟲、鉤蟲等,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
因此,化蟲丸中加入雷丸,可以增強驅蟲效果,並輔助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消積化滯、驅除寄生蟲的目的。
化蟲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一、 驅蟲作用: 檳榔性溫,味辛,具有驅蟲殺蟲之效,尤其針對蛔蟲、蟯蟲等腸道寄生蟲效果顯著。其含有的檳榔鹼能麻痺蟲體,使之失去附著力,並隨糞便排出體外。
二、 健脾消食: 檳榔亦具健脾消食之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化不良、積食等症狀的改善。對於因蟲積所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化蟲丸中加入苦楝皮,主要基於其驅蟲功效。
苦楝皮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其所含的苦楝素等成分,能有效抑制和殺滅寄生蟲,特別針對蛔蟲、鉤蟲、薑片蟲等腸道寄生蟲效果顯著。
此外,苦楝皮還可清熱解毒,對因蟲積所致的腹痛、腹瀉、發熱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將苦楝皮加入化蟲丸,可有效驅蟲,並兼具清熱解毒的功效。
化蟲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下和清熱解毒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對於蟲積腹痛、食積不化、瀉痢腹痛等症狀,大黃能起到通便排毒的作用,幫助清除體內積滯,改善腸道環境,從而達到驅蟲的效果。
此外,大黃還可以清熱解毒,對於一些由蟲積引起的發熱、口苦、咽乾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蟲丸」功效分析與組成邏輯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蟲積腹痛」**,其典型證候包括:
- 蟲擾症狀:腹痛陣作(時發時止,蟲動則痛、靜則緩),嘔吐惡心,甚或吐蛔。
- 長期蟲積:面黃肌瘦(氣血耗傷之象),脘腹脹滿(蟲阻氣機)。
- 病位特徵:病變集中於中焦脾胃腸道,因蟲體寄生,消耗水穀精微,導致氣血虛弱。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殺蟲驅蟲為主,佐以行氣止痛」**為核心,針對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絛蟲等)設計,其配伍思路如下:
殺蟲專藥配伍:
- 鶴蝨:辛平有小毒,專殺腸道諸蟲,尤善治蛔蟯。
- 苦楝皮:苦寒有毒,清熱燥濕,殺蛔蟲、蟯蟲,兼緩解蟲積腹痛。
- 雷丸:苦寒,含蛋白酶分解蟲體,對絛蟲、蛔蟲有效。
- 使君子:甘溫,殺蟲消積,尤宜小兒蛔蟲(味甘易服)。
- 蕪荑:辛溫,殺蟲消疳,兼除腸道濕滯。
輔助驅蟲機制:
- 檳榔:辛溫,行氣破滯,促進蟲體排出(尤其對絛蟲、薑片蟲有效)。
- 胡椒:辛熱,溫中散寒,緩解蟲積所致脘腹冷痛。
- 雄黃:辛溫有毒,解毒殺蟲,增強全方驅蟲效力。
用藥特點:
- 毒性平衡:多味藥物具小毒(如鶴蝨、苦楝皮、雄黃),以毒攻毒殺蟲,但配伍使君子、胡椒等溫和之品緩和峻性。
- 協同增效:殺蟲藥與行氣藥(檳榔、胡椒)同用,既麻痹蟲體,又促其排出。
- 顧護脾胃:白砂糖水送服,甘緩和中,減輕殺蟲藥對胃腸刺激。
三、中醫治療原理
中醫認為,蟲積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而生蟲。此方通過:
- 直接驅殺蟲體:多種殺蟲藥協力,作用於不同類型的寄生蟲。
- 調理腸道環境:苦楝皮、蕪荑清熱燥濕,消除蟲體寄生條件。
- 行氣通腑:檳榔、胡椒推動氣機,助蟲體從大便排出。
- 兼顧症狀:雄黃解毒、胡椒溫中,針對蟲擾所致的腹痛嘔惡。
總結:此方為古代殺蟲驅蟲之峻劑,針對蟲積實證而設,通過多靶點配伍直接消除病因,兼顧症狀緩解與蟲體排出,體現中醫「標本兼治」思路。
傳統服藥法
鶴蝨2兩,胡椒2兩,苦楝皮2兩,使君子2兩,蕪荑2兩,雷丸2兩,檳榔2兩,雄黃1兩。
水泛成小丸。
成人每服5分,小兒酌減,白砂糖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具有攻逐蟲積、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如果患者有出血傾向、肝腎功能不全等症狀,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腹痛等,如果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蟲丸, 出處:《痘疹會通》卷四。 組成:苦楝根皮末、川椒末、烏梅肉。 主治:蛔蟲症。
化蟲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九。 組成:乾漆(炒煙盡)2錢半,雄黃(另研,水飛)2錢半,蕪荑(另研極細)3錢,狗脊(銼)3錢,巴豆霜1錢。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面黃肌瘦,或大便有蟲出,或有諸蟲腹內作痛。
化蟲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鶴虱8兩,蕪荑4兩,元明粉8兩,黑醜(炒)4兩,使君子肉4兩,雷丸4兩,檳榔4兩,苦楝皮4兩,大黃4兩。 主治:殺蟲消積。主治:蟲積腹痛,面黃消瘦,嘔吐惡心,脘腹疼痛陣作。
化蟲丸, 出處:《活人方》卷六。 組成:大黃3錢,檳榔3錢,黑醜2兩(頭末),錫灰5錢,雷丸5錢,木香5錢,使君子5錢,蕪荑4錢。 主治:男婦小兒素有蛔結胸中,及寸白諸蟲,喜食茶米泥炭等物,面黃肌瘦,痛止如常,久遠難癒者。
化蟲丸, 出處:《得效》卷十二。 組成: 化蟲丸(《得效》卷十二。)出處:《得效》卷十二。組成:鶴虱(去土)半兩,胡粉半兩,檳榔半兩,白礬(半生半枯)半兩,苦楝根皮半兩,蕪荑1分,黃連1分,酸石榴皮1分。主治:殺蟲。 。 主治:殺蟲。
化蟲丸,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胡粉(炒)50兩,鶴虱(去土)50兩,檳榔50兩,苦楝根(去浮皮)50兩,白礬(枯)12兩半。 主治:小兒疾病多有諸蟲,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動則腹中疼痛,發作腫聚,往來上下,痛無休止,亦攻心痛,叫哭合眼,仰身撲手,心神悶亂,嘔噦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黃,飲食雖進,不生肌膚,或寒或熱,沉沉默默,不的知病之去處,其蟲不療,則子母相生,無有休止,長一尺則害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