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蟲利積丸

追蟲利積丸

ZHUI CHONG LI J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大腸經 16%
脾經 15%
肺經 12%
肝經 8%
腎經 7%
膀胱經 4%
小腸經 2%
心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2%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積聚:中醫所謂「積聚」,指氣血瘀滯或痰濕凝聚形成的病理產物,分為「積」(固定有形)與「聚」(時散時聚)。此方以「追蟲利積」為名,推測其主治與「蟲積」相關,即寄生蟲(如蛔蟲、絛蟲)寄生腸道,導致腹中結塊、脹痛、食積不化等症。古代醫家認為蟲積久留可形成「積聚」,故以驅蟲為主,兼消積導滯。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驅蟲殺蟲

  • 使君子:甘溫,專殺蛔蟲,尤宜小兒蛔積,《本草綱目》載其「殺蟲消積」。
  • 雷丸:苦寒,破殺絛蟲、蛔蟲,其蛋白酶能分解蟲體。
  • 蕪荑:辛溫,古籍言「去三蟲」,助使君子、雷丸增強殺蟲之力。
  • 烏梅:酸澀安蛔,古人認為「蛔得酸則伏」,可緩蟲體躁動,配合驅蟲藥提高效力。

2. 瀉下排蟲

  • 牽牛子:苦寒峻下,瀉水通便,使蟲體隨糞便排出體外。
  • 檳榔:辛溫,既殺絛蟲、薑片蟲,又行氣導滯,刺激腸蠕動助蟲排出。

3. 行氣消積

  • 木香:辛溫行氣,緩解蟲積所致腹脹腹痛,調理腸胃氣機,避免瀉下傷正。
  • 白沙糖為丸:甘緩和中,減緩牽牛、雷丸等峻烈之性,保護脾胃。

配伍特點與原理

  • 攻逐與調和並用:牽牛、檳榔瀉下攻積,木香、糖丸緩和藥性,形成「驅蟲→瀉下→行氣」的協同作用。
  • 酸苦辛合用:烏梅之酸伏蟲,雷丸之苦殺蟲,檳榔之辛行氣,符合「蟲得辛則伏,得苦則下,得酸則靜」的傳統理論。
  • 針對蟲積機理:蟲積多因濕熱內蘊或飲食不潔,方中牽牛、檳榔清熱燥濕,使君子、蕪荑健脾消積,標本兼顧。

此方設計顯著針對寄生蟲引起的積聚,通過殺蟲、瀉下、行氣三法聯用,體現中醫「去邪務盡」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使君子肉1兩,牽牛1兩,檳榔5錢,蕪荑仁3錢,雷丸3錢,烏梅肉3錢,木香3錢。
上為細末,以白沙糖為丸,如芡實大。
每服1丸,滾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及腸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追蟲利積丸, 出處:《良朋匯集》卷二。 組成:使君子肉1兩,牽牛1兩,檳榔5錢,蕪荑仁3錢,雷丸3錢,烏梅肉3錢,木香3錢。 主治:積聚。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