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轉靈應丹中包含蕪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驅蟲止癢: 蕪荑性苦寒,具有殺蟲止癢之效。該方劑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風疹、濕疹等症狀,而蕪荑能有效驅除寄生蟲,並抑制皮膚炎症,達到止癢目的。
- 清熱解毒: 蕪荑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疾病。七轉靈應丹中,蕪荑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七轉靈應丹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牽牛子味苦,性寒,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攻積、消腫散結的功效。方中使用牽牛子,旨在通過其強烈瀉下作用,驅除體內積滯,並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目的。然而,牽牛子毒性較強,使用需謹慎,需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辨證論治,方可安全有效地應用。
七轉靈應丹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積: 檳榔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積、驅蟲殺蟲之效。方劑中加入檳榔,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積滯,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 降逆止嘔: 檳榔入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七轉靈應丹主要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檳榔的加入有助於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
此外,檳榔還能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七轉靈應丹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七轉靈應丹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瘀血阻滯等症,而大黃的瀉熱通便作用可協助清除體內積熱,促進瘀血消散,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 引藥下行: 大黃味苦,善於下行,可引其他藥物下達病所,發揮更佳的療效。七轉靈應丹中包含多味藥材,大黃的引藥下行作用可促進藥力直達病竈,增強治療效果。
七轉靈應丹中加入木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行氣止痛,用於治療胸腹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
2. 理氣健脾: 木香能理氣健脾,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七轉靈應丹中加入木香,有助於提升整體方劑的理氣健脾功效,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七轉靈應丹中包含雷丸,主要是因為雷丸具有驅蟲的功效。雷丸性寒,味苦,入脾、胃經,能殺蟲止痛,尤其針對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效果顯著。
雷丸在七轉靈應丹方中與其他藥材配伍,如檳榔、使君子等,共同發揮驅蟲作用,並輔以茯苓、白朮等健脾化濕藥,調節脾胃功能,達到驅蟲健脾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七轉靈應丹主治功效分析
「七轉靈應丹」是一個古老的中藥方劑,由蕪荑、牽牛子、檨檬、大黃、木香、雷丸等中藥組成。根據不同醫書的記載,其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消化系統疾病: 主要針對「積」症,包括新舊諸積、氣積、食積、蟲積等。可改善腹脹、腹痛、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狀。例如:
- 《仁齋直指方論》提到可「取積追蟲」。
- 《瘍醫大全》指出可治療「新舊諸積諸氣」。
- 《馮氏錦囊秘錄》記載其能治「新舊諸積諸氣」。
婦科疾病: 針對婦人血瘕、血閉、經脈不調、赤白帶下等症。
- 《瘍醫大全》、《馮氏錦囊秘錄》、《醫學入門》均提及可治「婦人血瘕」。
兒科疾病: 針對小兒疳積、肚大面黃等症。
- 《瘍醫大全》、《馮氏錦囊秘錄》、《醫學入門》均提及可治「小兒疳積」。
其他疾病: 包括山嵐瘴氣、傳屍癆瘵、水腫瘧痢、咳嗽黃疸、噎膈腸風痔漏、一切風氣食積疼痛、瘡癩熱痰痞塊、赤眼口瘡、癲癇等。
- 《醫學入門》列出了多種病症。
- 《雜病廣要》提及可用於治療「面上白斑唇紅,能食心嘈,顏色不常,臉上生有蟹爪紋者,便有蟲也」。
治療原理
七轉靈應丹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攻下」、「消積」、「驅蟲」、「理氣」、「活血」等方法。其藥物組成中:
- 蕪荑、檨檬: 行氣消食,健脾開胃。
- 牽牛子、大黃: 瀉下通便,清除腸道積滯。
- 雷丸: 驅蟲,尤其針對腸道寄生蟲。
- 木香: 理氣和中,緩解氣滯引起的腹脹、疼痛。
- 檳榔: 幫助驅蟲及消積。
- 錫灰(在《馮氏錦囊秘錄》中有記載): 可能有助於殺蟲。
綜上所述,七轉靈應丹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攻積、消積、驅蟲、理氣、活血等功效,從而改善多種疾病症狀。
總結
七轉靈應丹是一個以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為主,兼治婦科、兒科等多種疾病的古老方劑。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攻下、消積、驅蟲、理氣、活血等方法,清除體內積滯,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同醫書中對其藥物組成和用法用量略有差異,但總體功效相似。
傳統服藥法
蕪荑5錢(取末4錢),牽牛5兩(取頭末3兩),檳榔5兩(取淨末3兩),大黃5兩(取淨末3兩),木香5錢(取淨末4錢),雷丸4兩(取淨末3兩),錫灰1兩(煨,取淨末3錢)。
若失音者,加沈香、琥珀各4錢。
上各取淨藥末,1處拌勻,蔥白湯露1宿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4分;病深年遠者,加至5分,用蔥白湯露1宿,早晨空心冷下。取出病根,日晚用溫粥補之。
忌生冷、硬物、葷腥等物三十日。孕婦不宜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轉靈應丹,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八。 組成:蕪荑5錢(取末4錢),牽牛5兩(取頭末3兩),檳榔5兩(取淨末3兩),大黃5兩(取淨末3兩),木香5錢(取淨末4錢),雷丸4兩(取淨末3兩),錫灰1兩(煨,取淨末3錢)。 主治:山嵐瘴氣,蠱毒,不問新舊諸積諸氣;及婦人血瘕血閉,小兒肚大面黃疳積;一切心痛,諸般蠱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