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聖串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消積:檳榔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積、驅蟲殺蟲的功效。四聖串常用於治療積食、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而檳榔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並驅除腸道積滯,故為方劑中重要組成部分。
2. 降逆止嘔:檳榔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四聖串常用於治療嘔吐、反胃、呃逆等症狀,檳榔能通過降氣止嘔,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不適。
總而言之,檳榔在四聖串方劑中發揮著行氣消積和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消化不良、積食腹脹等症狀。
四聖串方劑中包含雷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功效: 雷丸性寒,味苦,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四聖串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等病症,雷丸的驅蟲作用可以有效地殺滅蟲體,達到治療目的。
2. 補脾健胃: 雷丸除了驅蟲外,還具有健脾消食、促進食慾的功效。四聖串中常配合一些補脾健胃的藥材,如山藥、茯苓等,共同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小兒的生長發育。
四聖串方劑中包含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殺蟲止癢: 蕪荑性寒,味苦,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四聖串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而蕪荑可有效清除寄生蟲,抑制炎症,緩解瘙癢,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之目的。
- 清熱解毒: 蕪荑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清除體內熱毒,促進皮膚病的康復。四聖串方劑中其他藥材也多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如苦參、蛇牀子等,與蕪荑共同使用,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聖串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牽牛子味苦性寒,入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四聖串方劑常用於治療便祕、積食、腹脹等症,牽牛子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排出宿便,緩解便祕症狀。
- 消腫散結:牽牛子亦有消腫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積聚在腹部或其他部位的腫塊。四聖串方劑中,牽牛子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其消腫散結效果,達到整體療效。
四聖串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四聖串以清熱解毒為主,大黃可幫助清除體內積熱,促進腸道蠕動,達到通便的效果,從而達到整體清熱解毒的目的。
- 引導藥力:大黃作為方劑中的引經藥,可以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竈,發揮更強的療效。四聖串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需要大黃的引導才能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的效果。
因此,大黃在四聖串方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瀉熱通便,更可以引導藥力,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聖串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所載「九種心痛」,泛指上腹、心窩處之多種疼痛,實與胃脘痛、蟲積腹痛、食滯氣鬱等證相關。古代醫家以「心痛」統稱胸腹間諸痛,而本方側重於治療因蟲積、食滯、氣結所致之痛,尤其蟲擾膽胃或腸腑、宿食瘀阻引發之劇痛、絞痛,故以「追蟲打積」為核心功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檳榔(4兩)
- 主行氣破滯,善驅蟲(尤對絛蟲、蛔蟲效佳),兼消食導滯。以其辛散苦降之性,開通腸胃氣機,緩解蟲積阻滞之脹痛。
雷丸(2兩)
- 專攻殺蟲,尤長於破壞蛔蟲、絛蟲體節,其效速而不傷正氣。與檳榔協同,直搗蟲巢。
蕪荑(2兩)
- 辛溫殺蟲兼消積,針對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並助化食積,緩解蟲積所致之厭食、腹脹。
黑醜頭末(3兩,即黑牽牛子)
- 瀉下通瘀,猛烈逐水、消積,借其攻下之力使蟲體隨大便排出,亦能破除宿食痰飲之結滯。
生大黃(2兩)
- 瀉熱通腑,化瘀導滯,與黑醜共成「通因通用」之勢,令蟲積、宿垢速下,腸道得清則痛自止。
全方配伍邏輯
此方以「殺蟲為本,通下為輔」:
- 檳榔、雷丸、蕪荑為殺蟲主力,直接針對病因;
- 黑醜、大黃則峻下導滯,開通腸道,既排蟲體又瀉積滯,標本兼治。
- 沙糖湯送服,甘緩制約諸藥峻烈之性,護胃氣兼引藥入中焦。
適用病機推論
當蟲積內擾、氣機閉塞,或宿食停滯化熱,症見脘腹攻痛、拒按、便秘、嘔惡,甚或吐蟲、便蟲,舌苔厚膩,脈沉實。本方峻攻,邪去則痛止,故曰「重者2-3次即止」,然須體壯實證方宜。
全方體現「通可去滯」之法,以殺蟲結合瀉下,破除有形之邪,復其升降,痛隨利減。
傳統服藥法
檳榔4兩,雷丸2兩,蕪荑2兩,黑醜頭末3兩,生大黃2兩。
追蟲打積。
上為末。
每服大人2錢,小兒1錢半,沙糖湯送下。重者2-3次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聖串, 出處:《串雅補》卷二。 組成:檳榔4兩,雷丸2兩,蕪荑2兩,黑醜頭末3兩,生大黃2兩。 主治:追蟲打積。主治:九種心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