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蛔承氣湯

驅蛔承氣湯

QU HUI CHE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新急腹症學》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脾經 19%
大腸經 16%
肝經 12%
小腸經 6%
心經 6%
三焦經 6%
心包經 3%
肺經 3%
腎經 3%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驅蛔承氣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下攻積:大黃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驅除腸道積滯,為驅除蛔蟲之主藥。
  2. 清熱解毒:蛔蟲寄生於腸道,可引起腹痛、腹脹、噁心等症狀,大黃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輔助清除蟲體毒素,減輕患者不適。

因此,大黃在驅蛔承氣湯中發揮瀉下攻積、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驅除蛔蟲,改善患者症狀。

驅蛔承氣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下通便,驅除蛔蟲:芒硝味苦鹹寒,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蛔蟲常寄生於腸道,芒硝能促進腸蠕動,加速糞便排出,將蛔蟲隨之排出體外。
  2.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芒硝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緩解蛔蟲寄生引發的發熱、腹痛等症狀。此外,芒硝能促進局部組織液的滲出,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總之,芒硝在驅蛔承氣湯中發揮著瀉下通便、驅除蛔蟲,以及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驅蛔承氣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消積導滯:枳實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消積化滯、行氣寬中的功效。蛔蟲寄生於腸道,常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積聚,枳實能促進腸道蠕動,消解積滯,有利於驅蟲。
  2. 通腑瀉下:枳實可通便瀉下,促進糞便排出,有利於將蛔蟲排出體外。同時,枳實能擴張腸道,為驅蟲藥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提高驅蟲效果。

因此,驅蛔承氣湯中加入枳實,既能消積導滯,又能通腑瀉下,有利於驅除蛔蟲,改善患者症狀。

驅蛔承氣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驅蛔承氣湯主治小兒蛔蟲病,症狀常伴隨嘔吐。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它能降氣消痰,解除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症狀,使小兒更易接受藥物治療。
  2. 行氣消積: 驅蛔承氣湯中包含大黃、芒硝等攻下藥,厚朴的加入有助於行氣消積,避免攻下藥過於猛烈,損傷脾胃。它能促進腸胃蠕動,促進積食排出,配合攻下藥更有效地驅除蛔蟲,改善小兒脾胃功能。

驅蛔承氣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作用:檳榔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驅蟲、消積、殺蟲的功效。其含有的檳榔鹼、檳榔素等成分,能麻痺蛔蟲的神經系統,使其失去活動能力,並排出體外。
  2. 通便作用:驅蛔承氣湯為承氣類方劑,以瀉下通便為主要功效。檳榔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泄,有助於驅除體內的蛔蟲。

因此,驅蛔承氣湯中加入檳榔,既能有效驅除蛔蟲,又能通便排毒,達到治病的目的。

驅蛔承氣湯中加入使君子,乃因其具有驅除蛔蟲之效。

使君子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實,其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其藥性主要為殺蟲,善於驅除腸道寄生蟲,尤其是蛔蟲。

古籍《本草綱目》記載,使君子“治小兒腹脹,食積,蛔蟲,疳疾”。其藥效確切,且毒性較低,故常用於驅除蛔蟲,特別是針對小兒蛔蟲病。

因此,驅蛔承氣湯中加入使君子,旨在增強其驅蟲之效,有助於徹底清除腸道蛔蟲,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驅蛔承氣湯中包含苦楝皮,主要基於其驅蟲功效。苦楝皮性寒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其苦寒之性,能瀉熱除濕,且能直達腸道,驅除寄生蟲。此外,苦楝皮的苦味也能抑制蟲體的生長繁殖,進而達到驅蛔的目的。因此,在驅蛔承氣湯中加入苦楝皮,能有效地驅除腸道寄生蟲,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驅蛔承氣湯」**主治「蟲結腹痛,腹脹拒按」,其病機源於蛔蟲內擾,結聚腸道,阻滯氣機,甚則形成「蟲瘕」(蟲團阻塞),導致腑氣不通。此時不僅需殺蟲以治本,更須通下以開結,故以「驅蛔」與「攻下」並行。

  1. 蟲結腹痛:蛔蟲結聚,纏繞成團,阻塞腸道,氣血運行不暢,發為劇烈絞痛,痛位多在臍周或下腹。
  2. 腹脹拒按:因蟲阻氣滯,濁氣不降,腹部脹滿堅硬,觸按則痛增(實證表現),反映腑實內結之象。

此症屬「蟲積腑實」,若僅殺蟲而不通下,蟲體殘留仍可復聚;若僅攻下而無殺蟲,蟲患未除,腹痛易復發。故需两者兼施,標本同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方劑結構分析

此方由兩大核心組成:

  1. 承氣湯變方(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 大黃、芒硝瀉熱通便,軟堅散結,攻逐腸道積滯;
    • 枳實、厚朴行氣破滯,解除腸道氣機壅塞,助硝黃推蕩下行。
    • 此部分針對「腑實」病機,解決腹脹拒按、便秘等症狀。
  2. 驅蛔藥對(檳榔、使君子、苦楝皮)

    • 檳榔:殺蟲消積,兼能行氣導滯,尤擅驅除蛔蟲、絛蟲;其辛散苦降之性,可麻痹蟲體並促進排出。
    • 使君子:甘溫殺蛔,藥性較緩,多用于小兒蛔蟲症,與檳榔協同增強驅蟲力。
    • 苦楝皮:苦寒有毒,殺蟲效強,可麻痹蛔蟲頭部,與使君子互補寒溫藥性。
    • 此組藥物直指「蟲積」核心,瓦解蟲體並促使排出。

(二)治療原理推導

  1. 蟲體驅除與排出並行

    • 驅蟲藥(檳榔、使君子、苦楝皮)使蛔蟲麻痹或殺滅;承氣類藥物(大黃、芒硝等)則通過腹瀉作用,將蟲體及代謝廢物快速排出體外,避免蟲屍滯留化熱或再度結聚。
  2. 氣機通調與積滯清除

    • 蟲積易致腸道氣滯(脹滿)、燥屎內結(便秘),方中枳實、厚朴調暢氣機,大黃、芒硝攻逐實熱,恢復腸道「以降為順」的功能。
  3. 寒溫配伍平衡

    • 使君子性溫,苦楝皮性寒,檳榔偏辛溫,三者合用可制約單一藥性之偏;承氣湯本為寒下方,加入溫性驅蟲藥,避免過寒傷中。

三、中醫理論整合

此方體現「六腑以通為用」與「蟲得辛則伏,得苦則下」的理論:

  • 「承氣」結構通降腑氣,符合「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的治療思路;
  • 驅蟲藥中,檳榔之辛、苦楝皮之苦,吻合傳統驅蛔法則(蛔蟲「得酸則靜,得苦則下,得辛則伏」)。

適用場景:臨床多用於蛔蟲性腸梗阻、膽道蛔蟲症(初期腑實證明顯者),但需辨明「蟲結」與「腑實」共存的證候要點。

傳統服藥法


大黃、芒硝、枳實、厚朴、檳榔、使君子、苦楝皮。
驅蛔殺蟲,通里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驅蛔承氣湯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老年人、體弱者慎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避免出現脫水。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大便秘結蛔蟲病大腸激擾綜合症舌苔黃膩

相同名稱方劑


驅蛔承氣湯, 出處:《新急腹症學》。 組成:大黃、芒硝、枳實、厚朴、檳榔、使君子、苦楝皮。 主治:驅蛔殺蟲,通裏攻下。主治:蟲結腹痛,腹脹拒按。

驅蛔承氣湯, 出處:《新急腹症學》。 組成:大黃3錢(後下),元明粉3錢(衝服),檳榔3錢,川楝子3錢,烏梅5錢,木香3錢,苦參3錢,川椒1錢。 主治:蛔蟲性腸梗阻痞結型及瘀結型早期。

驅蛔承氣湯, 出處:《新急腹症學》引天津南開醫院方。 組成:檳榔1兩,使君子1兩,苦楝皮1兩,烏梅5錢,金錢草1兩,川朴3錢,枳殼3錢,大黃1錢,芒硝3錢。 主治:膽道蛔蟲病蛔熱型。發熱,不思飲食,腹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脈象弦滑或滑數,舌苔黃膩或黃燥。見於該病並發輕型膽道感染或單純性胰腺炎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