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小承湯

加味小承湯

JIA WEI XIAO CH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中性 (0.9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脾經 19%
大腸經 18%
肝經 9%
心經 9%
肺經 5%
心包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小承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導滯,行氣止痛: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之功效,能有效解除脾胃氣滯、食積停滯所致的腹痛、脹滿、便祕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加味小承湯以小承湯為基礎,加入枳實,不僅能更有效地消積導滯,同時也能配合其他藥物,如厚朴、陳皮等,共同發揮行氣化滯、消食導滯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腹脹、腹痛、便祕等病症的效果。

枳實的加入,使得加味小承湯的功效更為全面,能更有效地治療脾胃氣滯、食積停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加味小承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可針對小承湯主治的濕熱內蘊,痰熱壅盛之症,起到化解痰濕、宣通氣機的作用。
  2. 降逆止嘔: 厚朴能降氣止嘔,對於因濕熱內阻、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可起到緩解作用,提升療效。

厚朴的加入,既能加強小承湯的清熱化濕之功,又能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解決濕熱內蘊、痰熱壅盛所引起的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加味小承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小承湯原方以清熱利濕為主,而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當患者出現熱結便祕、腹痛腹脹等症狀時,加入大黃可以幫助瀉熱通便,緩解腸道積熱,促進排便。
  2. 引導藥力下行: 加味小承湯的藥物以清熱利濕為主,加入大黃可以引導藥力下行,使其更有效地作用於下焦,清熱利濕,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總之,加味小承湯中加入大黃,是為了增強清熱瀉火、通便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熱結便祕、腹痛腹脹等病症。

加味小承湯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導滯:檳榔性溫,味辛,入胃經,能消食導滯,化積除脹,對於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降氣止嘔:檳榔能降逆氣,止嘔吐,對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加味小承湯主要用於治療食積氣滯、脘腹脹滿、嘔吐噯氣等症狀,檳榔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方劑的消食導滯、降氣止嘔之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加味小承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小承湯本身偏寒涼,加入生薑可以中和寒性,避免藥性過寒損傷脾胃,同時增強藥效。
  2. 和胃止嘔:生薑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寒邪侵襲脾胃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狀。小承湯主治寒濕困脾,導致嘔吐腹痛,而生薑的和胃止嘔作用可以輔助主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小承湯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加味小承湯主治「新産之時,飲食過傷,致痢疾腹中脹痛,裏急窘迫,身熱口渴,六脈數實」之症。此證為產後因飲食不節,導致宿食積滯與濕熱互結,出現下痢腹脹、裡急後重等類似痢疾的症狀,同時伴有發熱口渴、脈象數實等實熱表現。此方適用於產後體質尚實而見明顯實證者。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組成結構:

  • 基礎方:小承氣湯(枳實、厚朴、大黃)
  • 加味藥:檳榔、炙甘草、生薑

各藥功效與配伍邏輯:

  • 枳實(麩炒):行氣破結,消積除脹
  • 厚朴(薑炒):行氣除滿,燥濕消積
  • 大黃(酒炒):瀉熱通便,攻積導滯
  • 檳榔:行氣導滯,破氣消積
  • 炙甘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
  • 生薑:和中止嘔,調和脾胃

治療原理分析: 加味小承湯以張仲景小承氣湯為基礎,針對產後飲食積滯與濕熱積聚之證。方中三味主藥:

  1. 枳實、厚朴行氣消脹
  2. 大黃瀉下通便 再佐以檳榔加強行氣導滯之力,炙甘草和中調藥,生薑和胃止嘔。全方共同作用,通過行氣導滯、瀉熱通便來祛除實邪,使積滯得下,氣機通暢則腹痛、裡急後重等症狀自解。

配伍特色:

  1. 酒炒大黃減輕峻瀉之性,更適合產後患者
  2. 加入檳榔增強導滯功效,針對裡急後重
  3. 生薑、炙甘草調護脾胃,防攻伐太過
  4. 全方體現「通因通用」治則,以通下法治下痢實證

此方使用強調「以快便為度,中病即止」,瀉下後改用四君子湯加陳皮調理脾胃,顯示出對產後體質的顧護思想。

傳統服藥法


枳實(麩炒)2錢, 厚朴(薑炒)2錢, 大黃(酒炒)2錢5分, 檳榔1錢半, 炙草1錢, 生薑2片。
水煎服。以快便為度,中病即止。後用四君子湯加陳皮和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小承湯, 出處:《萬氏女科》卷三。 組成:枳實(麸炒)2錢,厚朴(薑炒)2錢,大黃(酒炒)2錢5分,檳榔1錢半,炙草1錢,生薑2片。 主治:新産之時,飲食過傷,致痢疾腹中脹痛,裏急窘迫,身熱口渴,六脈數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