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女科
《萬氏女科》,這部明朝萬全所撰、刊於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的中醫婦科專著,是傳統醫學寶庫中的重要著作。其內容體系完整,診治思路清晰,以簡要實用為特色,對後世婦科醫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此書原為《萬密齋醫學全書》的一部分,後亦廣泛流傳單行本,足見其價值與受歡迎程度。
本書結構嚴謹,共分三卷,分別對應婦女生命週期中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的三個階段:卷一為總論及婦科雜病,奠定理論基礎並處理非孕非產期的疾患;卷二專論胎前諸病,聚焦妊娠期的生理與病理;卷三則闡述產後諸病,涵蓋分娩後的恢復與調理。這種編排方式,條理分明,便於臨床醫師按部就班地學習與應用。
從卷一的總論與立科大概中,可見萬全對婦女體質的深刻認識。他指出,相較於男性「氣血俱足」,女性的生理特點是「氣有餘而血不足」。這種體質差異決定了婦科疾病的多樣性與特殊性,需要獨立設科,專門研究調治。他強調,婦人疾病多與經血不調有關,而經血不調的根源又常在於氣血虛弱。因此,「治婦人之病,當以補氣血為主」成為貫穿全書的核心治療思想。然而,作者也辨證地指出,氣血虛弱有虛實之分,虛者宜補,實者則需清熱利濕,顯示其並非一味蠻補,而是強調整體觀念下的靈活辨證。
在調經方面,本書尤為重視。作者認為調經是治療婦科疾病的關鍵,並細化了調經之法為補血、行血、活血三類,且列舉了代表方劑,如補血的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行血的桃仁紅花湯、大黃牡丹皮湯;活血的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等。同時,他更強調治本,提出補腎、健脾、益氣是固本之法,並舉例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人參養榮湯、黃芪建中湯等經典方劑。這反映了萬全醫學體系中,對脾胃(氣血生化之源)、腎(先天之本、主生殖)、心(主血)、肝(主藏血、疏泄)等臟腑在婦女調經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
卷一的「調經章」進一步深入探討了月經不調的具體證候與病機。概論中列舉了常見的月經異常類型(不及期、過期、再行、數月一行、經閉、崩漏),並總結了調治的基本原則:「熱則清之,冷則溫之,虛則補之,滯則行之,滑則固之,下陷則舉之」,並提供了具體藥物範例。更為重要的是,萬全在此提出了導致婦人經候不調的三大主要病因病機:一曰脾虛、二曰衝任損傷、三曰脂痰凝塞。他詳細闡述了這三者的病理機制:脾虛由憂愁思慮傷心脾所致,影響氣血生化與運行,導致血枯、經閉、血少、後期甚至數月一行;衝任損傷則與女子性情偏急、忿怒妒忌傷肝,或未屆二七強合、月經期縱欲等因素有關,導致衝任不固、血海妄行,表現為崩漏、月經先期或再行;脂痰凝塞多見於肥碩之人,膏脂痰濁阻滯經隧血海,引起月經後期、閉經、帶下、不孕等。這種從臟腑、情志、生活習慣等多角度分析月經病因的方法,體現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辨證論治的深度。書中針對「不及期而經先行」這一具體症狀,又能根據患者的性情、體質等差異,細分為血盛有熱、氣血俱熱有郁、血熱等不同證型,並給予不同的方藥,如四物湯加味、芩連香附等,這種層層深入的辨證思路,極具指導意義。
《濟陰通玄賦》作為卷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賦體形式概括了全書精髓,如同一篇提綱挈領的總結。它從陰陽異質的生理基礎出發,論述了經候、受孕、妊娠、分娩、產後等各個階段的生理病理特點、常見病症、診斷要點(如脈診)以及治療原則。賦中對各種胎前疾病(惡阻、漏胎、胎動不安、子懸、子癇、子滿、子瘧、子煩、子淋、子腫、子氣、子嗽、子痢等)和產後疾病(胎衣未下、惡露未盡、血迷血暈、血脹血痛等)的描述,以及對安胎、催生、產後補虛等關鍵環節的強調,都高度凝練地反映了萬全的婦科醫學思想。賦中提及的「熱常要清,脾不可弱」的妊娠期原則、「惟以安胎為本」的胎前宗旨、「但以補虛為主」的產後要點,以及「藥喜甘溫兮,切忌苦寒;脈宜和緩兮,最嫌洪數」的用藥診脈總體要求,都是本書核心理念的體現。
卷二論述胎前諸病,其總體治療思路依舊是「補氣血為主」,但同時強調「清熱利濕」以區分虛實。書中列舉了胎動不安、胎位不正、妊娠嘔吐、妊娠水腫等常見孕期疾病,並提供了相應的治療方藥。雖然提供的內容簡介中只列出部分方劑(如四物湯用於胎動不安、五苓散用於妊娠水腫等),但結合總論中強調的「清熱補脾」原則,可以推測萬全在處理孕期問題時,既注重氣血的固攝,也防範濕熱對胎氣的影響,並兼顧脾胃在氣血生化和水液代謝中的作用。
卷三聚焦產後諸病,其治療原則是「大補氣血兼行滯為主」。這反映了產後氣血虧虛、容易產生瘀滯的生理特點。書中提到的惡露不盡、產後腹痛、產後便秘、產後乳汁不足等都是產後常見的恢復不良表現。治療上強調大補氣血,旨在恢復母體的元氣,而兼顧行滯則是為了促進惡露排出、化解瘀血疼痛。簡介中列舉的方劑(如四物湯用於惡露不盡、桃仁紅花湯用於產後腹痛)與總論的原則相呼應。儘管簡介提供的方劑列表與總論的舉例有所重複(如四物湯既用於補血,又列在胎動不安和惡露不盡下;桃仁紅花湯既用於行血,又列在胎位不正和產後腹痛下),這或許提示書中具體應用時會根據證候的細微差異有所加減,或僅是簡介概括時選取的代表方劑。
本書的兩篇序言也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裘氏原敘稱本書為《濟陰編》,讚譽其條分縷析、洞悉源委,是「壽世之金科」,並記錄了此書的刊刻和流傳過程。郭氏新敘則指出坊間翻刻中存在字體荒謬、點劃錯訛的問題,強調了校訂的重要性,並重申了萬全和裘琅玉聲二人的「救世之苦心」。這說明了本書在明清時期已經廣為流傳並被視為經典,同時也面臨著版本混亂的問題,此次底本的掃描重現,對於後人研究和學習其原貌具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萬氏女科》作為明代萬全的代表作,體現了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對婦科疾病的獨到見解。本書以氣血為核心,以調經為基礎,系統地闡述了婦科雜病、胎前病、產後病的病因病機與治療方藥。其「理氣補心脾」調經、「清熱補脾」安胎、「大補氣血行滯」產後的治療大綱,以及對脾虛、衝任損傷、脂痰凝塞三大月經病因的歸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價值。本書文字簡要,切合臨床,脈絡清晰,是中醫婦科學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儘管提供的內容簡介和部分原文略顯簡略,但已足以展現其學術價值和實用特色。書中也提示,雖然方劑多為補益之品,臨床應用仍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靈活辨證施治,不可拘泥於一方一藥,這也是中醫治病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