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女科》~ 卷之二 (2)
卷之二 (2)
1. 妊娠漏胎
漏胎者,謂既有孕而復血下也。女子之血,在上為乳汁,在下為經水。一朝有孕,而乳汁、經水俱不行者,聚於子宮以養胎也。今復漏下則是氣虛、血虛,胞中有熱,下元不固也。法當用四君子以補其氣,四物以補其血,黃芩、黃柏以清其熱,艾葉以止其血,杜仲、續斷以補下元之虛,未有不安者矣。增損八物湯主之。
人參,白朮,歸身,白芍,熟地,艾葉,條芩,黃柏,知母,阿膠,炙草(各等分)
薑棗引。水煎,食遠服。兼用杜仲丸。見上。
白話文:
漏胎,指的是懷孕後又出現出血的情況。婦女的血,在上則化為乳汁,在下則為經水。懷孕後,乳汁和經水皆停止,聚集在子宮內滋養胎兒。如今又出現出血,說明氣虛、血虛,子宮內有熱,下元虛弱不固。
治療方法應以四君子湯補氣,四物湯補血,黃芩、黃柏清熱,艾葉止血,杜仲、續斷補下元虛損,這樣就能使胎兒安穩。
增損八物湯為主要方劑,處方如下:
人參、白朮、歸身、白芍、熟地、艾葉、黃芩、黃柏、知母、阿膠、炙甘草(各等份)
2. 妊娠傷寒
妊娠傷寒,專以清熱和胎為主,各隨六經所見表裡之證治之。務宜謹慎,不可與常病傷寒同治,以致損胎,誤其母子性命也。此予家傳之秘,宜珍重之。
凡得傷寒,勿拘日數,但見惡寒、頭痛、發熱,即病邪在表也,宜用四味紫蘇和胎飲為主。
蘇葉,條芩,白朮(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如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痛,此病在太陽經。本方加羌活、藁本、川芎、草風各一錢,連須蔥三莖,姜引。水煎熱服,以厚衣被蓋之,汗出而解。
白話文:
妊娠傷寒治療之法
懷孕期間染上傷寒,治療重點應以清熱和胎為主,根據六經辨證施治。切記不可用一般傷寒的治療方法,以免損害胎兒,危及母子性命。此乃家傳秘方,務必珍重。
凡是懷孕期間染上傷寒,不論發病時間長短,只要出現惡寒、頭痛、發熱的症狀,就代表病邪在表,宜以四味紫蘇和胎飲為主。
藥方:
- 紫蘇葉,條芩,白朮(各一錢半)
- 甘草(一錢)
若出現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痛等症狀,則病邪在太陽經。
方藥:
- 原方加羌活、藁本、川芎、草風各一錢
- 連須蔥三莖,生姜引。
水煎熱服,以厚衣被蓋之,待汗出即解。
如惡寒卻不發熱,只頭痛、鼻乾或項強,此病在陽明經也。本方加葛根、白芷、防風各一錢,蔥白三根,淡豆豉一撮。煎服,以汗而解。
如寒熱往來,頭眩,或嘔,或心下煩,或胸脅滿,此病在少陽經也。本方加柴胡、人參各一錢。嘔,加半夏七分;胸脅滿,加枳殼、桔梗各一錢;頭眩,加川芎一錢;薑棗引。
白話文:
如果感覺到惡寒卻不發燒,只頭痛、鼻乾或脖子僵硬,這個病症在陽明經。這個方子要加葛根、白芷、防風各一錢,蔥白三根,淡豆豉一撮。煎好後服用,用出汗的方式來治療。
如果寒熱交替出現,頭暈,或嘔吐,或心煩,或胸脅脹滿,這個病症在少陽經。這個方子要加柴胡、人參各一錢。如果是嘔吐,要加半夏七分;如果是胸脅脹滿,要加枳殼、桔梗各一錢;如果是頭暈,要加川芎一錢;用生薑和大棗引導藥性。
如發熱、惡寒、咳嗽甚者,此病在手太陰經也。本方加麻黃(去根節)、杏仁各一錢,蔥白三根,姜引。水煎,食後服,以汗而解。
如惡寒無熱,腹中疼痛,吐瀉不渴,手足逆冷者,此病在足太陰脾經也。本方加人參、乾薑(炙)、白芍(酒炒)各一錢,薑棗引。水煎,熱服。
如惡寒倦臥、發熱、手足冷者,此病在足少陰腎經也。本方加獨活、熟地、細辛各一錢,生薑、大棗引,熱服。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發燒、怕冷、咳嗽嚴重的症狀,這就屬於手太陰經的病症。可以在原本的藥方裡加入麻黃(去根節)、杏仁各一錢,蔥白三根,用薑水煎服,飯後服用,以發汗的方式來緩解。
如果出現怕冷但沒有發燒、肚子痛、腹瀉但口不渴、手腳冰冷的症狀,這就屬於足太陰脾經的病症。可以在原本的藥方裡加入人參、乾薑(炙)、白芍(酒炒)各一錢,用薑棗水煎服,熱服。
如果出現怕冷、倦怠、發燒、手腳冰冷的症狀,這就屬於足少陰腎經的病症。可以在原本的藥方裡加入獨活、熟地、細辛各一錢,用生薑、大棗水煎服,熱服。
如惡寒、手足厥冷、唇口青,遍身痛如被杖,頭項頂痛者,此病在足厥陰經也。本方加歸身(酒洗)、吳茱萸(炒)、羌活、細辛各一錢,連須蔥白三根,姜引,熱服。
凡得傷寒,勿拘日數,但無惡寒,無頭痛,只發熱、口燥、咽乾而渴者,此病邪在裡。用黃龍湯為主,各隨所見之症加減治之。
柴胡,人參,甘草,黃芩(各一錢)
如發熱、口渴,小便不利者,此在手足太陽小腸膀胱腑病也。本方加白朮錢半,豬苓、澤瀉、赤茯、木通各一錢。
白話文:
如果出現怕冷、手腳冰冷、嘴唇发青,全身疼痛像是被棍子打了一样,头和脖子顶端疼痛,这说明病症在足厥阴经。可以用药方,加归身(用酒洗)、吴茱萸(炒)、羌活、细辛各一钱,连须葱白三根,生姜引,温热服用。
凡是得了伤寒,不要拘泥于病程天数,只要没有怕冷、头痛,只是发热、口干、咽喉干渴,说明病邪在里。要用黄龙汤为主,根据具体症状加减治疗。
柴胡、人参、甘草、黄芩(各一钱)
如果出现发热、口渴、小便不畅,这说明病症在手足太阳小肠膀胱腑。可以用药方,加白术一钱半,猪苓、泽泻、赤茯苓、木通各一钱。
如其發熱大渴者,病在手足陽明胃與大腸也。本方加知母一錢,石膏(捶碎)二錢,竹葉十五皮,粳米一撮,煎服。
如大熱、大渴、躁煩,大便不通者,此病在足陽明胃腑也。本方去人參,加枳實(炒)、大黃(煨)、芒硝各一錢半,姜引。水煎,溫服,以利為度。
如發熱,口乾而渴,心煩不得眠者,或乾嘔者,此病在足少陽膽腑也。本方加麥冬、天花粉、山梔仁、酸棗仁各一錢,竹茹一大團。煎,去渣,再煎一沸服。
白話文:
如果患者發燒且非常口渴,病症位於手足陽明經絡的胃和大腸。這個方子要加知母一錢,石膏(敲碎)二錢,竹葉十五片,粳米少許,煎煮服用。
如果患者出現高燒、極度口渴、煩躁不安,且大便不通暢,病症位於足陽明經絡的胃腑。這個方子要減去人參,加枳實(炒)、大黃(煨)、芒硝各一錢半,用生薑引藥。用清水煎煮,溫熱服用,以通便為度。
如果患者發燒,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或者乾嘔,病症位於足少陽經絡的膽腑。這個方子要加麥冬、天花粉、山梔仁、酸棗仁各一錢,竹茹一大團。煎煮,去掉藥渣,再煎煮一次沸騰後服用。
如發熱而渴,腹中痛,自利者,此病在足太陰脾經也。本方加白朮、白芍、阿膠(炒)、白茯各一錢,引薑棗三枚,食前服。
如發熱而渴,利下膿血,手足冷者,此病在足厥陰肝臟也。本方加歸身、白芍(酒炒)、白朮、白茯各一錢,烏梅一個,食前服。
凡傷寒瘥後,調理失宜,復發熱者,此勞復也。用黃龍湯加知母、麥冬各一錢,石膏(杵)二錢,淡竹葉十五皮,粳米一撮。煎服,以汗為度。
如因飲食失節,復發熱者,此食復也。四味紫蘇和胎飲加枳實(炒)、黃連(炒)、陳皮、神麯(炒),薑棗引。水煎,食遠服。更宜節省,免致內傷。
白話文:
如果發燒口渴,肚子痛,拉肚子,這是脾經病變。方子裡加白朮、白芍、阿膠(炒)、白茯苓各一錢,生薑、紅棗三枚,飯前服用。
如果發燒口渴,拉肚子带血,手腳冰冷,這是肝臟病變。方子裡加當歸、白芍(酒炒)、白朮、白茯苓各一錢,烏梅一個,飯前服用。
如果傷寒痊癒後,調養不當,又發燒,這是勞復。用黃龍湯加知母、麥冬各一錢,石膏(研磨)二錢,淡竹葉十五片,粳米少許。煎煮服用,直到出汗。
如果因為飲食不節,又發燒,這是食復。四味紫蘇和胎飲方加枳實(炒)、黃連(炒)、陳皮、神麴(炒),生薑紅棗引。水煎,飯後服用。更要節制飲食,以免造成內傷。
若天行時氣傳染者,只依上法,分六經表裡治之無失。或於初病之時,用敗毒散加和胎藥解之,亦是妙方。
人參,羌活,柴胡,前胡,白茯,甘草,川芎,桔梗,枳殼,黃芩,白朮,蘇葉,葛根,姜引,蔥白(三根)
水煎,熱服,蓋覆得汗而解。
凡病傷寒熱病不解,遍身發斑,赤如錦紋者,加味化斑湯主之。
人參,知母(各一錢),石膏(二錢),甘草,黃芩,梔子仁,生地(各一錢),淡竹葉(二十皮),豆豉(半合)
水煎,食遠服。
白話文:
如果遇到天行時氣傳染的病症,只要按照上面提到的方法,分六經表裡治療,就不會出错。或者在初期就用敗毒散加和胎藥来解毒,也是个妙方。
具体方剂:人参、羌活、柴胡、前胡、白茯苓、甘草、川芎、桔梗、枳壳、黄芩、白术、苏叶、葛根,用生姜引药,加入葱白三根,水煎服用,盖好被子出汗即可解毒。
如果患了伤寒热病,热退不了,全身出现斑点,像锦缎上的纹路一样发红,就用加味化斑汤来治疗。
具体方剂:人参、知母各一钱,石膏二钱,甘草、黄芩、梔子仁、生地各一钱,淡竹叶二十皮,豆豉半合,水煎服用,饭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