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萬氏女科》~ 卷之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0)

1. 產後小便不通或短少

問云:云者何?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產後氣虛,不能運化流通津液,故使小便不通,雖通而亦短少也。勿作淋秘,輕用滲利之藥,其氣益虛,病亦甚,宜加味四君子湯主之。

人參,白朮,白茯,炙草,麥冬,車前子(各一錢),桂心(五分),姜(三片)

水煎,食前服。

又有惡露不來,敗血停滯,閉塞水瀆,小便不通,其症小腹脹滿刺痛,乍寒乍熱,煩悶不安,加味五苓散主之。

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各一錢),桃仁,紅花(各二錢)

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小便不順或量少】

有人問:這是什麼情況呢?我回答說:膀胱是人體內管理水分的地方,身體的水分都儲存在這裡,當膀胱的功能正常,水分就能正常排出。然而,產後由於元氣大傷,膀胱無法正常運作,使水分無法有效轉換和排泄,因此會出現小便不順或即使能排尿,但量卻很少的情況。這並不是泌尿系統堵塞,不能輕易使用利尿藥物,否則可能讓元氣更虛弱,病情也會更嚴重。應該使用加味的四君子湯來調理。

藥方為:人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麥冬、車前子(各一錢),桂心(五分),生薑(三片)

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另一種情況是產後惡露未盡,導致瘀血停滯,阻塞了膀胱,使小便不順。這種情況會有小腹脹滿、刺痛,忽冷忽熱,心情煩躁不安等症狀,應使用加味的五苓散來治療。

藥方為:豬苓、澤瀉、白朮、茯苓、肉桂(各一錢),桃仁、紅花(各二錢)

用水煎煮服用。

2. 產後淋

問云:云者何?曰:此亦血去陰虛生內熱證也。蓋腎為至陰,主行水道,去血過多,真陰虧損,一水不足,二火更甚,故生內熱,小便成淋而澀痛也,加味導赤散主之。

生地,赤芍,木通(去皮),甘草梢,麥冬(去心),黃柏,知母,桂心(各一錢),燈心(四十七寸)

水煎,調益元散二錢服。

問:前言小便不通,後言淋閟,二證何別?曰:不通者屬氣虛不通,淋屬內熱澀痛,以此別之。

白話文:

有人問:產後淋是什麼情況?回答是:這也是因為生產後失血過多,導致陰虛而產生內熱的症狀。腎臟在人體中屬極度的陰性器官,負責水分的新陳代謝,若失血過多,則真正的陰液會有損耗,當陰液不足,內熱就會更嚴重,因此產生內熱,小便時會形成尿淋並且感到刺痛,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加味導赤散來治療。

藥方成分包括生地、赤芍、木通(去皮)、甘草梢、麥冬(去心)、黃柏、知母、桂心(各一錢)、燈心(四十七寸)。

用清水煎煮藥材,再加入兩錢的益元散一同服用。

又有人問:前面提到的小便不暢和後面提到的尿淋,這兩種症狀有何區別?回答是:小便不暢通常是由於氣虛所導致的無法排尿,而尿淋則是因為內熱導致小便時有刺痛感,兩者可由此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