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女科》~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產後腹痛
問云:云者何?曰:女人之血,未有胎時,則為經水,經水不來則病;產時則為惡露,惡露不來則病。故產婦中氣多虛,不能行血,血斯凝滯,或閉而不來,或來而不盡,敗血入腹,故為腹痛,乍作乍止,其痛如刺,手不可近,黑神散主之。蓋敗血隨其所止之處,無不成病。
或產後血虛,外受風冷之氣,內傷寒冷之物,以致腹痛者,得人按摩略止,或熱物熨之略止者是也。當歸建中湯主之。
歸身(酒洗),白芍(酒炒),桂心,炙草(各二錢),生薑(五片),大棗(三枚)
水煎,入飴湯三匙,攪勻,熱服。
或小腹痛者,臍下胞胎所繫之處,血之所聚也,產後血去不盡,即成痛症。其症無時刺痛,痛則有形,須臾痛止,又不見形。黑神散主之。
黑神散
熟地黃,蒲黃(炒),當歸,乾薑(煨),桂心,白芍藥,甘草(各四兩),黑豆(炒、去皮,半升)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好酒、童便各半盞,同煎服。
又有因產時寒氣客於子門,入於小腹,或坐臥不謹,使風冷之氣乘虛而入,此寒疝也,但不作脹,且無形影為異。金鈴子散主之。
川楝子(去核),小茴(炒),破骨脂,桂心,木香(汁,各一錢)
姜引,水煎,入木香汁,食前熱服。
白話文:
[產後腹痛]
有人問:什麼是產後腹痛?回答是:女性的血液,在未懷孕時,會形成月經,如果月經不來就會生病;在生產時,血液會成為產後的惡露,若惡露不來也會生病。因此產婦的體力多數偏虛弱,無法順利運行血液,導致血液凝結滯留,可能完全不出來,也可能出不乾淨,殘餘的血液進入腹部,就會造成腹痛,疼痛時作時停,感覺像是被針刺一樣,手一碰就痛,這種情況可用黑神散來治療。因為殘餘的血液停留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會生病。
有些產婦因為生產後血液虧虛,再加上受到外在風寒侵襲,或是吃了過於冰冷的食物,導致腹痛,這種情況,如果讓人按摩一下,或者用熱物敷一下,疼痛就會稍微緩解,這時應該使用當歸建中湯。
藥方成分包括:當歸身(用酒洗過)、白芍(用酒炒過)、桂心、炙甘草(各二錢),生薑(五片),大棗(三枚)。
用水煎煮,加入三匙飴糖,攪拌均勻,趁熱喝下。
還有一種情況是小腹痛,這是因為產後血液未排乾淨,聚集在肚臍下方,也就是子宮的位置,血液聚積成塊,導致疼痛。這種疼痛無定時發作,痛時可見形狀,疼痛消失後,又看不到形狀,這種情況同樣可用黑神散來治療。
黑神散的成分包括:熟地黃、蒲黃(炒過)、當歸、乾薑(煨過)、桂心、白芍藥、甘草(各四兩),黑豆(炒過、去皮,半升)。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酒和童子尿各半杯,一起煎煮服用。
另有一種情況,是因為生產時,寒氣進入子宮,進入小腹,或者坐臥姿勢不正確,讓風寒有機可乘,這種情況稱為寒疝,特徵是不會感到脹痛,且疼痛沒有固定形狀。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金鈴子散來治療。
金鈴子散的成分包括:川楝子(去核)、小茴(炒過)、破骨脂、桂心、木香(搾汁,各一錢)。
用薑作為輔料,用水煎煮,加入木香汁,飯前趁熱服用。
2. 產後兒枕痛
問云:云者何?曰:腹中有塊,上下時動,痛不可忍,此由產前聚血,產後氣虛,惡露未盡,新血與故血相搏而痛,俗謂之兒枕痛,即血瘕之類也。當歸玄胡索湯主之。
當歸(身尾酒洗),玄胡索(各一錢半),五靈脂,蒲黃(各一錢),赤芍,桂心(各七分),紅花(五分)
酒水各一盞,煎一盞,入童便一杯,同服。
又羊肉湯,通治上腹痛、小腹痛、兒枕痛之神方也,專治虛羸。
精羊肉(四兩),當歸(酒洗),川芎(各五錢),生薑(一兩),水(十盞)
煎三盞,分四服。
白話文:
【產後兒枕痛】
有人問:什麼是兒枕痛?回答是:腹部有塊狀物,時上時下地移動,疼痛到無法忍受。這是因為產前血液聚積,產後氣力虛弱,產後的廢血未完全排出,新血與舊血互相衝擊造成的疼痛,民間稱之為兒枕痛,屬於血瘤的一種。治療上,可使用「當歸玄胡索湯」。
所需藥材包括:當歸(根部和尾部用酒洗淨)、玄胡索(各1.5錢),五靈脂、蒲黃(各1錢),赤芍、桂心(各0.7錢),紅花(0.5錢)。用酒和水各一杯煎煮至剩一杯,再加入一杯孩童的尿液一同服用。
另一個食療方法是「羊肉湯」,這是一個能全面治療上腹痛、小腹痛、兒枕痛的妙方,特別適合虛弱的人。
所需材料包括:精選羊肉(4兩),當歸(用酒洗淨)、川芎(各5錢),生薑(1兩),水(10杯)。煎煮至剩3杯,分成四次服用。
3. 產後頭痛
問云:云者何?曰:人身之中,氣為陽,血為陰,陰陽和暢斯無病。蓋產後去血過多,陰氣已虧,陽氣失守。頭者諸陽之會,上湊於頭,故為頭痛。但補其陰血,則陽氣得從,而頭痛自止。芎歸湯主之。
川芎當歸(用酒洗,各五錢),蔥白(連須,五根),生薑(焙乾,五片)
水煎,食後服。
又有敗血停留子宮厥陰之位,其脈上貫頂巔,作頂巔痛者,黑神散主之。
白話文:
【產後頭痛】
有人問: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回答說:在人體中,氣是屬陽的,血是屬陰的,當陰陽平衡流暢時,身體就不會有疾病。產婦因為生產時失血過多,導致陰氣已經不足,陽氣也隨之失衡。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當陽氣過剩聚集在頭部,就會引起頭痛。只要補充陰血,讓陽氣得到平衡,那麼頭痛自然就會消失。這時可以使用芎歸湯來治療。
芎歸湯的主要成分包括川芎和當歸(兩者都需要用酒清洗,各五錢)、蔥白(連同蔥鬚,五根)和生薑(需要烘乾,五片)。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另外,如果產後殘留的舊血停留在子宮厥陰的位置,其脈絡向上穿過頭頂,導致頭頂疼痛,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黑神散來治療。
4. 產後發熱
問云:云者何?曰:產後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內熱。其症心胸煩滿,呼吸短氣,頭痛悶亂,晡時轉甚,與大病後虛煩相似,人參當歸散主之。
人參,歸身(酒洗),熟地,桂(去皮),白芍(酒炒,各一錢半),麥冬(去心,一錢),水(二盞)
先以粳米一合,淡竹葉十片,煎至一盞,去米葉,入藥並棗三枚,煎七分,溫服。熱甚加炒姜一錢。
產後大熱,必用乾薑,何也?曰:此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也,故以補陰藥大劑服之。且乾薑能入肺和肺氣,入肝引血藥生血。然不可獨用,必與補陰藥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惟天下至神,可以語此。
白話文:
【產後發燒】
有人問:產後為何會發燒?回答是:產婦產後失血過多,導致陰氣不足,陰虛就會產生內熱。具體的症狀包括心胸煩悶、呼吸困難、頭痛混亂,這些症狀在黃昏時分會更嚴重,這和大病初癒後的虛弱和煩躁類似,這種情況可用「人參當歸散」來治療。
所需藥材包括:人參、當歸(需用酒清洗)、熟地、肉桂(要去掉皮)、白芍(需用酒炒過,每種各一錢半)、麥門冬(去掉心,一錢)。用水兩碗煮藥。
先用一杯粳米和十片淡竹葉煮到剩一碗水,然後把米和竹葉撈出,加入藥材和三顆棗子,煮到剩七分水,趁溫熱服用。如果發燒嚴重,可再加一錢炒過的薑。
為什麼產後高燒必須使用乾薑呢?因為這不是普通的熱,而是因為陰虛產生的內熱,所以要大量服用滋陰的藥物。而且,乾薑能夠調和肺部的氣息,進入肝臟幫助生血,但不能單獨使用,一定要和滋陰的藥物一起用。這是自然界的奧妙,只有最靈敏的人才能理解這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