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萬氏女科》~ 附錄 (4)

回本書目錄

附錄 (4)

1. 又產後聖方

產後最宜服參,但貧者不易得,今酌定一方代之。

黃耆(八錢,蜜炙),白朮(三錢),歸身(三錢),茯苓(一錢),熟地(四錢),炙草(一錢),益母草(二錢),淮牛膝(一錢),炮姜(一錢)

如自汗、眼花、視小為大,是將脫也,宜服參附湯。

人參(一兩),附子(一錢或二錢、三錢)

參不可得,則前方黃耆可加至二兩,更加附子一錢。

臨產宜服獨參湯,參不可得,則前方去牛膝、炮姜,加滑石末二錢,產自易。此方屆月即可服。

白話文:

產後最適合服用人參來調理身體,但對於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來說,人參並非易得。因此,這裡提供一個替代的藥方。

藥方成分包括:蜜炙黃耆八錢、白朮三錢、當歸身三錢、茯苓一錢、熟地四錢、炙甘草一錢、益母草二錢、淮牛膝一錢、炮製薑一錢。

如果產後出現自汗、眼睛疲勞、視力模糊等症狀,這可能是身體虛弱的表現,應該服用人參附子湯。

人參附子湯的成分有:人參一兩、附子一錢到三錢不等。

若無法取得人參,可以在上述替代藥方中將黃耆的份量增加到二兩,再加入附子一錢。

在即將生產時,應服用單一味人參的獨參湯。如果無法取得人參,可以將替代藥方中的牛膝和炮薑去掉,加入滑石粉二錢,這樣會使生產過程更順利。這個替代藥方在預產期前就可以開始服用。

2. 治乳腫硬方

產後諸證悉屬虛,惟乳腫硬發熱,則暫宜疏滯,訂方如下:

漏蘆,瓜蔞,橘葉,甘草節(各一錢),青皮,通草(各八分),蒲公英,金銀花(各二錢)

二劑即產,不可多服。

白話文:

產後各種症狀大多屬於體虛,但如果是乳房腫脹硬化且伴隨發燒,則暫時應該疏肝理氣,以下為訂定的處方:

漏蘆、瓜蔞、橘葉、甘草節(每種各約3克),青皮、通草(每種約2.4克),蒲公英、金銀花(每種各約6克)

服用兩劑就可見效,但是不可以過量服用。

3. 小兒開口良方

穿山甲(一片),防風(二錢),甘草(五分)

煎汁極濃,磨穿山甲二三匙,開口,余搽乳頭上。二日後小兒大便出黑屎為驗,可免終身一切驚風。屢試屢驗。小兒開口,最忌金黑黃連,切不可用。

白話文:

【小兒開口良方的現代解譯】

所需材料:穿山甲(一小片),防風(約6克),甘草(約1.5克)。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煎煮成濃稠的汁液,然後再研磨穿山甲成粉末約二至三茶匙。在新生兒剛出生時,先讓其吮吸一些此濃汁幫助開口,剩下的藥汁塗抹在母親的乳頭上。若兩天後,新生兒的大便呈現黑色,即表示此方已見效,預示孩子未來可以避免各種因風邪引起的驚厥病症。這個配方經過多次實踐,證明是有效的。但需特別注意的是,新生兒開口時,絕對不能使用金黑黃連,這是必須嚴格避免的。

4. 小兒免麻痘方

俟小兒臍帶落下,以新瓦二片,上下各一片,將臍帶挾在中間,焙成炭,存性,務宜勤視,總以煙盡為度。取出用碗覆地上,去火氣,一時取起。戥稱,如臍炭重一分,外用辰砂五釐,同臍炭放乳缽內研成細末,另用當歸一錢,防風一錢,煎流水二三匙,調前末,與小兒服盡為度。三日後小兒通身發出沸瘡樣,脫去皮膚,即驗。終身可免麻痘,縱出亦必稀。

白話文:

這段古文的意思是:「在嬰兒的臍帶自然脫落之後,準備兩片新的瓦片,將臍帶夾在兩片瓦之間,然後把瓦片燒成炭,但要保持臍帶的特性不完全燒毀,必須時常查看,直到瓦片上的煙完全散盡。取出後,將它們用碗蓋在地上,以去除火氣,約一小時後再拿起。用秤稱量,如果臍帶炭的重量是一分,那麼需要添加辰砂五釐,將它們和臍帶炭一同放在研缽中研磨成細粉。另外,使用當歸一錢,防風一錢,煎煮清水二至三匙,將煎好的水和先前研好的粉末混合,給嬰兒服用完畢。三天後,嬰兒全身會出現像是沸瘡的疹子,隨後脫去皮膚,這就是見效的徵兆。這樣做,嬰兒終生可以避免麻疹和天花,即使不幸感染,症狀也會非常輕微。」 請注意,以上只是對古文中醫方的現代化翻譯,並不代表此方法有科學根據或安全有效。在實際操作中,應遵循現代醫學指導。

5. 又稀痘神驗方

大麻子(去殼取肉揀肥白者,三十六粒),硃砂(一錢,另研極細末,須選紅劈砂為妙),真麝香(五釐)

上將硃砂、麝香二味,共為細末,然後入大麻三味,共研一處,極細成膏子。於五月五日午時,搽小兒頭頂上、前心窩、後背心、兩手心、兩足心、兩胯灣、並兩脅窩、兩腿灣,共一十三處。俱要搽到,勿使藥有餘剩,如錢大,搽後不可洗動,待其自落。本年搽過一次,出痘數粒;次年端午節午時再搽一次,出痘一、二粒;再次年端陽午時,又搽一次,痘永不出。如未過一周小兒,於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亦依前法搽之,更妙。

傳方之家,已十六代不出痘,有益無損,誠寶赤之靈丹也,宜留心預備之。

白話文:

[再稀痘神奇驗方]

材料:大麻子(去殼取仁,選用肥白的,36粒)、硃砂(1錢,單獨研磨至極細,選用紅色質量最佳)、真麝香(5釐)。

做法:首先將硃砂和麝香兩種材料,一起研磨成極細粉末,之後加入去殼的大麻子,一同混合研磨至極細,成為膏狀。

於農曆五月五日的午時,將此膏塗抹在兒童的頭頂、胸口、背部、雙手掌心、雙腳掌心、兩側腹股溝、兩側腋下、以及兩側膝蓋後方,共十三個部位。每一處都需塗抹到,並且確保藥膏完全被吸收,用量約為一枚硬幣大小。塗抹後不需清洗,讓其自然脫落。

第一年塗抹後,長痘數量會減少;第二年端午節的午時再塗抹一次,長痘可能僅有一兩顆;第三年端午節午時,再次塗抹,痘疹將不再出現。對於未滿一週歲的嬰兒,可以在農曆七月初七或九月初九,依照同樣的方法塗抹,效果更佳。

此方傳承了十六代,家中孩童皆未出痘,對人體無害且有益,實在是保嬰護童的靈丹妙藥,值得提前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