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氣化毒湯

承氣化毒湯

CHENG QI HUA D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7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大腸經 18%
脾經 18%
心經 13%
肝經 9%
肺經 4%
心包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承氣化毒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解毒消腫:枳實味苦性寒,能瀉熱通便,並能解毒消腫。承氣化毒湯主治熱毒壅盛,腸胃閉塞,腹痛便祕等症,枳實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毒素排出,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2. 理氣行滯,消散瘀血:枳實具理氣行滯之效,能疏通氣機,消散瘀血。熱毒壅盛,常伴隨氣機阻滯,導致腹痛難忍,枳實能化解瘀血,解除疼痛,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承氣化毒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化痰,解毒消腫: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消積、解毒消腫之效。對於濕熱蘊結、痰濁壅肺、毒邪內陷所致的症狀,厚朴能起到化解痰濕、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消除毒素,緩解病情。
  2. 配合大黃,通腑泄熱: 承氣化毒湯以大黃為君藥,瀉熱通腑。厚朴的加入,可以與大黃相輔相成,一方面幫助大黃瀉熱通便,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大黃過於燥烈,避免傷津耗氣。

承氣化毒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之功效。承氣化毒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積滯、腹痛便祕等症狀,大黃可以瀉去腸道積熱,解除毒素,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2. 通腑排毒: 大黃具有通便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將積滯的毒素排出體外。承氣化毒湯中加入大黃,可以幫助藥物更快速地到達病竈,並將毒素排出,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承氣化毒湯中加入檳榔,是利用其破氣消積的功效,來治療熱毒壅滯、氣機阻滯的病症。

檳榔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殺蟲的功效。在承氣化毒湯中,檳榔與大黃、芒硝等瀉熱藥相配,可加速熱毒的排出,並解除腸胃的阻塞,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同時,檳榔的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因熱毒壅滯而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

承氣化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承氣化毒湯為峻下逐瘀之劑,藥性偏燥烈,甘草性甘平,可緩解藥物的燥烈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之效,可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作用。

因此,甘草在承氣化毒湯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承氣化毒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解讀

此方主治「痘瘡(天花)病程中,出現狂妄躁動、手足本應發熱卻反見冰冷」的症候,屬「陽極似陰」之「陽厥」。此為熱毒熾盛於內,陽氣鬱閉不能外達,表面顯現假寒(手足冷),實則內熱亢盛(狂妄發躁)。中醫稱此為「真熱假寒」證,需用瀉下通腑法透泄內熱,使陽氣得以舒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組成解析

    • 大黃(酒炒):瀉熱通便、解毒逐瘀,酒炒緩其峻烈之性,兼引藥上行。
    • 枳實、厚朴(薑炒):行氣破滯,解除氣機壅塞,助大黃推盪熱結。厚朴薑炒兼顧和胃,減輕苦寒傷中。
    • 檳榔:下氣通腑,消積導滯,協同大黃增強瀉下之力。
    • 甘草:緩和諸藥峻烈之性,調和藥性,兼護胃氣。
  2. 配伍邏輯
    此方以《傷寒論》「承氣湯」思路為基礎,針對痘瘡熱毒內結、氣機閉阻之證:

    • 大黃+枳實+厚朴:承襲「小承氣湯」架構,瀉熱通腑,開達氣機鬱閉。
    • 加檳榔:強化降氣通滯,針對痘毒夾雜腸腑積滯。
    • 甘草調和:因痘瘡多見正虛邪實,故佐以甘草緩峻保胃。
  3. 治療原理

    • 瀉熱以解厥:通過通腑瀉下,使內蘊熱毒從腸道外泄,解除陽氣鬱遏,手足厥冷自復。
    • 解毒以安神:熱毒上攻心神致狂妄躁動,大黃、檳榔解毒下行,熱去則神安。
    • 行氣以透邪:痘瘡氣滯易致毒邪難透,枳朴檳榔疏通三焦氣機,助邪外達。

三、綜論

此方體現「通因通用」思維,以瀉法治厥,符合《內經》「熱因熱用」的反治法。其關鍵在辨識「真熱假寒」本質,通過瀉下開鬱,使陽氣外達,熱退厥回。現代可延伸用於熱性疾病見高熱、譫妄、便秘而四肢厥冷者,但仍需嚴格辨證。

傳統服藥法


枳實、厚朴(薑炒)、大黃(酒炒)、檳榔、甘草。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承氣化毒湯有瀉下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承氣化毒湯, 出處:《萬氏家妙方》卷六。 組成:枳實、厚朴(薑炒)、大黃(酒炒)、檳榔、甘草。 主治:痘瘡,狂妄發躁,手足宜熱而反冷,陽極似陰,謂之陽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