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枳實大黃湯中的「枳實」乃因其「破積導滯」之功效。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消積,瀉熱通便之效。
方中以大黃瀉下攻積,枳實則助其行氣消滯,使積滯得以降解,同時還能緩解大黃瀉下之燥性,避免傷陰。兩者相配,可更有效地治療積滯便祕,腹痛腹脹等症。
枳實大黃湯方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瀉下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方中枳實燥濕化痰,與大黃合用,能瀉熱通便,並消除積滯,緩解便祕。
- 清熱解毒: 大黃還有清熱解毒之功,可用於熱毒壅盛、便祕腹痛等症。方中與枳實等藥物配伍,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炎症。
總而言之,大黃在枳實大黃湯中,既能瀉下通便,又能清熱解毒,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
在中藥方劑「枳實大黃湯」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利用檳榔的驅蟲健胃、消食作用。檳榔能夠驅蟲健胃、消食,對於治療腸道寄生蟲、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腸胃功能紊亂導致的腹脹、便秘等症狀。
枳實大黃湯中包含厚朴,主要是為了 增強瀉下通便、行氣消積之效。
- 厚朴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
- 與枳實、大黃等藥材搭配,可加強瀉下通便的效果,尤其是對於濕熱阻滯腸胃、腹痛便祕等症狀,厚朴的加入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宿便。
- 此外,厚朴的行氣消積作用,能夠解除腸胃脹滿、腹痛等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枳實大黃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枳實大黃湯以瀉下為主,但同時也伴有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症狀,木香可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等症狀。
二、 調和藥性: 枳實大黃湯中以枳實、大黃為主,寒涼瀉下之性較強。木香性溫,可緩解枳實大黃湯的寒性,防止其過於傷陽氣,使藥力更加溫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枳實大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枳實、大黃皆屬寒性藥物,甘草性平,能調和其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猛,減輕對胃腸的刺激。
- 緩解毒性: 枳實、大黃具有一定的毒性,甘草能解其毒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避免副作用。
此外,甘草還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輔助枳實、大黃瀉下通便,改善腸道功能。因此,甘草在枳實大黃湯中起到重要的調和、緩解和輔助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枳實大黃湯的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食積痛,并積熱痛,大便不通者」,乃針對飲食停滯化熱、氣機壅塞所致之實證腹痛。其病機關鍵在於:
- 食積內阻:因暴食或宿食不消,積滯中焦,氣機不通,故見脘腹脹痛。
- 積熱內結:食鬱久則化熱,熱邪與積滯搏結,加重腑氣不通,甚則大便秘結。
- 氣滯為標:積滯與熱邪阻滯,進一步影響氣血運行,形成「不通則痛」之病理循環。
此方通過瀉下通腑、行氣導滯,達到「通因通用」之效,尤適於實證、熱證明顯之腹痛便秘。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枳實、大黃
- 枳實(苦辛微寒):破氣消積,直入脾胃大腸,擅解「氣結」。其性沉降,能導滯下行,解除因食積導致之氣機痞塞。
- 大黃(苦寒):瀉熱通便,蕩滌腸胃積滯。與枳實相配,一氣一血,一導一瀉,共除積熱壅滯,為「通下」之主軸。
2. 臣藥:檳榔、厚朴
- 檳榔(辛苦溫):下氣破滯,消穀逐水,助枳實加強行氣導滯之力,尤善消磨頑固食積。
- 厚朴(苦辛溫):燥濕除滿,行氣寬中,協同檳榔降逆氣、除脹滿,針對「脹痛」症狀。
3. 佐使藥:木香、甘草
- 木香(辛苦溫,另研):醒脾調氣,芳香走竄,能散滯氣而止痛,另研使用保留其辛散之性,增強行氣效果。
- 甘草(甘平):緩和諸藥峻烈之性,調和藥性,免傷胃氣,兼佐治之用。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行氣與攻下並重:
- 方中枳實、厚朴、木香側重行氣破滯,解決「氣滯」;大黃、檳榔側重瀉下通便,解決「積熱」。
- 體現「六腑以通為用」原則,氣行則積消,積去則熱瀉。
協同增效:
- 如《醫方集解》所言:「積滯去而脾胃安」,大黃瀉下需氣機通暢為輔,枳實、厚朴等正助其通導之力;反之,積滯得瀉,氣滯亦隨之緩解。
層次分明:
- 先以行氣藥開鬱結,再以瀉下藥除實邪,佐以甘草護正,形成「破→通→調」的治療節奏。
適用證侯推衍:除原文所述之食積便秘痛,凡見「脘腹脹滿拒按、噯腐吞酸、舌苔厚膩、脈滑實」等實證表現,皆可辨證施用。
傳統服藥法
枳實2錢,大黃2錢,檳榔2錢,厚朴2錢,木香5分(另研),甘草3分。
上銼1劑。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瀉下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枳實大黃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枳實2錢,大黃2錢,檳榔2錢,厚朴2錢,木香5分(另研),甘草3分。 主治:食積痛,並積熱痛,大便不通者。
枳實大黃湯,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赤芍1錢,青皮1錢,枳實1錢,桃仁(去皮尖)1錢,金銀花1錢,槐花1錢,黃芩(酒炒)1錢,大麻仁1錢,連翹1錢,大黃3錢。 主治:痧毒結於大腸。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