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萬病無憂散

經驗萬病無憂散

JING YAN WAN BING WU YO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脾經 14%
大腸經 14%
肺經 13%
肝經 12%
心經 6%
小腸經 6%
膀胱經 4%
三焦經 3%
腎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1%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經驗萬病無憂散」方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積導滯:檳榔味辛性溫,能消食積、化痰涎,對於脾胃濕熱、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2. 驅蟲殺蟲:檳榔有較強的驅蟲作用,可用於治療蛔蟲、絛蟲等寄生蟲感染。

然而,檳榔並非人人皆宜,需謹慎使用。其性燥烈,易耗傷津液,並可能引起口腔黏膜損傷、胃腸刺激等副作用。因此,使用檳榔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服用。

經驗萬病無憂散中包含雷丸,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1. 驅蟲功效顯著:雷丸性味苦寒,善於驅除體內寄生蟲,特別是蛔蟲、蟯蟲等。在方劑中,雷丸能有效清除蟲患,緩解因蟲積所致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2. 消積化滯作用:雷丸不僅能驅蟲,還具有一定的消積化滯作用,能幫助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等症狀的改善,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

因此,經驗萬病無憂散中使用雷丸,主要針對蟲積、食積等症狀,起到驅蟲消積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經驗萬病無憂散」方劑中包含貫眾,主要基於其驅蟲之效。貫眾性苦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殺蟲止癢、清熱解毒之功效。其能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絛蟲等,從而達到消滅病源、解除病患的效果。此外,貫眾亦可清熱解毒,對於因寄生蟲感染而引起的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在「經驗萬病無憂散」方劑中,加入貫眾,可驅蟲消患、清熱解毒,為治療多種病症提供幫助。

「經驗萬病無憂散」方中使用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 大腹皮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健脾化濕之功效。方中若有脾胃氣滯、食積停滯等症狀,大腹皮可幫助疏通氣機,促進消化,緩解積滯。
  2. 利水消腫: 大腹皮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治療水腫、腹脹等症狀。若方中涉及水濕停滯,大腹皮可幫助利水滲濕,消腫止痛。

總而言之,大腹皮在「經驗萬病無憂散」中起到行氣消積、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緩解水濕停滯等病症。

經驗萬病無憂散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破瘀散結:三稜性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瘀散結之效。方劑中若有血瘀、氣滯等病症,三稜可有效改善血流通暢,解除瘀阻,使氣血運行通達。
  2. 消積化痰:三稜還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若方劑中涉及積食、痰濕等病症,三稜可幫助消積化痰,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進而達到治病目的。

經驗萬病無憂散中包含莪朮,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性溫,能行氣活血,散瘀止痛,對於各種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症狀,如胃脘脹痛、腹痛、跌打損傷等,都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2. 消積化瘀: 莪朮具備一定的消食化積功效,能促進消化,緩解食積脹滿,同時也能化瘀散結,對於積滯日久、瘀血阻滯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療效。

「經驗萬病無憂散」方劑中包含「鶴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鶴蝨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等症,尤其對於化膿性感染有較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通經絡: 鶴蝨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能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對於瘀血阻滯導致的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鶴蝨在「經驗萬病無憂散」中,主要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有助於治療各種熱毒、瘀血、疼痛等病症。

「經驗萬病無憂散」方劑中包含木香,乃因其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能有效改善多種病症。

首先,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其次,木香具有燥濕止瀉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泄瀉腹痛等。此外,木香還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木香在「經驗萬病無憂散」方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多方面的藥理作用使其成為治療多種疾病的有效藥材。

經驗萬病無憂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性烈或毒性較大的藥材,甘草可以緩解其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多方面的藥用價值,如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等。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經驗萬病無憂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若方劑中包含熱證,如發熱、便祕等,則可藉由大黃瀉熱通便,改善症狀。
  2. 消積導滯: 大黃還具有消積導滯、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積食、腹脹、瘀血阻滯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經驗萬病無憂散中加入大黃,是為了針對熱證、積食、瘀血等病症,達到瀉熱通便、消積導滯的效果,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經驗萬病無憂散」中包含「粉霜」一味,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粉霜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疔瘡、癰腫、丹毒、吐血、衄血等。
  2. 收斂生肌: 粉霜亦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潰瘍、創傷、燒傷等,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經驗萬病無憂散」中加入粉霜,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和收斂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

經驗萬病無憂散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之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大腸經,能清熱瀉火、逐水消腫,對於熱結便祕、水腫腹脹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其峻下之力可迅速排出腸道積熱,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促進排泄。然而,牽牛子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且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經驗萬病無憂散」主治範圍極廣,涵蓋多種內科、婦科及風濕氣血病症,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 氣滯血瘀與癥瘕積聚

    • 「沉重氣塊」「血蠱」「癥瘕血塊」:指氣血瘀滯形成的腫塊或臟腑積聚,與肝鬱氣滯、血行不暢相關。
    • 「京三稜、蓬莪朮」破血行氣,「大黃、牽牛」攻下逐瘀,共奏消積化癥之效。
  2. 水濕停聚與水腫鼓脹

    • 「水腫」「氣鼓」「腳氣」:因水濕內停或氣機不暢導致的水腫、腹脹。
    • 「大腹皮、檳榔」行氣利水,「牽牛、粉霜」逐水消腫,雷丸殺蟲以祛濕濁。
  3. 腸胃氣逆與宿食積滯

    • 「下膈氣翻胃吐食」「胃脹」:脾胃氣機升降失常,食積或痰阻所致。
    • 「木香」行氣止痛,「大黃、牽牛」通腑瀉下,推陳致新。
  4. 風濕疼痛與氣血失調

    • 「三十六種風,二十四般氣」:泛指風邪與氣機失調引起的痹痛、麻木等症。
    • 「貫眾、鶴蝨」祛風殺蟲,「甘草」調和諸藥,緩和攻邪之峻烈。
  5. 出血與熱毒證

    • 「吐血鼻衄」「腸風下血」:血熱妄行或濕熱下注所致,方中「大黃」涼血止血,「貫眾」清熱解毒。
  6. 婦科病症

    • 「赤白帶下」:濕熱下注或脾虛濕盛,「癥瘕血塊」:氣滯血瘀,以破血藥攻積。

總結:此方以「通瀉攻逐」為核心,主治氣、血、水、蟲、食等鬱滯形成的實證,尤擅長「標實之急症」,但需注意其峻烈之性。


二、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邏輯

  1. 行氣破滯

    • 檳榔、大腹皮:行氣寬中,消脹利水,針對氣滯水停。
    • 木香:理氣止痛,助脾胃氣機升降。
    • 京三稜、蓬莪朮:破血行氣,消散癥瘕積聚。
  2. 瀉下逐瘀

    • 大黃:瀉熱通腸,涼血逐瘀,主治宿食、瘀血、濕熱。
    • 牽牛子(頭末):瀉水通便,消腫殺蟲,與大黃協力攻下。
    • 粉霜(輕粉):峻下逐水,殺蟲解毒,但毒性較強。
  3. 殺蟲祛濕

    • 雷丸、貫眾、鶴蝨:殺蟲消積,針對寄生蟲或濕熱蟲毒。
  4. 緩和護正

    • 甘草:緩和諸藥峻烈之性,兼調藥性。

(二)治療原理

  1. 「通因通用」:透過瀉下、行氣、破血,使宿便、瘀血、水濕等病理產物從二便排出。
  2. 「攻邪為主」:適用於體實邪盛者,五更時分(陽氣初升)服藥,順應人體代謝規律以增強瀉下之效。
  3. 「蟲濕並治」:結合殺蟲藥與逐水藥,針對古代常見的寄生蟲病與濕濁內蘊。

結論:此方為「峻下攻積」之劑,透過行氣、破血、瀉下、殺蟲等合力,針對複雜的實證、積滯病機,但須辨證準確,非虛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檳榔2兩,雷丸2兩,貫眾2兩,大腹皮2兩,京三稜2錢,蓬莪朮2錢,鶴蝨2錢,木香2錢,甘草4兩,大黃10兩(炒),粉霜2錢,牽牛(頭末)1兩半(生者)。
上為細末。
每服5錢,五更初,雞不叫,人不知,井華水調下,天明時取下,其病自出,惡物自下,然後補之。
忌生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破積、消腫散結、通利大腸、潤腸通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本方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咳血噯氣膀胱炎肺氣腫咳嗽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陰道炎腳氣病白帶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相同名稱方劑


經驗萬病無憂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六引《醫學切問》。 組成:檳榔2兩,雷丸2兩,貫眾2兩,大腹皮2兩,京三棱2錢,蓬莪朮2錢,鶴虱2錢,木香2錢,甘草4兩,大黃10兩(炒),粉霜2錢,牽牛(頭末)1兩半(生者)。 主治:沉重氣塊,水腫、血蠱、氣鼓,小腸膀胱偏墜,奔豚氣,胃脹,腳氣,下膈氣翻胃吐食,心氣疼痛,肺脹咳嗽,吐血鼻衄,腸風下血,五淋腰疼,三十六種風,二十四般氣;婦人赤白帶下,癥瘕血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