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經驗萬病無憂散

JING YAN WAN BING WU YOU SAN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胃經 20%
大腸經 15%
肺經 13%
脾經 12%
肝經 9%
心經 7%
小腸經 7%
膀胱經 4%
腎經 3%
三焦經 3%
心包經 2%
膽經 0%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沉重氣塊,水腫、血蠱、氣鼓,小腸膀胱偏墜,奔豚氣,胃脹,腳氣,下膈氣翻胃吐食,心氣疼痛,肺脹咳嗽,吐血鼻衄,腸風下血,五淋腰疼,三十六種風,二十四般氣;婦人赤白帶下,癥瘕血塊。

傳統服藥法

檳榔2兩,雷丸2兩,貫眾2兩,大腹皮2兩,京三稜2錢,蓬莪朮2錢,鶴蝨2錢,木香2錢,甘草4兩,大黃10兩(炒),粉霜2錢,牽牛(頭末)1兩半(生者)。
上為細末。
每服5錢,五更初,雞不叫,人不知,井華水調下,天明時取下,其病自出,惡物自下,然後補之。
忌生冷。

方劑組成解釋

檳榔性味苦、辛、溫。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雷丸性苦,寒,有小毒《本經》:"味苦,寒"《別錄》:"鹹,微寒,有小毒《綱目》:"甘微苦,平"《醫林纂要》:"苦酸鹹,寒"。主要功效消積,殺蟲。治蟲積腹痛,疳疾,風癇。《本經》:"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兒百病。"《別錄》:"逐邪氣,惡風汗出,除皮中熱、結積,白蟲、寸白自出不止。"《藥性論》:"能逐風,主癲癇狂走,殺蛔蟲。"《玉楸藥解》:"清熱疏肝,殺寸白蟲,軀風除癇,止小兒汗。"《陝西中藥志》:"消積殺蟲,清熱解毒。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胃中熱,對縧蟲病療效較顯著。"

貫眾性苦、澀、微寒、有小毒。主治殺蛔、絳、蟯蟲、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風熱感冒。溫熱斑疹、吐血、衄血、腸風便血、血痢、血崩、帶下、瘡瘍、尿血、月經過多、刀傷出血、蛔蟲、饒蟲、絳蟲病、人工流產、產後出血。

大腹皮性味辛、性微溫。主治下氣寬中、行水消腫。用於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三稜性苦辛、主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症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

莪朮性味辛、苦、溫。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於症瘕瘤痞塊、瘀血經閉痛經、食積脹痛、早期宮頸癌、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跌打損傷

鶴蝨性味苦,辛,平,小毒。主要功效殺蟲消積。主蛔蟲病;曉蟲病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大黃性苦寒、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

粉霜性辛,溫,有毒。主要功效利水;通便;攻毒;蝕惡肉;殺蟲。主牙痛;梅毒惡瘡;水腫;臌脹;大小便閉;腋下狐臭

牽牛子性苦、寒有毒。主治利水通便、祛痰逐飲、消積殺蟲。主水腫、腹水、腳氣、痰壅喘咳、大便秘結、食滯蟲積、腰痛、陰囊腫脹、癰疽腫毒、痔漏便毒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噯氣膀胱炎肺氣腫咳嗽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陰道炎腳氣病白帶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相同名稱方劑

經驗萬病無憂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六引《醫學切問》。 組成:檳榔2兩,雷丸2兩,貫眾2兩,大腹皮2兩,京三棱2錢,蓬莪朮2錢,鶴虱2錢,木香2錢,甘草4兩,大黃10兩(炒),粉霜2錢,牽牛(頭末)1兩半(生者)。 主治:沉重氣塊,水腫、血蠱、氣鼓,小腸膀胱偏墜,奔豚氣,胃脹,腳氣,下膈氣翻胃吐食,心氣疼痛,肺脹咳嗽,吐血鼻衄,腸風下血,五淋腰疼,三十六種風,二十四般氣;婦人赤白帶下,癥瘕血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紅衣大炮

相似度 63%

追蟲至寶丹

相似度 60%

追蟲取積散

相似度 60%

琥珀萬安丸

相似度 60%

木香三棱散

相似度 60%

取蟲積丸

相似度 60%

秘傳賽寶丹

相似度 60%

秦椒剪紅丸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