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蟲積丸

取蟲積丸

QU CHONG J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胃經 15%
脾經 15%
大腸經 12%
肺經 12%
心經 7%
小腸經 5%
三焦經 4%
腎經 4%
心包經 2%
膀胱經 2%
膽經 2%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取蟲積丸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作用:檳榔性溫,味辛、苦,有殺蟲止癢之效。其含有的檳榔鹼等物質,能麻痺寄生蟲的神經系統,使其失去活性,達到驅蟲的目的。
  2. 消積化滯:檳榔還具有消食積、化痰涎、利水的作用。對於因蟲積導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檳榔能有效改善。

因此,取蟲積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利用其驅蟲消積的特性,以達到治療蟲積病症的目的。

取蟲積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驅蟲的功效。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其主要成分為牽牛子苷,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能有效清除腸道積滯,有助於驅除蟲積。同時,牽牛子也具有殺蟲的功效,能直接作用於腸道內的寄生蟲,使其失去活性,達到驅蟲的目的。

因此,在取蟲積丸的組成中加入牽牛子,能夠雙管齊下,既能清除腸道積滯,又能驅除寄生蟲,達到治療蟲積的功效。

取蟲積丸中含有雷丸,主要原因在於雷丸具有以下功效:

  1. 殺蟲: 雷丸性寒,味苦,具有驅除腸道寄生蟲的作用,對於蛔蟲、蟯蟲、鉤蟲等蟲積病症有較好的療效。
  2. 消積: 雷丸能夠促進消化,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於食積、脘腹脹滿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取蟲積丸中加入雷丸,可以達到驅蟲消積,治療蟲積病症的效果。

取蟲積丸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破氣消積:三稜性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氣消積、行血止痛之功效。蟲積多因飲食不節,脾胃積滯所致,三稜能破除氣滯,消散積聚,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驅除蟲積。
  2. 活血化瘀:三稜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蟲積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因此,三稜在取蟲積丸中起到破氣消積、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治療蟲積的重要藥物。

取蟲積丸中加入蓬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蓬莪朮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功效。蟲積多因飲食不節,積滯於腸胃,而蓬莪朮可以幫助消解積滯,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2. 驅蟲止癢:蓬莪朮還具有驅蟲止癢的作用。對於因蟲積而引起的皮膚瘙癢,蓬莪朮可以起到驅蟲止癢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瘙癢症狀。

取蟲積丸中加入苦楝皮,主要是利用其驅蟲消積的功效。

苦楝皮性寒,味苦,具有殺蟲止癢清熱燥濕消積等作用。其有效成分可以殺死腸道寄生蟲,例如蛔蟲、蟯蟲等,同時也能促進消化,改善積食、腹脹等症狀。

因此,苦楝皮在取蟲積丸中,有助於驅除腸道寄生蟲,並改善消化功能,達到消積止瀉的效果。

取蟲積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是為了其瀉下攻積的功效。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

其瀉下作用主要源於其所含蒽醌類化合物,可刺激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對於積滯於腸胃的蟲積,具有很好的清除作用。此外,大黃還可清熱解毒,對於因蟲積導致的發熱、腹痛等症狀,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取蟲積丸方劑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木香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食健胃的功效。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消、腹痛腹脹等症狀,木香可以起到疏肝理氣、消食化滯的作用,有助於排除積滯,恢復脾胃功能。
  2. 降逆止嘔:木香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抑制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本的效果。

總之,木香在取蟲積丸方劑中,發揮了消積化滯、降逆止嘔的作用,為治療兒童積滯症提供重要幫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取蟲積丸主治「諸蟲」,即泛指人體內各種寄生蟲感染(如蛔蟲、絛蟲、蟯蟲等)。古代醫家認為蟲積多因飲食不潔、脾胃濕熱內生,致使蟲體寄生於腸道,臨床可見腹痛、面黃肌瘦、嘔吐涎沫、肛癢等症。此方以「驅蟲下行」為核心,通過攻逐瀉下之力,使蟲體排出體外,故云「下蟲,白粥補,大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驅殺蟲體為主

  • 檳榔、雷丸、苦楝皮
    此三藥為傳統驅蟲要藥。檳榔能麻痺蟲體,尤擅殺絛蟲、蛔蟲;雷丸含蛋白酶,可分解蟲體;苦楝皮苦寒有毒,直接殺蛔蟲、蟯蟲。三藥協同,覆蓋各類腸道寄生蟲。
  • 牽牛子、皂角
    牽牛子瀉下逐水,皂角辛烈竄透,二者搭配可刺激腸道蠕動,促使被麻痺或殺死的蟲體隨糞便排出,避免蟲體滯留體內腐敗致病。

2. 破氣消積為輔

  • 三稜、蓬朮(莪朮)、木香
    蟲積常伴氣滯血瘀,三稜、莪朮醋製後破血行氣,化解蟲阻所致的氣血瘀結;木香理氣止痛,緩解蟲動引起的腹絞痛。此組藥針對蟲積引發的「標症」(如腹脹、疼痛)。

3. 通腑瀉熱為佐

  • 大黃
    大黃苦寒瀉下,既能助牽牛子、皂角通便排蟲,又能清泄腸胃濕熱,斷絕蟲體滋生環境。古人認為「蟲得濕熱而生」,大黃通過瀉熱減少復發可能。

4. 劑型與服法設計

  • 皂角膏糊丸
    皂角不僅作瀉藥,其黏膏製丸可緩釋藥效,避免過猛傷正;丸如「香黍大」便於控制劑量。
  • 四更時服
    選擇夜半至凌晨(四更)服藥,因蟲體此時活動活躍,藥力易與蟲體接觸,增強殺蟲效果。
  • 冷茶清送服
    冷茶清助藥下行,避免溫熱激惹蟲體;後以白粥調補,既護胃氣,又防瀉後虛弱。

綜合功效推論

此方以「殺蟲—攻逐—調氣—瀉熱」為邏輯鏈條,先以專藥殺蟲,再借瀉下藥掃蕩蟲體,輔以行氣活血改善兼症,最終通腑祛濕以絕後患。全方藥力峻猛而配伍有序,故稱「大效」,適用於體實蟲積者,虛弱患者恐需調整。

傳統服藥法


檳榔半斤 牽牛半斤 雷丸1兩 半三稜2兩 蓬朮2兩(另銼,同醋煮) 苦楝皮1兩 大黃4兩 皂角半斤(隨意加 木香)
上為末,煎皂角膏子打面糊為丸,如香黍大。
四更時分服2錢,冷茶清送下。小兒1錢。下蟲,白粥補,大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苦燥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取蟲積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九。 組成:檳榔半斤,牽牛半斤,雷丸1兩半,三棱2兩,蓬朮2兩(另銼,同醋煮),苦楝皮1兩,大黃4兩,皂角半斤(随意加木香)。 主治:諸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