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镞散

JIN Z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五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5%
胃經 15%
大腸經 12%
肺經 10%
心經 10%
腎經 7%
膽經 5%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膀胱經 0%
脾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金鏃散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除濕,止痛消腫: 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消腫之功效。金鏃散作為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的方劑,白附子可有效祛除痺痛,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腫脹。

2. 溫陽散寒,扶正祛邪: 白附子兼具溫陽散寒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痺痛,白附子可以溫陽散寒,驅散寒氣,從根本上改善痺痛症狀。此外,白附子還可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金鏃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性辛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金鏃散爲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的方劑,木香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並促進骨折癒合。

2. 燥溼止瀉: 木香還能燥溼止瀉,對於跌打損傷後出現的脾胃虛弱、腹瀉症狀,木香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綜上所述,金鏃散中加入木香,可以發揮其行氣止痛、燥溼止瀉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治療跌打損傷。

金鏃散方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通經絡,行血止痛:地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行血止痛之效。金鏃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等症,地龍可疏通瘀阻的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地龍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消除因外傷導致的局部熱毒,消腫止痛。金鏃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金鏃散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金鏃散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肉荳蔻可溫中散寒,緩解寒氣凝滯所致的腹痛,並行氣止痛,改善腸胃功能。
  2. 固澀止瀉: 肉荳蔻還有固澀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泄瀉。金鏃散中加入肉荳蔻,可輔助治療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瀉。

總而言之,肉荳蔻在金鏃散中發揮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及固澀止瀉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及腹瀉等症狀。

金鏃散中含有全蠍,主要原因有二:

一、毒攻毒,以毒攻毒:全蠍性寒、有毒,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金鏃散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全蠍可針對毒性較強的瘡瘍,起到解毒拔毒的作用。

二、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全蠍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消腫的功效。金鏃散中加入全蠍,可幫助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減輕瘡瘍腫毒的疼痛,促進瘡瘍的消散。

金鏃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金鏃散主治寒濕凝滯、筋骨疼痛,肉桂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2. 助藥力:肉桂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藥效。金鏃散中其他藥物如川烏、草烏等寒性較強,肉桂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陽氣。

總而言之,金鏃散中加入肉桂,是為了溫陽散寒,並助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金鏃散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消腫之效。金鏃散主治濕熱蘊結、毒邪外侵所致的瘡瘍、濕疹、癬疾等症,而黃連可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癢,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鏃散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金鏃散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而大黃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二、活血化瘀: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金鏃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共同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加快瘡瘍腫毒的消退。

金鏃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金鏃散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嘶失音等症,桔梗可幫助宣通肺氣,利咽消腫,緩解咽喉部炎症,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2. 引藥入肺:桔梗性升,具有引藥入肺的作用。金鏃散中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主要用於清熱解毒,而桔梗的加入可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到達肺部,發揮其清熱解毒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金鏃散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止痛: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痛,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洩瀉等症狀。金鏃散主治寒濕凝滯、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疼痛等,吳茱萸的溫中散寒作用,有助於驅散寒濕,解除筋脈拘攣,緩解疼痛。
  2. 降逆止嘔:吳茱萸辛散上行,能降逆止嘔,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金鏃散中也常配伍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如生薑、半夏等,吳茱萸的加入能增強其降逆止嘔的效果,使治療更為全面。

金鏃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是針對其緩解疼痛、調和營血的作用。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止痙等功效。金鏃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症,白芍可以緩解因瘀血、氣滯、筋脈拘攣引起的疼痛,同時也能滋養肝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進一步達到止痛的效果。此外,白芍還有緩和藥性的作用,可以調和金鏃散中其他藥物的功效,使之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金鏃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活血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對於金鏃散所治療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疏散風寒: 川芎亦有疏散風寒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引起的疼痛,川芎能起到驅散寒邪,緩解疼痛的作用。在金鏃散中,川芎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跌打損傷。

金鏃散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用以緩解因熱邪熾盛所致的症狀。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能清肺熱、降腎火,並能滋陰潤燥。對於金鏃散所治的熱毒熾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知母可清熱解毒,並滋養陰液,緩解熱邪對津液的耗傷,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作用,有助於恢復陰陽平衡,促進疾病康復。

金鏃散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除風邪,通經活絡: 白僵蠶性寒,味辛,具有祛風解痙、通經活絡之效。其能驅除風邪,解除筋脈拘攣,對於因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麻木、肢體不靈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消腫止痛,化瘀散結: 白僵蠶亦可消腫止痛,化瘀散結。其能抑制炎症反應,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外傷、跌打損傷所致的腫痛、瘀血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金鏃散方劑中包含蕪荑,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一、殺蟲止癢:蕪荑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殺蟲止癢之效。金鏃散主治疥癬、濕疹等皮膚病,蕪荑可直接作用於患處,消滅寄生蟲,止癢消腫,有助於緩解病症。

二、清熱解毒:蕪荑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降低皮膚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金鏃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作用,達到治癒效果。

金鏃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金鏃散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帶下病等症,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化解濕熱,改善帶下過多等症狀。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寧心安神之效,有助於緩解因濕熱下注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金鏃散中加入茯苓,可協同其他藥材,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金鏃散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減輕疼痛、消散瘀血。

二、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 當歸還具有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作用,能改善因氣血不足、陰虛內熱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金鏃散中加入當歸,不僅能有效改善疼痛、消腫,還能起到補血養血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金鏃散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作用: 檳榔味苦性溫,有很好的驅蟲功效,尤其對於寄生於腸道內的蛔蟲、絛蟲等具有顯著的驅除作用。金鏃散常用於治療腸胃寄生蟲感染,而檳榔的驅蟲作用正好可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驅蟲止痛的目的。
  2. 消積化滯: 檳榔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金鏃散可能因應患者的食積或腸胃消化不良,加入檳榔以幫助消積化滯,改善消化功能。

總而言之,金鏃散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利用其驅蟲和消積化滯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金鏃散中包含皁莢,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消腫止痛:皁莢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其含有的皁苷類物質,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對於外傷引起的腫痛,金鏃散中加入皁莢,有助於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二、 活血化瘀:皁莢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金鏃散中添加皁莢,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利於清除淤血,促進組織修復。

總之,金鏃散中加入皁莢,既可消腫止痛,又可活血化瘀,使其在治療外傷方面更具療效。

金鏃散方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金鏃散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而人參能補益氣血,加速傷口癒合,促進骨骼生長,有助於快速恢復。
  2. 扶正祛邪: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夠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跌打損傷、骨折等疾病,常伴隨氣血瘀滯、經絡不通,人參能補氣活血,通絡止痛,有助於消除病竈,促進康復。

金鏃散方中包含巴豆,乃因其具有強力瀉下之效,可攻逐積滯、消瘀散結。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經,可燥濕化痰、破積消癥,用於治療積食停滯、脘腹脹滿、大便祕結等症。

然而,巴豆毒性較大,需慎用,且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以免發生中毒反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金鏃散」


中藥方劑「金鏃散」,又稱「金鏃散」,由白附子、木香、地龍、肉荳蔻、全蠍、肉桂、黃連、大黃、桔梗、吳茱萸、白芍、川芎、知母、白僵蠶、蕪荑、茯苓、當歸、檳榔、皁莢、人參、巴豆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解毒消腫等功效,主治卒中風、血淋、腰膝疼、子死胎、吐血、腸風背陰、寸白蟲、霍亂吐瀉、肺氣喘、婦人血氣、冷血、眼痛、疝氣、五淋、瘧疾、久冷、月脈不通、赤帶、痢、白帶、食癥、疰痛、難産、驚風、疳、赤白痢、白痢、赤痢、中熱、小兒(鼻勾)、漆瘡、虎風足筋骨痛、精神恍惚、婦人淋、赤眼、腰膝疼痹、吃噎、肺氣寒熱、小兒誤吞錢、水疾苦、膈上食、熱毒風、腰宣、誤吃水銀粉泄不止、婦人血勞黃瘦病、五勞、小兒天釣風等多種疾病。


各成分功效概述

  1. 白附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
  2. 木香: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
  3. 地龍: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
  4.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止瀉、止嘔。
  5. 全蠍: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
  6.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
  7.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
  8.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
  9.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10.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
  11.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12.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
  13.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14.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
  15. 蕪荑: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止咳化痰。
  16.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
  17.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
  18.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
  19.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
  20.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
  21.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

總結

中藥方劑「金鏃散」組成複雜,具有多種功效,在中醫臨牀上廣泛應用。然而,中藥藥性複雜,使用前應諮詢專業中醫師,切勿自行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白帶腹股溝疝氣膀胱炎動脈粥樣硬化氣喘貧血肺結核坐骨神經痛霍亂瘧疾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痢疾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相同名稱方劑


金镞散, 出處:《博濟》卷五。 組成:白附子(炮,取心)半兩,木香半兩,地龍3分,肉豆蔻半兩(去皮),乾蠍30個,肉桂(取心)半兩,黃連(取淨)2兩,大黃半兩(生),桔梗半兩,吳茱萸半兩(麸炒),芍藥半兩,川芎半兩(淨),知母半兩,白僵蠶3分(直者),白蕪荑(取仁)半兩,白茯苓半兩,當歸半兩,檳榔2個(1個生,1個熟),豬牙皂角半兩(生,去皮),人參半兩,巴豆2兩(去皮,逐日換湯,浸14日,又用麥麸水煮1日,細研末)。 主治:卒中風,血淋,腰膝疼,子死胎,吐血,腸風背陰,寸白蟲,霍亂吐瀉,肺氣喘,婦人血氣,冷血,眼痛,疝氣,五淋,瘧疾,久冷,月脈不通,赤帶、痢,白帶,食癥,疰痛,難産,驚風,疳,赤白痢,白痢,赤痢,中熱,小兒(鼻勾),漆瘡,虎風足筋骨痛,精神恍惚,婦人淋,赤眼,腰膝疼痹,吃噎,肺氣寒熱,小兒誤吞錢,水疾苦,膈上食,熱毒風,腰宣,誤吃水銀粉泄不止,婦人血勞黃瘦病,五勞,小兒天釣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