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使君子湯

小使君子湯

XIAO SHI JUN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2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9%
胃經 17%
肺經 15%
心經 11%
肝經 10%
腎經 6%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小使君子湯的組成中,包含「使君子」,乃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一、 驅蟲之效: 使君子為傳統中藥材,性溫味甘,具有驅除腸道寄生蟲的功效。其藥性專於殺滅蛔蟲、蟯蟲等,對於小兒因蟲積所致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 健脾消食: 使君子除了驅蟲,還有健脾消食的作用,能幫助消化吸收,促進腸胃蠕動,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消等問題也有改善效果。因此,在小使君子湯中加入使君子,可兼顧驅蟲和健脾,更全面地解決小兒腸道寄生蟲問題。

小使君子湯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效。小使君子湯主治小兒疳積,常伴有脾胃濕困、食慾不振等症狀。蒼朮入脾經,能燥濕健脾,促進消化,改善食慾,有助於改善小兒疳積的根本病機。
  2. 行氣止痛:蒼朮亦具行氣止痛之功。小兒疳積常伴有腹痛、腹脹等症狀,蒼朮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小兒的腹部不適。

因此,蒼朮在小使君子湯中扮演著燥濕健脾、行氣止痛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小兒疳積的效果。

小使君子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脾胃虛弱: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之功效。小使君子湯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而脾胃虛弱是疳積的主要病因之一。白芍可補益脾胃,緩解脾胃氣虛所致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調節腸道功能:白芍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幫助止瀉,緩解小兒腹瀉。此外,白芍還可以調節腸道蠕動,促進消化吸收,改善疳積患兒的營養不良狀況。

小使君子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考慮其補氣健脾的功效。

方中使君子、山楂、萊菔子等藥物主要用於消食化積,但脾胃虛弱者,單純消積可能導致脾氣虛損,進而影響食慾、消化功能。人參能補益脾氣,增強其運化能力,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消食化積的作用,避免脾胃受損。

此外,人參也能扶正祛邪,在消積的同時,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邪氣入侵。

小使君子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效。小使君子湯主治小兒疳積,脾虛濕盛是其重要病機,茯苓可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濕運化,從而達到治癒疳積之效。
  2. 佐使君子: 使君子為本方君藥,善於驅除蛔蟲,但單用使君子容易傷脾,茯苓則可補脾益氣,緩和使君子的攻邪之性,使其驅蟲而不傷脾,達到治病而不傷正的效果。

小使君子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行滯: 橘皮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之功效。使君子擅長驅蟲,但若脾胃氣滯,則蟲體難以驅除。橘皮加入可助使君子理氣行滯,使藥力更易於發揮。
  2. 降逆止嘔: 橘皮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脾胃不和、氣機逆亂導致的嘔吐,有一定緩解作用。小使君子湯用於治療小兒疳積,常伴有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橘皮的加入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提高藥效。

小使君子湯中加入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止癢:蕪荑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驅蟲止癢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有效抑制寄生蟲的生長繁殖,而止癢功效則可緩解因蟲咬或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瘙癢。
  2. 健脾消積:蕪荑亦有健脾消積的作用。其苦味可燥濕化痰,助脾胃運化,而寒性則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消除因積食或蟲積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小使君子湯中加入蕪荑,不僅能有效驅蟲止癢,同時也能健脾消積,達到全面治療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小使君子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齒疳」,為古代兒科常見病證,屬疳疾範疇。齒疳多因脾胃虛弱、濕熱蟲積上攻牙齦所致,臨床表現為牙齦潰爛、口臭出血、齲齒腐蝕,或伴見形瘦腹大、食欲異常等疳積症狀。

二、組成藥物與邏輯推理

1. 方劑組成與性味歸經

  • 君藥
    • 使君子(1兩):甘溫,入脾、胃經,為驅蟲要藥,尤長於殺蟯蟲、蛔蟲,兼能消積健脾。
  • 臣藥
    • 蒼朮(3分):辛苦溫,燥濕健脾,助脾胃運化濕濁。
    • 白蕪荑(原缺量,推測與使君子相當):辛苦溫,殺蟲消積,與使君子協同增強驅蟲之力。
    • 茯苓(半兩):甘淡平,健脾滲濕,助蒼朮化濕,兼寧心安神。
  • 佐藥
    • 人參(原缺量,推測少量):甘微溫,補益脾胃,防驅蟲藥傷正。
    • 芍藥(半兩):酸甘微寒,養陰柔肝,緩急止痛,制蒼朮之燥。
    • 橘皮(1分):辛苦溫,理氣健脾,助運化而防積滯。

2.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驅蟲為本:使君子、白蕪荑直接針對蟲積病因,殺滅寄生蟲,斷絕疳疾之源。
  • 健脾化濕:蒼朮、茯苓、橘皮祛濕醒脾,恢復中焦運化,防止濕濁再生。
  • 攻補兼施:人參補氣,芍藥養陰,既防驅蟲藥耗氣,又緩和蟲動所致腹痛。
  • 標本同治:蟲去則濕熱無依,脾健則氣血生化有源,牙齦潰爛(齒疳外症)自癒。

3. 可能功效延伸

本方雖主述「齒疳」,然其組方思路契合「蟲積夾濕」之病機,推測亦可應用於:

  • 小兒疳積見腹大青筋、異嗜泥土者。
  • 濕熱蟲積引起的慢性腹瀉或營養不良。
  • 反復牙齦腫痛伴消化道功能紊亂者。

三、方劑特色

驅蟲不傷正,健脾不助邪,通過蟲濕並治、氣陰同調,體現中醫「治中焦如衡」的辨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使君子1兩,蒼朮3分,芍藥半兩,人參,茯苓半兩,黃橘皮1分,白蕪荑。
上為末。
每服2錢,空心以米飲調下。
方中 白蕪荑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使君子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腹瀉、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服用小使君子湯前,一定要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小使君子湯, 出處:《雞峰》卷二十三。 組成:使君子1兩,蒼朮3分,芍藥半兩,人參,茯苓半兩,黃橘皮1分,白蕪荑。 主治:齒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