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

XIN DING CAN CHAN QU YE HUA G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黑熱病證治指南》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6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19%
心經 16%
胃經 13%
腎經 11%
肝經 11%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包含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黨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的功效。小兒疳積多因脾胃虛弱,導致消化不良、營養失調,而黨參能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改善疳積症狀。
  2. 提高免疫力: 黨參還具有益氣固表,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小兒疳積往往伴隨體虛易感,黨參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預防感染,加速恢復。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經,有和中緩急、解毒生津之效。方中參、蟾等藥性較烈,甘草可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峻猛,減輕對胃腸的刺激,使藥物更平和有效。
  2. 增強功效: 甘草能增強人參、蟾蜍等藥物的藥效,使其更好地發揮驅蠱化疳之功效。甘草與人參配伍,能增強人參的補氣益血作用;與蟾蜍配伍,能減輕蟾蜍的毒性,並增強其解毒消腫的功效。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方中使用升麻,主要原因如下:

  1. 升麻具清熱解毒、透疹功效: 疳疾多由脾胃虛弱、濕熱蘊積所致,升麻能清熱解毒,並能透發疹毒,有助於驅除體內毒素,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疳疾症狀。
  2. 升麻能疏散風熱,升陽舉陷: 升麻性輕揚,善於疏散上焦風熱,並能升提陽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改善孩子營養吸收,進而改善疳疾。

總之,升麻在「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升陽舉陷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疳疾,改善兒童體質。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1. 補血活血: 疳疾常伴有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形體消瘦等症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的功效,能改善患者氣血虛弱的狀態,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抵抗力。
  2. 調經止痛: 部分疳疾患者伴有腹痛、腹脹等症狀,當歸具有調經止痛的功效,可緩解患者的腹痛,改善其腸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因此,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加入當歸,可有效改善疳疾患者的氣血不足和腹痛等症狀,達到滋補肝腎、健脾和胃的功效。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功效。疳積病症多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消化不良,營養吸收障礙。山藥能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改善疳積病症。
  2. 滋陰潤燥:山藥亦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緩解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症狀,並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驅除蠱蟲、化解疳積的療效。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在中醫中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雄黃的主要成分為砷化物,據傳其具有解毒、殺蟲和燥濕的功效。這些特性使得雄黃能夠有效對抗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幫助清除體內的病邪。在驅蠱方面,雄黃被認為能夠驅除邪氣,重建人體的正氣,這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雄黃對於某些皮膚病變及潰瘍的治療也有一定的輔助療效,能夠促進癒合。儘管雄黃有其醫療價值,但由於其含有毒性,應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因此,該方劑的組成中選用雄黃,是基於其療效的考量,旨在達到驅邪化痰、促進身體康復的目標。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加入蟾蜍,主要原因有二:

一、驅除疳積: 蟾蜍性寒,味苦,入心、脾、肝經。其毒性可殺蟲驅邪,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能消食積、化瘀積,驅除體內寄生蟲,改善因疳積導致的發育不良、腹痛腹脹等症狀。

二、清熱解毒: 蟾蜍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因濕熱毒邪入侵所致的皮膚病、瘡瘍腫毒等疾病。此方中,蟾蜍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相輔相成,能有效清除體內毒素,促進康復。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包含鱉甲,主要因其具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效。可有效抑制疳積症所致的發熱、腹脹、腹痛、便祕等症狀,同時也可消散因積滯而導致的腫塊。
  2. 滋陰潛陽,益腎健脾: 鱉甲兼具滋陰潛陽的功效,可緩解因疳積導致的陰虛火旺、心煩失眠等症狀。同時,鱉甲亦能益腎健脾,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消化吸收不良。

因此,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加入鱉甲,不僅能清熱解毒,緩解疳積症狀,更能滋陰潛陽,益腎健脾,有助於病患體質的恢復。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包含「蕪荑」,主要原因如下:

  1. 驅除蟲積:蕪荑性味苦寒,具有殺蟲、消積的功效。兒童疳積常因蟲積、脾胃虛弱引起,蕪荑可以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2. 清熱解毒:蕪荑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疳積所致的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

綜上所述,蕪荑在「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起著驅除蟲積、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兒童疳積。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化痰止咳的功效。疳症多因脾胃虛弱、濕濁內阻而引起,茯苓可健脾利濕,化解積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茯苓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療效。例如,與參、蟾等藥物配合,可增強益氣補脾、清熱解毒、驅邪化疳的功效。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方中加入硃砂,主要是基於其鎮驚安神解毒驅邪的功效。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人認為疳症多因蟲積、熱毒所致,導致神志不清、驚癇抽搐等症狀。硃砂能鎮驚安神,緩解驚癇,同時亦能解毒驅邪,去除積熱,故而被納入此方。

然而,硃砂為含汞礦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應慎用且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黑熱病」,屬中醫「疳積」「蠱毒」範疇,病機為氣血兩虛、熱毒內蘊、蟲積成疳。其證候特徵如下:

  1. 外顯形貌
    • 皮膚黧黑、眼眶青陷、環唇黑暗,乃陰血耗傷,濁毒外浮之象。
    • 頸細脈跳、羸瘦肢細,反映脾虛失養,經脈空虛
  2. 神志行為
    • 默默如喪神守,或背人竊食、食慾異常(拒食或暴食),為蟲擾心神、脾胃功能紊亂所致。
  3. 局部病變
    • 唇瘡舌蝕,屬熱毒上攻;面現白紋,可能為蟲斑或氣血不榮。
  4. 脈象脈弦細緊數,提示正虛邪戀,肝脾失調,兼有熱毒與積滯。

此病證屬本虛標實,虛在氣血(尤以脾胃為重),實在熱毒、蟲積、瘀滯,故治法需攻補兼施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方劑組成解析

  1. 補益氣血,健脾扶正

    • 潞黨參、雲苓、山藥、炙甘草:補脾益氣,固後天之本,改善羸瘦、脈細。
    • 當歸:養血活血,潤澤肌膚,調和氣血。
  2. 殺蟲化疳,驅除蠱毒

    • 乾蟾蜍、使君子、蕪荑、雄黃:為殺蟲解毒要藥,直攻蟲積疳熱。
      • 蟾蜍解毒消腫,雄黃燥濕殺蟲,使君、蕪荑專驅腸道寄生蟲。
    • 雞內金:消積化滯,助脾胃運化。
  3. 清熱涼血,透解伏邪

    • 胡黃連:清虛熱、除疳熱,針對陰分伏火。
    • 綠升麻:升散鬱熱,透毒外出,兼引藥上行。
  4. 軟堅散結,鎮驚安神

    • 炙鱉甲: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治久病結聚。
    • 辰砂(朱砂):鎮心安神,定驚除煩,改善神志異常。

(2)配伍邏輯與治療機轉

  • 攻補並行:以參、苓、草補氣,當歸養血,奠定正氣基礎;同時以蟾蜍、雄黃等峻藥攻邪,避免徒攻傷正。
  • 標本兼顧:胡黃連、升麻清熱透邪治標,鱉甲、山藥滋陰健脾固本。
  • 臟腑同調
    • 脾胃(參、苓、雞金)與(當歸、鱉甲)兼治,因疳積多累及肝脾。
    • 心神(辰砂)與蟲毒(雄黃)並重,因蟲擾可致神亂。

(3)現代推論應用

此方雖傳統用於黑熱病(可能指利什曼病或慢性寄生蟲感染),但依其組成,可推論適用於:

  • 慢性寄生蟲病伴營養不良、貧血者。
  • 疳積重症(如小兒疳證)見發育遲緩、精神異常。
  • 不明原因發熱(虛熱型)合併消化功能障礙。

(4)方義總結

全方以「驅蟲解毒」為核心,輔以「補虛」「清熱」「安神」,構成殺蟲不傷正、清熱不敗胃、補虛不滯邪的複方結構,契合黑熱病「虛中夾實」的複雜病機。

傳統服藥法


潞黨、參粉、甘草、綠升麻、當歸、使君、山藥、雄黃、乾蟾蜍、胡黃連、炙鱉甲、蕪荑、雞金、雲苓、辰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新訂參蟾驅蠱化疳湯, 出處:《黑熱病證治指南》。 組成:潞黨參、粉甘草、綠升麻、當歸、使君、山藥、雄黃、乾蟾蜍、胡黃連、炙鱉甲、蕪荑、雞金、雲苓、辰砂。 主治:黑熱病。皮膚黧黑,眼眶青陷,環唇黑暗,頸長而細,頸脈跳動,羸瘦肢細,常默默然如喪神守,飲食或惡而卻走,或背人竊啖,或不食,或兼數人量,面黑,乍現白紋,唇瘡舌蝕,脈弦細緊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