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蟾蜍,一名癩蛤蟆,入藥以「夏至後捕捉」者良,性寒、味甘、大寒。夏至後蟾蜍入藥時,毒性消盡。其性寒涼,功能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清熱解暑。治熱病,如腦膜炎、肺炎、咽喉炎、扁桃體炎、肺癰、腸癰、丹毒、瘡毒及腫毒等均有良效。
中毒後禁用,肌膚皮肉潰爛者禁用。
2. 殺蟲消疳
蟾蜍入藥,具殺蟲消疳之效。其內衣名蟾衣,性微寒,味甘鹹,有毒。主治小兒疳積、破傷風等疾。疳積乃蟲積於腸胃所致,蟾衣殺蟲之性,能驅除蟲積,消積導滯,故可治疳積。破傷風乃風邪襲入肌膚,引發痙攣之疾。蟾衣解痙之性,能緩解痙攣,故可治破傷風。
3. 消積利水
蟾酥,性寒、味甘、鹹,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利水、殺蟲解毒之功。用於治療水腫、小兒疳積、泄瀉、痢疾、蟲積腹痛等症。
4. 解毒散結
「蟾蜍解毒散結」是指蟾蜍具有解毒和散結的功能,可用於治療疔瘡、發背、瘰癧等疾病。「疔瘡」是化膿性炎症,發於手足指端、毛囊、皮腺、指甲附近,疼痛劇烈。「發背」是背部或臀部出現紅色腫脹,疼痛劇烈。「瘰癧」是頸部淋巴結腫大,堅硬不動,疼痛。蟾蜍含有蟾毒素,具有很強的毒性,但經過炮製後,毒性減弱,具有解毒散結的功能。臨牀上常將蟾蜍入藥,用於治療疔瘡、發背、瘰癧等疾病。
5. 驅蟲殺蟲
蟾蜍,性寒、味甘、有毒,入肺、肝、腎經。功能清熱解毒,殺蟲驅蟲,利尿消腫,定驚鎮痙。
蟾蜍能驅蟲殺蟲,是因其含有蟾酥。蟾酥性寒、味甘、有毒,有清熱解毒,殺蟲驅蟲,定驚鎮痙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等寄生蟲病,以及驚風、癲癇等。
蟾蜍的使用,需嚴格按照醫囑,不可擅自服用。因蟾酥有毒,過量服用會引起中毒,出現嘔吐、腹瀉、頭暈、心悸等症狀。
6. 利水滲濕
中藥「蟾蜍」,性微寒、味甘、有毒,入肺、脾二經。其功能為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消腫。主治水濕痰飲、黃疸腹水、瘡毒腫痛、毒蛇咬傷等症。
「利水滲濕」指藥物能促進水液代謝,使水濕從尿液或汗液中排出,從而減輕水腫、腹脹、尿少等症狀。「蟾蜍」入肺、脾二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其中,肺主水液,脾主運化水濕。蟾蜍入肺、脾二經,能促進肺、脾二臟的運化功能,使水濕得以順利排出。此外,蟾蜍性微寒,能清熱解毒;味甘,能益氣補脾。這些作用共同促進了蟾蜍的利水滲濕功效,使其能有效治療水濕痰飲、黃疸腹水、瘡毒腫痛、毒蛇咬傷等症。
蟾蜍的現代功效
1. 止痛功效
蟾酥,乃蟾蜍頭頂上所分泌之白色液體,中醫認為,蟾酥有散結消腫、清熱解毒、止痛功效。
蟾酥味甘、性寒,歸心、肝、肺經。能夠清熱涼血、祛風止痙、解毒消腫,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導致的瘡瘍腫痛、驚風抽搐、破傷風等病症,也可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角膜炎等病症。蟾酥還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
蟾蜍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敷或調塗;或活蟾蜍搗敷。內服:煎湯,1只;或入丸、散,1-3g。
蟾蜍的炮製
蟾蜍:刷去灰屑泥土,剪去頭爪,切成方塊。炙乾蟾:將鐵砂倒人鍋內燒熱,取切好的乾蟾放人拌炒,至微焦發泡時取出,篩去鐵砂,放冷。民間有以活蟾蜍,用黃泥徐裹,放火灰中煨存性後,研細人藥者。1.《蜀本草》:《圖經》雲,取日乾及火乾之。一法到去皮爪,酒浸一宿,又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塗酥炙乾用之。
2. 《綱目》:今人皆風乾,黃泥固濟,煅存性用之。
3. 《得配本草》:陰乾,酒浸三日,焙乾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廣西藥用動物》:「表熱、虛脫的人忌用。」
蟾蜍相關的方劑
蟾蜍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蟾蜍含有的化學成分
癸酸(capric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