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灰丸

CHAN HU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八十六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肝經 30%
肺經 15%
心經 15%
膀胱經 7%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蟾灰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為蟾蜍,這是因為蟾蜍在中醫藥理中具有獨特的藥效。蟾蜍的體內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蟾酥和蟾毒,這些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蟾蜍被認為能夠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對於治療由於血瘀造成的各種症狀,如痛經、腫脹以及關節疼痛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此外,蟾蜍的寒性質能夠平衡體內的熱邪,適合於熱病或熱毒疾病的輔助治療。因此,在蟾灰丸的配方中加入蟾蜍,能夠增強該方劑的療效,使其不僅具備清熱解毒的功能,同時也能活血化瘀,提升整體的治療效果。這種多重功能的特性使得蟾灰丸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男性及女性的不同健康問題中。

蟾灰丸是一種在中醫中常用的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等。其組成中包含地龍,這不是偶然的選擇。地龍,又名雷蚓,具備清熱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許多由於熱毒或痰濕所引起的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蟾灰丸除了蟾蜍的灰燼外,結合地龍能增強藥效,協同作用,使得整體方劑在治療上更加有效。

此外,地龍的活血化瘀功能可以促進經絡循環,減少由於濕熱而引起的腫脹和疼痛。這對於一些因為炎症導致的不適感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其清熱解毒的特性,進一步補充了蟾灰丸的解毒效果,使得這一方劑在清熱解毒的作用上更加全面。因此,地龍在蟾灰丸中的組成,不僅僅是功能的補充,更是整體效果的增強,使得該方劑在臨牀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蟾灰丸的組成中,包含蝸牛殼,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蝸牛殼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配合蟾酥的毒性,可起到解毒消腫的效果。
  2. 利濕通淋: 蝸牛殼還有利濕通淋的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濕熱,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尿路感染等疾病。

綜上所述,蝸牛殼在蟾灰丸中起到了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蟾灰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基於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

麝香性溫,入心、脾、腎經,能開竅醒神,用於神昏、驚厥、中風痰迷等症;同時,其活血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對於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蟾灰丸中加入麝香,既能提高藥效,又能改善藥物的口感,使其更易於服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蟾灰丸」,主要成分有蟾蜍、地龍、蝸牛殼、麝香,主治功效為小兒急性口瘡。

蟾蜍味甘、性微寒,有毒,入肺、脾二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消腫及驅蟲殺蟲的功效。主治水濕痰飲、黃疸腹水、瘡毒腫痛、毒蛇咬傷、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等寄生蟲病,以及驚風、癲癇、熱病、疔瘡、發背、瘰癧、水腫、泄瀉、痢疾、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破傷風等症狀。使用蟾蜍時,需要嚴格按照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地龍具有多種傳統功效,歸肝、腎經。其味鹹、性微寒,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濕痛、痛經、跌打損傷、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尿道感染、腎炎、水腫等症狀。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傳統代功效。可治療閉證神昏、溫病熱陷心包、小兒驚風、中風痰厥、血瘀經閉、癥瘕、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水腫、浮腫、排尿困難、經絡不通、氣血凝滯、胸痹心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酒醉不醒、瘡瘍腫毒、咽喉腫痛、難產、死胎、胞衣不下等症。

蝸牛殼味甘、澀,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化痰、平喘、利尿、通淋、明目、止血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渴、尿少、水腫、目赤腫痛、外傷出血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蟾灰丸」的主要成分是蟾蜍、地龍、蝸牛殼、麝香,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消腫及驅蟲殺蟲、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等功效。主治水濕痰飲、黃疸腹水、瘡毒腫痛、毒蛇咬傷、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等寄生蟲病,以及驚風、癲癇、熱病、疔瘡、發背、瘰癧、水腫、泄瀉、痢疾、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破傷風、風濕痛、痛經、跌打損傷、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尿道感染、腎炎、水腫、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渴、尿少、水腫、目赤腫痛、外傷出血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蟾灰1分,人糞灰1分,地龍(微炒,末)1分,蝸牛殼(微炒)1分,狗頭灰1分,麝香1分,蘭香根灰1分。
上為細散,用漿水調在紙上。
用時貼瘡。如鼻中有瘡,以綿子裹藥安在鼻內。如疳入腹內,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同名稱方劑


蟾灰丸, 出處:《聖惠》八十六。 組成:蟾灰1分,人糞灰1分,地龍(微炒,末)1分,蝸牛殼(微炒)1分,狗頭灰1分,麝香1分,蘭香根灰1分。 主治:小兒急疳。蟲食口內作瘡,四肢瘦弱,腹大筋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